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哈佛创业课第一堂 让梦想照亮现实——创业是什么

创业不是一个传奇,而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与过程,是追寻现有资源范围以外的机遇,是把梦想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过程,创业者跨出的每一步都不会是轻松的,每个成功的创业者所走的路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而你,是其中之一吗?

创业就是要面对重重困难,别相信那些不靠谱的传奇

创业就是要面对困难。

根据哈佛商学院相关人员统计,在美国新创的公司中,能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有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调查还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则是34%。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传奇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就搞定巨额投资的融资神话,否则你可能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这些故事,几乎可以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企业家的“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很容易误导新的创业者,如果创业者按照这些所谓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任何人的成功基本都不可能复制。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一个很好的证明: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

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面对重重困难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所以,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测算一下自己的机会成本,大凡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他放弃的东西也就越多。如果以创业的劲头去打工,很多人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但一旦选择了创业,就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单打独斗。当然,一旦创业成功,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创业者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房租、水电、工资、货款、现金流等一系列压力,做得顺时,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顺时,希望尽快走出困境。创业者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压力之大,将深深改变生活心态及状态,所以创业绝对不是一件看起来那么美好的事情。

另外,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一旦选择创业,不但创业者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涉及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股东、员工及上下游的客户。为了解决困难,你会动用所有可能动用的关系来帮忙,从借钱到借力,周而复始。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能力有限,请求支援”,只有创业者不能说这句话,所有的事情你都无法逃避,你都得撑住。

作为创业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做决策,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时候,你不能和下属商量,不能和股东商量,你必须自己做决策。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给下属以信心,越是艰难时刻下属越寄希望于你,很多时候真得打肿脸充胖子。你不可以显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助,你甚至必须随时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来为下属鼓劲儿。

面对以上的重重困难,要想从容走过,创业者就要有顽强的心态。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而态度则影响我们待人处事的方法。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生活始终都是由我们的思想造成的。选择积极进取、力求突破,还是消极退让、虎头蛇尾,对创业者自我发展或战胜困难都极为重要。

哈佛创业之道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要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哈佛创业精神的核心:追寻、资源、机遇

哈佛创业精神就是一个人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追求商机的精神。

什么是哈佛创业精神?或许有人会认为,只有咬文嚼字的商学院教授才会关心这种多余的问题。但事实上,和“战略”“商业模式”等词汇一样,“创业精神”的含义至关重要。

说到创业精神,有人会想到风投打造的初创企业,另一些人则用它谈论一般的小公司。“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对一些人来说是鼓舞人心的口号,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个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

探究“创业精神”一词的来龙去脉,是相当引人入胜的工作,学者们也确实仔细梳理了它的含义,我们来看看哈佛商学院所采用的定义。霍华德·史蒂文森教授是哈佛商学院创业研究领域的教父,他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寻现有资源范围以外的机遇。

“追寻”是指一种绝对专注的态度。创业者能察觉转瞬即逝的机遇,在有限时间内展现实力,吸引外部资源。时间分秒而过,钞票不断流失,所以创业者要有一种紧迫感。而相对来说,已经成熟的公司拥有稳定的资源,面临机遇时选择更多,往往缺乏这种紧迫感。

创业的“机遇”是指在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有所作为:

(1)推出创新产品;

(2)设计全新商业模式;

(3)改进已有产品,使其质更优、价更廉;

(4)发掘新客户群。

以上列举的这些并未囊括创业者可能把握的所有机遇,比如,创业者还可通过提价或灵活雇用更多销售代表来提升利润,但这些手段并无新意,与创业精神无关。

哈佛创业精神中的“现有资源之外”,是指突破资源限制。创业刚起步时,创始人只能掌控现有的人力、社会和财务资源。很多创业者主张自力更生,节衣缩食,万事不求人。固然,有些新创企业可以仅凭一己之力生存下来;但为了长远发展,创始人必须设法引进生产设备、分销渠道、营运资本等外部资源。

创业者不断追求新机遇,但缺少必要的资源,因此面临四大类风险。

(1)需求风险:消费者可能对创新产品或服务不买账。

(2)技术风险:创新方案能否得到技术支持。

(3)执行风险:创业者能否聚拢执行力强的团队。

(4)财务风险:能否合理引入外部资金。

创业者应承认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力图驾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创业者在控制这些风险时需要资源,但资源却更倾向于进入低风险区域。例如,创业者若想开发推广一款产品,就需要向投资人证明技术和市场风险可控,但降低风险本身就需要外部资金投入。为避开这个死循环,创业者要有以下四种对策:

(1)精益测试,采取最小规模的行动,以最低代价迅速评估风险、测试商业模式可行性。

(2)分阶段投入,将困难各个击破,在实现阶段目标之前,不占用计划外资源。

(3)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借用其他公司的资源,将风险转移给承受风险能力更高或意愿更强的盟友。同理,新创企业可以放弃购买资产,通过灵活租赁资产,将高额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

(4)掌握“讲故事”的艺术。向投资人展示,自己的事业能让世界变得更好。如果投资人被你的故事打动,他们将甘冒风险,支持你的事业。乔布斯就是最著名的例子:他特有的“现实扭曲力场”俘获了众多员工、合伙人、投资人,让他们一往无前跟随他追逐梦想。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史蒂文森教授对哈佛创业精神的定义有现实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他把创业精神理解为一种独特的整体管理观念,而非将其限定于企业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如初创企业)、某种个人角色(如创始人),或某类精神气质(如激进、独立)。按照这个定义,各类企业,包括大型企业,都可能孕育创业精神。

其次,史蒂文森教授的这个定义为创业行动指明了方向,创业者可据此控制风险,调动、利用资源。史蒂文森教授曾被要求为积极进取的创业者提出建议,他的回答极为精彩:“因为资源极其有限,你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把握机会,并且掌握说服的艺术。‘追寻现有资源范围以外的机遇’概括了我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鞭策我不断前行。”

哈佛创业之道

哈佛创业精神代表着一种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创造资源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体现在创造新企业,或体现在创新上。因此,哈佛创业精神可以简洁地概括为:“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用有限资源去创造更大资源。”

你适合还是不适合创业?这是一个问题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这就好像有些人适合当领导,有些人就不适合。

乍看上去,很多创业者都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成功的创业者都拥有一些或几项异于常人的特质。所以,在创业之前,创业者必须进行自我评估,认清自己的性格优势和缺陷,再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踏上创业的道路。

哈佛商学院的创业观点是,在创业之前,你必须用心思考一些问题,以便检验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创业。这些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创业?你是否有足够的决心?你愿意承担风险吗?你是否能承受挫折?你是否具有综合的创业素质?你创业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你创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你是否能承受?你是否愿意放下安稳的生活,重新投入一个全新且充满变数的环境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你是否能不怕艰辛,一一应对,并且能够做出正确决策?你是否不怕失败,甚至将每一个危机视为转机?你是否愿意每天辛勤工作,甚至一天工作长达20小时以上,牺牲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你是否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并且具备追根究底的精神?你是否是个实践家,做事绝不拖拖拉拉、延误进度?你是否意志坚定,同时也能从善如流,广纳他人建议?你是否愿意将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与合伙人、员工分享?你是否愿意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尽可能地回馈社会?

以上诸多问题回答清楚之后,再决定是否创业也不迟。很多创业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前期的准备不充分,匆匆忙忙地进行创业,结果败得一塌糊涂。假如前期准备不充分,或者觉得自己根本满足不了创业的条件,那么还是别创业,或者晚一些创业为好。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外,哈佛商学院的创业导师们还指出,考察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具体还要满足下面4个条件。

条件一:你是否有一个让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产品或者新的服务?

有时候,创业者只是向往企业家的“生活方式”——自主经营、大权在握、腰缠万贯,可是却没有想过,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超级的商业模式上。真正的企业家必须要有一个针对市场情况而制定的独特价值主张,并且深深地痴迷其中,坚持不懈地追求它。他们会认为这个创意是一个最伟大的发现,一旦被推向市场,就能够满足很多人的相关需求,就像乔布斯和他的苹果。

条件二:你是否能够时刻保持乐观,在遭到多次拒绝后仍然笑脸相迎?

要自己创业,你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去说服(有时候甚至是乞求)风险投资家、银行和其他投资者给你投资。能获得投资的仅是极少数人,碰壁是家常便饭。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拒绝,可是,当拒绝真的来临时,你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永远不在困难面前退缩。真正的创业者总是越战越勇的人。

条件三:你是否讨厌甚至恐惧前途未卜的未来?

假如你讨厌甚至恐惧前途未卜的未来,那就千万别去创业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去上你的班,然后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吧!要想创业,“你在死胡同里徘徊的时间会比找不着家的猫还要长”。因为你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品牌、缺推广,你就像是身处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条漏水的小船中,不知道自己会漂向哪里。

条件四:你的性格是否可以吸引一大批优秀的人和你一起战斗?

能不能找到一大帮志同道合的人,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别想着一个人单枪匹马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一个人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如果你能招募到一群优秀的人和你一起干,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就会平坦得多。当你茫然四顾,找不到一个好朋友帮助自己开拓事业的时候,那还是把创业的念头稍微放一放吧,因为你创业的条件还不成熟,至少暂时还不成熟。

哈佛创业之道

如果选择创业,你就是一把手,遇到问题你要做判断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走哪条路……这个时候你要拍板。有些人适合干这个事,方向看得很准,有些人则不适合。

创业:能力比知识重要,财商比财富可靠

用你的头脑去让那些知识增值!

假如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能力就是运用这种力量创造财富的智慧。当今知识型的社会,所有的信息和知识都在迅猛地更新换代,知识的堆砌和积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于创业者来说,善于运用知识,善于创造财富,这种能力、这种财商远比知识本身要更重要。

在美国的常春藤院校中,哈佛商学院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平均收入,却常常是其他大学毕业生的几倍。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被称为“金护照”,是通向金钱王国的通行证。21世纪初期,在哈佛拥有MBA的硕士,平均每人得到四份工作计划,平均年薪在14万美元左右。对于这样的骄人成绩,哈佛大学董事拉德说:“走进哈佛校园的学生,都必将取得一定的成就。当他们回顾自己的过去,都会用一种感激的心情来表达他们成功的喜悦,因为在这里他们学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成功法则。”而这种成功法则,便是哈佛传授给学生们的能力和财商。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那些成功创业的人,并不一定多么聪明、学习有多么好,相反,很多人都是学习成绩平平,或者根本就没上过什么大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不同凡响的人物,也不影响历史为他们记下浓重的一笔。伟大起源于平凡,平凡蕴含着人格魅力,而魅力的形成在于独特的能力。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展览上公开了多位美国总统的校园档案,人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总统小时候在学校表现平常,成绩一般。肯尼迪八年级时一次拉丁语考试仅得55分,而约翰逊呢?他在三年级的时候,语法考试成绩为D,这是非常差的成绩了,老布什多次考试只得六七十分。

假如我们还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人的经历的话,或许没有人会相信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美国的领袖。学习成绩、学历、知识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人一生最辉煌的一刻,是靠努力来完成的。社会需要知识,但更需要能力。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但更注重的是后者。

对一个创业者来说,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哈佛众多成功创业的人士基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培养中,FQ(财商)的培养最重要,要想成功创业,就一定要把自己的财商提上去。为世界各国培养出1000多名CEO的哈佛商学院创业导师夏保罗说:“美国人有一个共识: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财商甚至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财商就是运用商业知识创造财富的智慧,这是一种比财富更有价值的能力。很多创业者以为有了财富就万事不愁了,但是财富如果没有财商的维系,就会变得四处游走,甚至蒸发不见。人人都知道,资本和资金都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它们会从利润率低的地方流到利润率高的地方。如果给一个文盲一千万,让他去花或者去创业,这一千万很可能会灰飞烟灭、所剩无几。而如果给一个财商很高、很会资本运作的高手一千万,就有滚动成十个一千万、百个一千万的可能性。

来看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经典商业案例:

犹太人弗里德曼出生在利沃夫。利沃夫是位于乌克兰西部边境上的一个小城,它曾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弗里德曼从小就饱受种族歧视,莫斯科物理工程学院甚至拒绝了这个犹太青年入学申请。但弗里德曼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创业家。1988年,弗里德曼大学毕业以后,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建了Alfa集团。弗里德曼的第一家公司叫做AlfaEco,这是一家买卖食油、白糖和钢铁的百货贸易公司。他用石油从古巴换来了大量的食糖,从而在物资短缺的苏联时代大赚了一笔。现在,Alfa已是俄罗斯最大的金融和工业集团,它拥有包括广泛的经营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分公司:从生产水泥、出口石油到艺术品买卖,从银行、超市到房地产和电信事业。

同时,Alfa集团的商业战略尤其独特,与大多数俄罗斯集团不同。当大多数公司都专注于石油或者金属等产业时,弗里德曼却努力实现多元化经营。他进入各种新成长的领域,并且在其中扮演了风险投资家的角色。观察家和竞争对手认为,弗里德曼很有才干,他能够测定经济趋势的发展方向。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在讲完这个案例后,通常都会教导学生说:“用你的头脑去让那些知识增值!”哈佛大学从来不赞成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知识,因为他们知道,在学生脑中静止不动的死知识是没有丝毫意义的。而真正活跃在学生脑中的那些点子和不断整合信息的能力,才是创业成功和获取财富的最重要的因素。

哈佛创业之道

从现在开始,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别等需要的时候才搜索自己脑子里硬邦邦的知识,也别等着资金流到你面前的时候,才想着要提高财商。记住,对创业者来说,能力比知识重要,财商比财富重要。

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路

最美最美的果实,只属于那些与众不同的人。

在哈佛大学的校史上,有两位IT界的传奇人物。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多曾登上世界首富位置的比尔·盖茨,一位则是近年来崛起的后起之秀,社区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1977年,比尔·盖茨主动从哈佛退学,没有得到本科学位。两年后,比尔·盖茨与儿时好友保罗·艾伦创立微软公司,开始了微软帝国的建立历程,他的创业历程大部分创业者都耳熟能详,我们无须多言。

有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这样评价盖茨:“他是一位学习天才,13岁开始独立进行计算机编程,并成功预见自己将在25岁时获得百万资产;他是一位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地看到IT业发展的未来,并采用独特的经营管理手段,给微软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他的财富更是一个传奇,39岁就成为世界首富,并在1995~2007年连续13年位居福布斯榜首的位置,这个传奇好比黑夜天空中耀眼的烟花,刺痛了亿万人的眼睛;他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在2004、2005、2006三年中,连续被评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微软公司是为个人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提供软件、服务和Internet技术的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许多人认为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全都要归功于他长着一颗天才的头脑。事实果真是这样吗?盖茨在毕业典礼上发表即兴演讲时说:“在哈佛的短短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很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新观念,但体会最深的还是科学的不断进步。”盖茨突出强调,是哈佛的教学模式培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正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他年轻时的辍学创业经历。从盖茨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他的才华、胆识、眼光,还有一种敢作敢为的勇气。

试问有哪个人在通过艰苦努力,进入世界顶级学府后,又能主动放弃求学,另谋出路呢?或许有失就有得,年轻的盖茨敢作敢为,在勇敢选择辍学创业之路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无独有偶,在这之后很多年,有一位年轻人沿着盖茨当年的足迹,依照自己独特的个性,凭借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从哈佛辍学创业,成就了自己亿万富翁的梦想。这位年轻人就是超级社区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与比尔·盖茨经历相似,都是一名哈佛大学的辍学生。扎克伯格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辍学后,他独自创建了社区网站Facebook,同时伴随着Facebook现象迅速走红。

创业短短4年的时间,Facebook网站已经拥有了差不多6000多万用户。外界甚至一致认为Facebook将继Google之后排名世界第二。有报道说,扎克伯格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另有说法称已经超过30亿美元。虽然扎克伯格成为了世界最年轻的富豪,但是他依然居住在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内,生活并不奢华。

扎克伯格从儿时起就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六年级开始计算机编程,到了大二的时候,他就能够成功入侵哈佛大学的一个数据库了。这次“黑客事件”后不久,扎克伯格与两位同学一起合作,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编写网站程序,创建了Facebook网站,作为哈佛校友互相联系的平台。Facebook于2004年2月公开试运行,一经推出便轰动大学校园,到了当年年底,注册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00万。于是,扎克伯格主动从哈佛退学,专心营运Facebook网站。

扎克伯格选择从哈佛退学的直接原因,和盖茨有几分相似,同样是编程的高手,同样面对着一个创业的好时机,他们同样选择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并不像大部分哈佛毕业生一样中规中矩地读完大学,再去求职、创业。

很多人总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捷径直通成功,可事实上,在这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成功模式,存在的只是许多通往成功方向的完全不同的道路。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成功模式。我们每个人的优势与劣势、需要与理想不尽相同,怎么可能复制一种成功模式呢?创业者如果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应该同盖茨和扎克伯格一样,找到那条适合你的、独一无二的道路。

哈佛商学院的很多学子坚信,那些被人们当作是幸运宠儿的成功者们,他们身上总会闪耀出与众不同的亮点。倘若想用最短的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需要有一种独辟蹊径的精神,将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当作一种本能。

哈佛创业之道

做任何事情绝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墨守成规将注定平凡。要想拥有巨大的财富,必须拥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观察能力,想前人所不敢想,做前人所不愿做,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踏上一条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