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训格言全鉴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评注
- 1927字
- 2021-03-29 16:37:46
为学之功 在于日新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①,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②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训曰: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③然者,上也;悠悠④然者,次也;懵懵⑤然者,又其次也。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学,心未达也;诱而达之,安知懵懵者之不为汲汲也。惟悠悠者最为害道,因循苟且,一暴十寒⑥,以至皓首没世,亦犹夫人而已。古之圣人,进修贵勇,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夫岂有瞬息悠悠之意哉!孔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盖深悯学者之悠悠,而冀其奋然用力也。学而能日新,则缉熙⑦不已,造次无忘,旧习渐渐而消,至趣循循⑧而入,欲罢不能,莫知所以然而然。故诗人美汤曰“圣敬日跻”也。
训曰:《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所以初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尤贵有贞常永固、不退转之念。人苟能有决定不移之志,勇猛精进,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注释】
①谨言慎行: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②蹉过:错失,错过。
③汲汲:汲,本义是从井里打水。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④悠悠:悠闲自在。
⑤懵懵:糊里糊涂。
⑥一暴十寒:今作“一曝十寒”,原指虽然是比较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多用来比喻学习或工作时而勤奋,时而懒散,没有恒心。出自《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⑦缉熙:光明。
⑧循循:有顺序的样子。
【译文】
训言说:治学的功夫,并不存在于日常生活所用之外。检点自身就要在言谈举止方面小心谨慎,在家要侍奉双亲、尊敬长辈,穷究道理则要阅读诗书、谈论道义。最为切近容易的事情,现在就可以放手去做;最为急迫紧要的事情,现在就应当努力去做。使用一天的力量,就会有一天的功效。遇到疑问,向人问询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就会有所长进,通达事理,所得到的,自然不可限量。如果现在一点也不用功努力,一旦错过青少年时期的大好时光,即便是今后有圣贤之人做他的老师,也未必会有什么长进。
训言说:治学有三等:急切地追求学问的为上等;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为中等;稀里糊涂、茫然不知所措的为下等。然而,茫然不知所措的人并非不向往学习,而是他们的内心还没有达到对学习应有的认识,如果通过诱导能够使他们明白,又怎能知道稀里糊涂者不能成为迫切向学的人呢?只有对学习抱着悠闲自得态度的人对学道最为不利,这些人做事马虎,得过且过,时而上心,时而又丢在一边,以至于到老都默默无闻,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古代的圣人,进德修业贵在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就像汤《盘铭》所说:“苟能天天更新,就要天天更新,还要再天天更新。”这哪里有片刻怠慢的意思呢!孔子说:“有谁能够一整天都把他的精力用在仁德方面呢?”这是对那些在学习方面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报以深深的怜悯之心,希望他们奋发努力。如果学习且每天都能有所更新,那么就会常有光明。即便是匆匆忙忙也会使学过的东西牢记在心,以前的不良习惯也会逐渐改掉,学习的兴趣也会循序渐进,此时就是想不学习都不行,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却又必须这样坚持下去。因此诗人赞美商汤说:“圣明恭敬而且天天上进啊!”
松下读易(陈少梅)
训言说:《周易》说:“每天有新的变化就称为盛德。”做学问的人一天必须前进一步,才称得上不虚度时光。大概世间的一技一艺,人们开始学它之时,往往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难,好像万难学成一般,因而就把它放在一边不去学,结果没有最终学成。因此,初学者的可贵之处在于拥有既然决定便坚定不移的志气,同时又拥有勇猛向前、精诚进取的毅力,尤其是能够拥有固守正道、善始善终、迎难而上、毫不退却的信念。一个人如果能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勇猛精进的同时,又能固守正道,做到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毫不退转,那么还有什么技艺不能最终学成功呢!
【解读】
学习在于积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每一天学上一点,就会有一天的收获。只要长期坚持,就会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就像商汤《盘铭》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才会不断进步。而今天,我们好多人都缺乏古人这种持之以恒的求新精神。因此,康熙关于学习的训言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努力进取的指导教材。只要立下“决定不移之志,勇猛精进”,同时做到始终如一,不退缩、不气馁,终会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