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论医话

第一节 诊治急性肾炎的经验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该病主要发生于5~14岁儿童,成人少见,但老年患者发病较重。急性肾炎在发达国家已逐渐减少,但在生活及工作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依然较高。该病大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主要的病理类型是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以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早期尚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本病常见于感染之后,尤其是链球菌感染,但也有部分是非链球菌感染,如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原虫及寄生虫等。另外,非感染性因素,如去氧核糖核酸抗原、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等也可引起本病。临床最常见的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菌体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既可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致病,又可通过原位免疫复合物生成致病。急性肾炎大多为良性自限性疾病,有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本病属于中医“风水”、“肾风”、“水气”、“尿血”病范畴。
一、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先天肾气不足,或肾元亏虚。而外邪袭表,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失运化,水湿内蕴则是发病的外因。

1.风邪外袭,与水相搏

风为百病之长,又为百病之始,或兼热,或夹寒。风寒则使肺气郁闭,风热则使肺失清肃,影响水之上源。肺失通调肃降,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而致水肿。

2.湿毒浸淫,水运受阻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位于中焦,主运化水湿。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四肢。若湿热疮毒蕴于肌肤,不能及时清解消透,从皮毛内归于肺,从肌肉内归于脾,致脾失健运而不能运化水湿,肺失宣降而致水道不通,水湿不行,运行受阻,溢于肌肤四肢,发为水肿;或热毒内归,下焦热盛,则可灼伤肾络而为血尿。

3.先天不足,肾气亏虚

患者禀赋薄弱,体衰多病,则先天精气不足,肾气亏虚,可导致气化失司,水失蒸腾,泛溢肌肤,而成水肿;精微不摄,而成蛋白尿、血尿之证。
本病初期以标实邪盛为主,以水肿为突出表现,病变在肺脾两脏,恢复期则虚实错杂,病变主要在脾肾两脏,病久则正虚邪恋,水湿内聚,煎熬成毒,灼伤脉络,消灼肾阴。
二、辨证论治

(一)急性期 1.风寒束肺证

证候:症见恶寒发热,咳嗽痰白,尿少,面部浮肿,脉浮紧,苔薄白。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渗利。
方药:三拗汤加减。常用药:净麻黄3~6g,光杏仁10g,苏叶10g,荆芥10g,防风10g,防己10g,生黄芪30g,云茯苓20g,生苡仁20g,白术15g,川断15g,车前子(包煎)15g,甘草6g。若水肿较甚,伴有胸水,喘息气逆不得平卧者,乃水邪犯肺,加三子养亲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利水。

2.风热袭肺证

证候:症见发热口渴,咳嗽,痰少色黄,咽红咽痛,浮肿,尿少,脉浮数,苔薄黄,舌尖边红。
治法:清热宣肺,疏风利水。
方药:桑菊饮加减。常用药:桑叶10g,金银花15g,浮萍12g,防风6g,黄芩10g,杏仁10g,桔梗6g,茯苓15g,薄荷(后下)10g,白茅根20g,芦根20g,车前子(包煎)15g,生甘草6g。热甚咳重者,加生石膏10g、知母10g、鱼腥草15g、金荞麦15g等清热宣肺止咳。

3.风热蕴结咽喉证

证候:症见发热,浮肿,咽喉红肿疼痛较著,尿少而黄,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渗湿利咽。
方药:玄麦甘桔汤加减。常用药:黑玄参20g,麦冬15g,桔梗6g,生甘草6g,南沙参15g,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12g,前胡6g,防风6g,浮萍10g,车前子(包煎)15g,芦根20g。若热重加黄芩10g清肺热;口干加川石斛15g、天花粉15g养阴生津;喑哑加玉蝴蝶3g、蝉衣6g祛风开音;湿重加苍术15g、薏苡仁20g、茯苓20g、六一散(包煎)10g等利湿;咽喉肿痛可用锡类散吹喉,亦可用金银花5g、甘草3g泡茶频饮或玄麦甘桔汤代茶漱口。

4.疫毒伤肾证

证候:烂喉痧之后,湿热毒邪未清,下陷入肾,症见血尿、蛋白尿,舌质红,苔薄黄腻,脉细数。
治法:疏表达邪,清热渗湿,解毒凉营。
方药:自拟清营透达汤。常用药:荆芥10g,防风6g,金银花15g,蒲公英20g,前胡6g,生地15g,丹皮15g,茅根20g,芦根20g,六一散(包煎)10g,生苡仁20g等。若咽喉仍腐,疫痧未化,仍宜清咽化痧,加用黑玄参20g、桔梗6g、甘草6g、牛蒡子12g、制僵蚕10g、蚤休10g、赤芍15g、连翘10g等品,可用锡类散吹喉;低热者加青蒿15g、银柴胡15g、嫩白薇10g、地骨皮15g等清虚热;浮肿者加浮萍15g、车前子(包煎)15g利水消肿;气虚者加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等补气以利水。

5.疮毒内攻证

证候:皮肤湿热邪毒内攻,乘虚内陷及肾,症见发热、浮肿,皮肤红肿,或痛或痒,或生疮疖、湿疹、疱疹,或为陈旧性皮疹,脉数,苔黄。
治法:疏表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加减。常用药:麻黄6g,连翘15g,赤小豆20g,荆芥10g,防风10g,生地12g,茯苓30g,甘草8g,当归12g,丹皮15g,赤芍15g,白茅根20g,芦根20g等。如皮肤湿疹未愈,加金银花15g、紫花地丁20g、苦参20g、地肤子15g、晚蚕砂10g、穞豆衣6g、六一散(包煎)10g、玉米须15g、二妙丸(包煎)6g等清解渗利;皮肤疮毒可用紫金锭以醋磨或玉枢丹醋调涂患处,亦可用如意金黄散麻油调敷。

(二)恢复期 1.肺虚邪恋证

证候:症见低热咽干,咳嗽痰少,手足心热,舌尖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肺养阴,清热利咽。
方药:玄麦甘桔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药:天冬15g,麦冬15g,南沙参15g,北沙参15g,生地15g,百合15g,玄参20g,桔梗6g,甘草6g等。体虚易于外感者,加玉屏风散、冬虫夏草等补肺肾、固卫表。

2.脾虚湿蕴证

证候:症见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腹胀纳少,便溏,或肢肿,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党参15g,生黄芪30g,白术15g,茯苓20g,怀山药15g,薏苡仁20g,白扁豆12g,陈皮10g等。下肢浮肿者,加猪苓20g、泽泻15g、车前子(包煎)15g等利水消肿;脘闷、呕恶,舌苔白腻者,加藿香10g、佩兰10g、砂仁6g等以化湿助运;食欲不振者,加炒谷麦芽各20g、焦楂曲各20g等消食助运。

3.肾虚湿热证

证候:腰膝酸软,耳鸣,尿频,尿多,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沉细。
治法:益肾清利。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三妙丸加减。常用药:生地15g,山萸肉12g,怀山药15g,知母10g,黄柏10g,生苡仁20g,怀牛膝12g,石韦20g,泽泻15g,茯苓20g等。少量蛋白尿者,加芡实20g、金樱子20g、杜仲15g、覆盆子20g等益肾固精;镜下血尿明显者,可加藕节炭20g、苎麻根15g等敛涩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