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饰礼仪
  • 黄强
  • 1245字
  • 2020-08-29 04:28:57

前言

人类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衣在首位,可见穿衣的重要性。对于这样的排序,有人提出疑问,认为应该是“食衣住行”,即食在首位。理由是食乃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食物,人类就不能存活下去。人类一要温饱,二要发展。相对于食物,穿衣御寒是第二位的。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是我们深入思考后会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食物方面有了基本的满足后,对“衣”就会有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在上古社会,衣服只是御寒的工具,后来衣服又派生出了美化的功能。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还具有“别等级,明贵贱”的礼教作用。服饰就是古代社会礼仪等级最直接的表现。

中华服饰礼仪源远流长。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难道仅仅为了头戴一顶小帽?帝王兴师动众,穿戴起威武高大的冕服,还让眼前的冕旒阻挡自己的视线,难道单纯是为了好看?男子二十及冠,表明男子进入成年,有了社会地位和责任;帝王以垂旒阻隔视线,是为了目光不直接与臣下、民众交流,以显示威严。而垂旒的多少,乃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不要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仅仅只是上古的盲目崇拜;也不要小觑叔孙通制定汉礼的意义,不要认为汉官威仪只是为了给流氓亭长出身的刘邦披上一件贵胄的锦衣,让他摇身一变,成为大汉天子。服装从表象上看只是一件遮体的物饰,但其中包含的文化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礼仪社会,假若没有了服饰礼仪作为文化的内涵与外在形式,中国还能成为礼仪之邦吗?

礼仪文化包括服饰礼仪,而服饰礼仪又与其他礼仪文化互有交织,可以说每一种礼仪都离不开服饰;也可以说,服饰礼仪贯穿在所有礼仪之中,并成为礼仪文化的基础。道理很简单,每一种礼仪都要由合适身份的人来主持和参与。穿什么、怎么穿,都属于服饰礼仪的范畴。而且服饰也并不局限于衣物,鞋履、头饰、配饰、妆饰都属于服饰。乐府诗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陌上桑》)“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头饰与服饰、鞋履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东汉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展现的不仅是夫妻互敬的生活细节,更是一种文化礼仪的表现。请问哪一场祭祀、庆典可以离开人,离开服饰,离开服饰礼仪?少了服饰,我们就回到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没有了礼仪,我们就失去了社会的秩序,就缺少了文明教化的内容;没有了服饰礼仪所构建的社会差别和美轮美奂的服饰形制,中华文明就失去了源流和光彩。

自古以来,服饰就不只是简单的穿着问题,而是与治理天下相关联的。“改正朔,易服色”一直是朝代更替必做的重要事情。因此,由服饰穿戴所体现的等级安排,实则是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只有形成了“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左传·隐公五年》)的社会风气,才能达到“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左传·宣公十二年》)的社会治理目的。

知服饰,晓礼仪,明是非,重价值,才可以延续中华文明。让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服饰礼仪在融合现代观念与时尚的基础上,再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