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瘾:如何设计让人上瘾的产品、品牌和观念(第2版)
- 程志良
- 2591字
- 2021-03-28 18:42:12
5.瘾品是一种超越事实的存在
大脑锁定感觉目标的四个步骤,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将这个感觉目标导入人们的信念系统,在大脑中形成一种信念。感觉目标一旦成为信念,就可以脱离事实而存在。与外在真实的世界的干涉越少,信念在大脑中越稳定。只有这样,它才会扎扎实实地独立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还曾经做过一个鸽子的实验。他把饥饿的鸽子放入一个特别设计的箱子里。鸽子在笼子里任意地转来转去。无论鸽子做什么,他都有规律地间隔性地给鸽子喂食物。一段时间后,他惊奇地发现鸽子开始重复做一些任意的动作。在食物出现之前,一只鸽子在箱子里逆时针转两到三圈,另一只则将头伸向箱子顶部的一个角落,第三只鸽子则做一个“举”的动作。鸽子们好像是学会了重复去做食物出现之前它们所做过的任意动作。斯金纳把这叫作“迷信”行为。因为鸽子似乎坚信,是它们的重复动作引起了食物的出现。它们认为只要做这个动作,就可以得到食物。而事实并非如此,食物的出现和动作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巧合。
在联结学习中,人们获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价值”。人们认为无论何时获得奖赏,正好发生在奖赏出现之前的事情最有价值,如果这些事情是在获得奖赏出现前较长一段时间发生的,它也有一定的价值。有些时候事情与奖赏是偶然交错在一起的,就像鸽子的某些动作与食物出现偶然地交错在一起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什么相关性,并不是鸽子做“举”的动作必然会有食物出现。“举”的动作和食物的出现之间的关系是脑建立的,而不是事实真的如此。而脑中建立的这种联结更多的是一种错误信念。很多时候人们认为的价值,往往只是一种错误信念。
这是个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的世界,即便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就像一些关于错误信念的实验那样。如果你在一个同事面前把一个苹果放进了桌子上的盒子里,而在他去洗手间的时候,你又偷偷地把苹果藏进抽屉。他回来后一定会认为苹果还在盒子里,他会去盒子里找苹果。但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苹果早就不在盒子里了。而他认为苹果一定还在盒子里,就是一种错误信念。人们在事物之间建立的关系,更多的是自我的错误信念,就像斯金纳所说的,是一种迷信。人们不可能一直盯着盒子里的苹果,人们会离开体验过的情景。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任何的信念如果不放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下,都可能是一种错误信念。
对人来说,信念没有对错。因为信念产生的那一瞬间,就已经脱离了人们体验过的事实,成了一种记忆和执念。信念就是大脑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的关系。信念是人们的执念,是对自我的执着。信念本身就能带给人们快感。人们执着于一个美好的想法,就能够体验到快感。比如上帝是人们对美好的一种执念,这种执念中就有美好的感觉。人们信仰上帝,每天都在祈祷,即便没有得到上帝的偏袒和呵护,也并不影响人们从信仰中获得幸福感、美好感。因为人们与上帝的关系在大脑中。再比如,事物和行为能带给人们快感,但是对事物和行为的执念,同样能带给人们快感。在上面那些实验中,不管“举”的动作是否真的是食物出现的原因,也不管苹果是否还在盒子里,只要相信它们有关系,相信这种关系存在,人们就能体验到良好感觉。快感很多时候是自我意志制造的执念。人们相信自我、坚信自我知道,就能带给自己良好感觉。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的主角美丽漂亮的玛蒂尔德,为参加一个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昂贵的钻石项链。玛蒂尔德戴着这条项链,出席了晚会。晚会上她可算是光彩照人,比一般女宾都显得漂亮、时髦、迷人,不停地展现迷人的微笑,开心极了。很多男宾都用直勾勾的眼神盯着她。整晚她都陶醉在无比的兴奋和幸福之中。也许是乐极生悲吧,悲剧发生了,她借来的那条项链不见了。她只好借钱买了一条还给朋友。她因此欠下巨额债务。为了偿还债务,她省吃俭用,辛辛苦苦劳作了10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得知那条项链竟然是一串假的钻石项链。
这就是信念的作用和力量。一条假的钻石项链,让她在舞会上感觉自己光彩照人、魅力无限。也是这条假的钻石项链,让她辛辛苦苦还了10年的债。但是无论项链是真是假,她认为是真的才最重要。有了这样的信念,她才有了那光彩照人的一晚,也同样有了辛劳的10年。这一切都是她的信念(错误信念)造成的。一旦形成信念,真实的就只有自己的信念了。不管是在那一晚,还是在那10年,发挥作用的都是她的信念,而不是那条不管是真是假的项链。信念对人们来说就是事实,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人们对品牌上瘾,也源于人们为品牌赋予的信念。比如很多女孩都喜欢名牌包,那是因为她们相信背名牌包是时尚、高雅、有品位的象征,可以体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所以很多女孩宁愿省吃俭用,也要买个名牌包。这就是信念(迷信)的作用。人们试图通过拥有某物来体现自我价值,这和实验中的鸽子是一样的。人们迷信背名牌包可以给自己带来特定的价值,所以会不惜代价地买名牌包。那么,背名牌包真的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吗?当然不能。但是,这种信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真实存在的。当一个女孩拎着名牌包出门的时候,的确是变得自信了很多,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说话也理直气壮。这时人们认为是名牌包发挥了作用,但其实是人们对名牌包的信念在发挥作用,是人们的自我意志在发挥作用。
当人们将某种行为与回报在脑中建立关系时,人们就会去保持这种行为,希望以此来获得期待的回报。同样,当别人告诉我们保持某种行为和某种回报有关系的时候,我们也很乐意去保持这种行为。比如别人告诉你坚持就是胜利,奋斗就会成功等,你相信了这其中的价值,你就更愿意去坚持和奋斗。人们迷信品牌也是这样的大脑机制,是脑在品牌和自我之间建立了一种信念、执念(很多时候并不是事实)。人们认为品牌可以将自我带向理想的彼岸。品牌中让人们上瘾的是自我的执念,品牌成瘾其实在打造的就是人们对品牌的执念。
人们的执念之所以能建立,完全是因为人们对自我存在一种意志。执念是人们把自我的意志强加在了事物之上。自我意志促使人们执念的产生,自我意志是品牌成瘾的核心力量。后面的章节会深入地和大家探讨什么是自我意志,以及它如何控制着人们的成瘾行为。对于人类来说,自我是每个人伴随一生最大的执念。品牌成瘾就是让品牌成为自我的一部分,这样人们才会对品牌形成依赖。品牌成瘾要做的是维护消费者大脑中的这种执念—围绕“我”建立起的一种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