二号的所作所为,用“背叛”形容可能有点过分,不如用“见风使舵”更合适一些。
“先入为主”这个概念在所有宇宙文明交往中都是通用的。
从这一点出发,罗小明对二号享有至高无上的命名权!
而且,不管是叫“二号”还是叫“豆豆”,都不影响这个硅基生命对罗小明的依赖感。
就算罗小明喊它“二货”,二号也会屁颠颠的回一声“主人,我在的!”
李雨童作为一个后来者,就弱了一点,只有喊“豆豆”,二号才会回应。
“天生的受虐狂…”
经过一晚上的熟悉,李雨童对二号贴了第一个标签。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这是“二号”学到的又一个处事之道。
反正都是卖萌,卖给谁不是卖。
两人一晚上没怎么睡觉,二号的到来让罗小明和李雨童的关系增进了不少。
有这个萌宠在中间润滑,时时刻刻都充满了欢乐。
至于两人大脑可以直接进行交流这件事,两人经过慎重的考虑,还是决定不对外宣传,毕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李雨童也担心自己成为被人研究的小白鼠。
第二天下午,李雨童就离开了基地,不知道去了哪里。
李雨童带走了二号,也带走了罗小明的心。
“不会真的被切片吧…”
“要是他们把二号扣下了怎么办……”
“这都一星期了,怎么还不回来……”
虽然罗小明这周一直学习,很是充实,但他真的度日如年,每时每刻都在担心二号的安危。
“小明!材料学看的怎么样了?”
几天不见的宋建良来到了罗小明办公室,按照约定好的时间点,明天就要走了。
“啊!宋老,我基本上看完了!”
罗小明并没有撒谎,在源石的帮助下,大脑记忆力明显上升了很多,宋建良留的十几本书基本上看的差不多了。
“哦,那我考考你,同材质的单晶材料和多晶材料有什么区别?”
“额…跟材料所处的环境有关吧。
在高温下,晶界是薄弱环节,为了提高材料高温强度,采用定向凝固消除晶界,可以提高其蠕变持久性能。
单晶叶片即是如此。对于常用的镍基单晶涡轮叶片,内部虽然无晶界,但是有共格相界面,进一步强化合金性能。
对于多晶合金,在温度较低的部位使用,并且其最急需的要求指标并不是持久性能,而是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指标要求,细小的多晶结构对上述性能却是有利的,例如涡轮盘材料。
如果我们制造一把剑,还是多晶的好…”
“嗯……看来你最近没少下功夫。”
宋建良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又说道:
“我最近一周一直在机器人内部观察学习,虽然看不太明白,但还是给我的感触很多啊,不愧是五级文明的产物。
不知道你看完这些书,你脑海里的系统又有什么见解?”
宋建良很是期待的看向罗小明。
“宋老,系统说杂乱无章,无力吐槽……”
说这话的时候,罗小明有些不好意思,但系统真是这么总结的。
“系统说从我们的教科书上看,我们的材料学走向了歧途。
系统统计了一下,按照我们文明的学科分类,材料学由以下几个学科组成
数学分析和工程数学 30%、理论力学 25%、无机化学 10%、有机化学 10%、物理化学 15%、固体物理 10%”……
看上去涉猎范围广,但全部都是半吊子。
发展到后期,全部是经验主义……”
宋建良没有感觉到任何不爽,反而很是赞同的说道:
“额……系统说的很对啊!
材料学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义混乱的问题,除了细分方向定义的问题,还有在科研中许多具体问题的归属方向的问题。
许多材料学的大牛本身都是半路出家,或者搞交叉学科出来的,包括我也是利用自己在原来的学科方向上的优势,来结合材料学某一个方向的某一个点,做出一些有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又由于我们自身知识图谱的限制,使得我无暇顾及同一个材料的其他方向的问题。
就像是拼图,每个人都只是做了一小个拼图板块,却没有人能够非常高效地把这些拼图小版块给无缝拼出来。”
宋建良深有感触的说完后,又一脸期待的看向罗小明:
“机器人1号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罗小明从抽屉里拿了一个药丸,这是刘洋专门为他制造的十全大补丸,喝了口水咽下去后回答道:
“机器人1号是长出来的。”
“长……长出来?”
宋建良很是诧异。
“是的,这叫材料基因化,一般三级文明才可以掌握这个技术,就像我们人类的婴儿,有了基因后,无非就是补充营养,身体自然会按照基因排序去生长……”
“材料也能基因化?”
“是的,我们要走的路很长…”
罗小明点了点头。
“额……好吧,我们明天要去一趟802基地,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基地。”
宋建良结束了上一个话题。
“802基地也是一个绝密单位,它最初主要是为了研究高超音速武器…”
“就是那个飞行速度5马赫以上,可以在在太空打水漂的武器?”
“是的。”
宋建良点了点头。
“听说比M国的还先进,已经很成功了吧!”
罗小明身为一个华夏人,这种值得民族骄傲的东西还是很上心的。
“算是成功了吧,但是比M国的先进不敢说……”
宋建良用一副非常担忧的神态回复道。
“嗯?为什么?”
“强敌的超燃冲压飞行器比我们要先进一些,听说最近要开始第六次实验,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802基地也在研究这个超燃冲压发动机,四年之前就在地面进行了点火实验,能达到10马赫的测试速度。
但是点火成功后,项目就一直进展缓慢,没有成型的飞行器做出来。”
“因为材料?”
“是的,因为材料,液氢燃烧的温度三千多度,而且要一体化设计,很是考研材料的性能,发动机还是次要的…”
宋建良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主要是因为液氢存储。
液氢是低温高压储存的,但是这是飞行器,结构重量要求越低越好。
液氢的气化温度很低,-253摄氏度就会汽化。液氢气化膨胀,给密封阀门带来很大压力,为保证容器和阀门不被胀坏,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要泄压。
还有就是氢分子体积小,因此很容易从存储器腔体上不可见的缝隙,甚至是铝分子的间隙散逸出去。所以液氢很难长时间保存…”
“保存那么长时间干嘛?用这玩意的飞行器一般不都是一次性的吗?”
“呵呵,要真是一次性我也不必发愁了,上边提的需求是可以循环使用,天地往返与空间站进行对接的航天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