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坤壶撷英:夏桂成妇科临证心悟
- 谈勇
- 22字
- 2021-04-04 04:48:41
上篇 医 论
第一章 创立“经间期学说”,完善月经周期的理论
一、源于临床提出经间排卵期
历代的古医籍中,凡记载有妇科疾病的,都有行经期、经前期、经后期的论述,唯独没有“经间期”的说法,在中医妇科学中原本没有这一概念,可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有经间期出血、腹痛,甚至有头痛、烦躁、吐衄,更加严重者出现精神障碍病理等症状。上世纪80年代,夏师在临床发现这些病症后仔细分析,认为经间期是月经周期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不可忽略,“排卵期”虽是西医学的概念,但在月经周期的中就是同样的阶段。夏师根据临床实际,首次提出“经间期“学说,不仅是指两次月经的中间时期,而且主要是指重阴必阳所出现锦丝状带下,以及氤氲状活动的时期,具有特殊意义。
经间期与排卵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间期是中医周期学说中的一个特定时期,排卵期是西医妇产科学中的一个生理名词,二者名称不同。夏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生殖功能健康的女性,大多数的排卵均发生在经间期,这与排卵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夏师把两者连在一处,提出了“经间排卵期”的概念。
夏师对经间排卵期阶段判定的认识。
1.以基础体温(BBT)为观察经间期的阶段,把握关键环节
前人提到过经前、经后、经期3个时期,而对于经间排卵期缺乏具体记载。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协和医科大学妇产科葛秦生教授将基础体温预测月经周期及其排卵知识传授来以后,夏师认真学习并开始通过观察基础体温曲线的不同表现,来了解月经周期的变化。体温曲线低温相反映经后期阴长情况,高温相反映经前期阳长情况。而低温相与高温相的交替以及高温相上升的速度则是反映这一时期女性卵巢排卵过程气血的剧烈变化。夏师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亦发现,2次月经的中间时期,月经周期节律变化产生强烈变动,这一特征与经前、经后、经期均不相同,揭示了经间排卵期在月经周期气血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我们对女性周期中这个关键阶段的认识。借助BBT,有助于我们制定更加恰当的促排卵助孕方法,以便在宏观整体分析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与微观局部辨证结合、处理经间期排卵的问题,为中医妇科学增添重要的内容,为更好地辨治月经病,更好地认识女性月经周期规律,更好地制定有效的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调整月经周期。
2.刷新传统调经思想,健全对月经周期规律活动的认识
圆运动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普遍形式,前人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以取类比象的方法看待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现象,如《本草纲目·论月水》中载:“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月信、月水、月经。经者,常也,有常机也,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云及:“月以三旬一盈,经以三旬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谓之经,又谓之月信。”将月经的周期与月亮的盈亏规律等同起来,指出了月经周期与月节律变动具有同样的规律可循。随着对月经周期及生殖节律认识研究的深入,夏师发现,月经周期中四期变化与阴阳消长转化有关,且周期变化终而复始,如环无端,经间排卵期是月经圆周期运动整个环节中的一环,经后和经前期为两个阴阳消长阶段,行经期和经间期为两个阴阳转化阶段,与太极所勾勒的阴阳鱼图、八卦图所示意的相吻合。基于上述认识,夏师提出了“经间排卵期”的概念,这样就形成了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然后再转回到行经期的4期分类,既有每一阶段特点,整体上是个循环无端的圆运动规律。
“经间排卵期”概念的提出,使中医妇科学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她给人以全新的周期认识,对生殖周期规律变化客观掌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