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源年鉴.2018
- 渭源县县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
- 7929字
- 2021-04-02 16:06:36
宣传工作
【理论武装】(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县委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及时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下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做出全面安排。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摆在突出位置,制订系统学习培训计划,大力推行个人自学、干部领学、电教看学、一线践学、上门送学、微信互学等“六学模式”,并通过召开党组(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和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习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党章》和中纪委报告,力求全面准确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真正做到学深学透、融会贯通。积极筹备全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研讨会和科级干部轮训班。认真做好宣传宣讲工作,统筹推进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和网络宣传,着力营造学习十九大、宣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的浓厚氛围,做到了有声有色有气势、出新出彩出精品。按照中央“七个讲清楚”的要求,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带头讲,县委宣讲团成员分片包干广泛讲,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讲,全县累计组织各类集中宣讲活动600多场次,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紧密结合县情实际,聚焦脱贫攻坚最大政治任务和生态渭源、健康渭源、法治渭源、诚信渭源、和谐渭源建设,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和措施,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二)着力加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坚持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强烈的看齐意识狠抓理论武装工作。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健全学习制度,创新方法载体,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县委中心组制订年度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安排,组织集体学习24次,各成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30多篇。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学分考评制度,推行学习笔记“一本通”制度和党组织书记审签制度,推动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主讲人员、学习签到、效果评价“五落实”。举办全面从严治党暨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驻村帮扶工作等专题培训28期,培训学员3078人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和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为参训学员授课,形成了“干部教、教干部”的良好氛围。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实际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果。(三)不断强化理论宣传普及和研究阐释。认真实施“乡村补钙工程”,以“两进两入”(进乡村入社区、进企业入校园)为载体,坚持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原则,深入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理论宣讲对谈活动,全县开展各类宣讲对谈活动1200多场次。结合农村党员冬训、脱贫攻坚劳动力理论政策培训、百日农民工冬训等活动,抽调县乡干部、农技人员和理论骨干组成小分队,深入基层、深入农户,集中宣讲脱贫攻坚政策、致富先进典型和农业实用技术,在全县农村形成了学理论、学政策、学科技的良好氛围。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县各级党组织讲党课859场次,组织党员集体学习1300多场次,并积极利用“两微一端”等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深化理论阐释、实践应用、贯彻落实等方面的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组织开展“精神扶贫工程”暨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活动,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意识形态工作】着眼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确保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一)强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制定出台《渭源县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渭源县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意识形态工作的通知》。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市委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召开县委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并先后4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县委常委会先后11次传达学习意识形态方面的文件和材料,研究部署意识形态领域有关工作。严格督查、通报、报告制度,进一步靠实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领导责任。积极探索问责追责具体办法,县委与16个乡镇党委、29个县直部门和单位党组织签订了2017年渭源县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并研究制订《渭源县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渭源县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题督查实施方案》。坚持经常性分析和阶段性分析相结合,完善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上报市委宣传部舆情信息200多条。(二)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格对新闻媒体、印刷企业、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的管理,加强对课堂教学、培训机构的管理,全面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空间和渠道。建立健全新闻阅评制度,加强审读、审看、审听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责成其认真进行整改,新闻宣传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召开全县“扫黄打非”工作会议,狠抓“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加大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力度,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2家,收缴盗版光碟230多张、非法出版物170多册,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三)坚决打好网上意识形态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召开全县做好党的十九大新闻宣传暨网络安全工作会议,全面加强和改进网络宣传管理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积极开展文明上网主题宣传,发布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的通告,依法管控、处置有害信息。完成全县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调查统计,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和调控水平。做好网民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网民关切,积极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新闻舆论工作】着眼于营造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浓厚氛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取得良好成效。(一)浓墨重彩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坚持把脱贫攻坚宣传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精心制订年度宣传报道方案和阶段性宣传报道计划,确保重要文章、重点报道落实到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精准聚焦脱贫攻坚,突出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突出宣传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创造的成功经验,突出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贫困乡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晓梅入围感动甘肃·2017十大陇人骄子候选人和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举办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题采访暨甘肃田地公司新品上市新闻发布会。2017年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共刊播我县脱贫攻坚方面的稿件1100多篇(条),其中《人民日报》发稿14篇,新华社发稿40多篇,中央电视台发稿12篇,《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省级主流媒体发稿360多篇(条),形成了强大宣传声势、宣传规模和宣传高潮。特别是《人民日报》对我县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元古堆村民的红火日子等做了深度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元古堆村光伏扶贫典型经验被中央政治局作为第39次集体学习参阅材料。央视1套《人口》栏目以《小团队大作为》和《健康扶贫解民忧》为题,分两期利用40分钟时间对我县健康扶贫工程做了专题报道。《甘肃领导专供》推出3篇重头报道,对我县脱贫攻坚整体工作和健康扶贫、旅游扶贫做了深度报道。县电视台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开设《脱贫故事》专栏,以小事件折射大变化,用小切口反映大民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欢迎和好评,为全县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二)持续不断做好经济宣传和重大行动宣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宣传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突出抓了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百亿元大招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组织开展迎接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采访报道活动,用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用美好前景催人奋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组织开展“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全县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行动举措,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报道。坚持长流水、不断线,大力宣传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开展“明察暗访督查年”活动和“三查三治”纪律作风整治行动、“三纠三促”专项行动的进展成效、做法经验、特色亮点等,为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三)积极稳妥做好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舆论引导。准确把握时效度,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及时公开事实真相,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掌握话语权。认真落实“定期走访媒体”制度,先后走访中央驻甘和省属新闻媒体7次,及时了解掌握涉渭涉民网络舆情,协调解决涉及民生、环保、征地拆迁、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20多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切实加强和改进新闻管理。先后组织召开新闻通气会15次,及时传达上级宣传部门和县委的报道要求,统一宣传口径,通报阶段性中心任务,指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新闻单位开展宣传报道工作,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加强新闻策划,打造精品力作,我县3项作品荣获定西市第五届新闻奖。坚持新闻立台、改革活台、特色强台、人才兴台,积极支持县电视台做大做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显提升。县电视台全年共播出各类新闻1516条,并上推省市电视台播出新闻150条、专题片6部,省市广播电台播出新闻130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渭源发布、渭源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关注度持续提升,粉丝量增长近1万人,登载各类新闻160组1035条,累计阅读量达65.8万人次,成为宣传渭源、了解渭源的又一重要窗口。(五)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坚持把内宣与外宣结合起来,把经常性宣传与战役性宣传结合起来,坚持文、音、像、网并举,着力打造立体式外宣格局。加强与中央驻甘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提供采访报道素材,加大上推稿件力度。全年共邀请、接待市级以上新闻媒体记者48批236人深入我县采访,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共刊播我县各类稿件1800多篇(条)。特别是央视新闻频道以《渭水源头生态美 山峦叠嶂翠欲滴》为题,通过卫星直播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对渭水源头生态建设和人文地理做了浓墨重彩的报道,这是央视首次在我县开展现场直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党的十九大前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渭源,从不同侧面对渭源经济社会发展做了报道,特别是在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迎接十九大”特别节目《还看今朝》中,正在建设中的渭武高速和美丽乡村元古堆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典型代表元素闪亮上榜,使渭源“好声音”再一次响彻大江南北。《瞭望》新闻周刊以《甘肃:中西医“两条腿”走路的医改》为题,对甘肃省特别是渭源县医改工作经验做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市级以上新闻网站刊载我县稿件3800多篇(条)。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网等国家重点网站先后刊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间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稿件、图片460多篇(幅),极大提升了渭源美誉度和影响力。
【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着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制订实施《渭源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十大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的通知》,通过公益广告熏陶、城市景观展示、好人故事传播、主题活动践行等多种形式,全面、准确、生动、直观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遵德守礼、践行文明的浓厚氛围。重点抓好示范点建设,对县城区梁家坪段30块公益广告牌进行更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示范街。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为重点,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示范单位17个、示范村镇32个、示范学校21所、示范企业3个、示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示范景区2个。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庆祝党建96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唱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持续实施24字“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材书法作品展,广泛开展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范守则教育,深化拓展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公众的认知认同。(二)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文明渭源、人人行动”主题活动,不断深化公民素质提升“十大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着力做好树立渭源人新形象塑造工程,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集中开展“八个一批”系列党日主题教育活动。甘肃丝绸之路渭河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鹏举入选2017年第三批甘肃省“最美人物”,我县6人入选定西市“最美人物”。推荐5名个人、1个集体参加第四届定西市道德模范评选。加强和规范道德讲堂建设,推进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学习宣传。成立渭源县电商扶贫志愿服务总队,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推动城乡基层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和孝道文化墙。推出县信用联社等一批诚信单位,推荐命名省级诚信企业2个、市级诚信企业4个。强化信用惩戒措施,将116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媒体曝光“老赖”31人,为81名“老赖”定制督促执行义务彩铃。深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积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金种子”美德少年榜、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小英雄”“小模范”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规范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行管理,召开全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工作推进会议,麻家集小学被列入2017年度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三)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一堂、一队、一牌、一桌、一传播“五个一”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活动,会川镇西关村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实现我县国家级文明单位零的突破。县地税局、信用联社、龙亭中学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会川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莲峰镇绽坡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1人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推荐县粮食局等5个单位申报第十二届市级文明单位。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国家级各类文明单位1个,省级各类文明单位16个,市级各类文明单位17个,县级各类文明单位205个。把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麻家集镇郭家山社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环境整洁村20个,罗家磨和香卜路村被住建部列为“第一批全国绿色村庄”。深入开展以“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媳、好孝子为主要内容的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开展全县首届“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命名表彰最美家庭253户,美丽庭院示范村、户及先进单位和个人275个。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制订《渭源县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编印《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倡议书》《移风易俗歌》等,坚持正面激励引导,倡树文明乡风。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得到实惠、受到教育。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为主要内容,持续做好公益广告制作宣传,推动公益广告宣传常态化。同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对大型户外广告牌全面进行清理整治,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
【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建设】认真贯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推进祖业、事业、产业“三业”并举、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建设步伐。(一)守住“祖业”,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我县渭河文化、始祖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与农耕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自信。实施“历史再现”工程,推动民办博物馆和民间记忆博物馆建设。渭源堡址及渭源水磨群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入挖掘羌蕃鼓舞、首阳山伯夷叔齐祭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推动民间民俗文化健康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渭源民间彩画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县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达到5项、31项和63项。(二)繁荣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文化综合场馆即将投入使用,全民健身体育馆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维修提升乡镇文化站14个。争取中宣部专项资金128万元,建成甘肃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6个。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57.85万元,建设文体广场105个、表演戏台106个,实现全县217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配备电视机482台,数量居全市第一。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我县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渭源文学作品集》《渭源民间故事》出版发行。电视纪录片《鼓事》荣膺全国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入围奖,电视纪录片《灞陵桥》被推荐为2017年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秦腔历史剧《渭水医魂》代表甘肃省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并在省内外巡回演出400多场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交流活动20多场次,进一步扩大了渭源本土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三)做大产业,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生态、体育等融合发展。狠抓文化产业项目开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规划、落地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吸引和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扎实推进秀峰山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渭河文化休闲小镇建设项目、灞陵文化街区开发项目、渭河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首阳山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首阳山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建成渭源县马铃薯文化博览园。全县农家乐达到83家,其中国家级金牌农家乐1家。成功举办全省青少年自行车锦标赛、全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2017年“天华杯”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渭源站)等重大文体活动。争取市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7.2万元,扶持甘肃丝绸之路渭河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渭水探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01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9亿元。我县被评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