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眼光有多远,未来的路就有多辽阔
- 你的格局决定你的层次
- 张恒
- 12011字
- 2020-11-23 16:18:17
1你追求的所谓稳定,最终会害了你
不管是来自父母的谆谆教诲,还是我们自己对人生方向的选择,大多数人好像都更倾向于走一条更为“稳定”的道路。然而,我们所追求的“稳定”,对人生而言,并非万无一失。
人是有趋利避害的天性的,从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们大多数人就怀揣着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这时,如果一个相对稳定的前景摆在眼前,比如,那些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稳定型”工作,那我们大多都会倾向于那个稳定、风险小的选项,这也无可厚非。
可是,我们心中所追求的“稳定”却往往是畸形的“铁饭碗”,只看得到眼下生存,却看不到未来发展。我们所谓的稳定就仅仅是现在能以极小的付出换取舒服的日子,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稳定。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当我们进入一个相对安逸的状态里,内心就会开始追求这种所谓的稳定与安逸。我们就会渐渐变成一个对自己和工作毫无要求的人。反正干多干少都是那些工资,不如学会偷奸耍滑;反正钱够吃够喝,努力也没有什么必要;反正工作没有竞争,学习新知识也是浪费时间……
时间一久,我们除了年龄优势外,就会变得一无是处。就算公司不裁员,就算我们不辞职,或是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或是公司不给涨工资……总会有一个理由让我们无法再将这个状态继续下去。到了那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追求的所谓安稳,已经毁了我们。
那么,我们到底该追求怎样的安稳呢?
李磊是一名公务员,工作快一年了。本来抱着一腔热血想在机关单位有一番作为,来了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里。
他每天把平常的工作做完后就开始自己学计算机编程,同事们都说:“咱们这儿又用不着这么高端的技术,你学它干什么?”
李磊总是笑笑不说话。不久之后,李磊所在的单位进行了一次裁员,一大批同事都被裁掉了,李磊也在其中。
下岗后,大部分同事都找不到工作,整天愁得不行。李磊却在下岗后不久就进入了一家挺不错的互联网公司。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着眼未来,考虑到自己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从当下着手,持续拓展自己各方面能力,不断让自己进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让我们在以后面对任何人生变动时,都能波澜不惊地渡过难关。
有人说,稳定其实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当我们放宽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人生格局后,就会发现人生其实没有绝对的稳定。稳定的工作从来都是相对的。而我们追求的真正稳定,应该是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我们去到哪里,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换取更大的收益,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我们在工作中,又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种稳定呢?
首先,利用空闲时间增强个人工作能力。当我们在一个公司工作时,我们只有不断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我们才能减少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裁员,新进员工的压力等等,这也是一种相对稳定。
其次,领导总是倡导情怀,却没有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做一个结果导向者,当团队给不了事情到底怎么完成的答案时,情怀只是借口。别被领导的情怀所蒙蔽,既然不能让我们学到东西,那我们就赶紧换地方。
再次,忘掉被传授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自己去发现,而不是靠别人说给我们听。当我们发现公司企业文化并不适合我们的发展时,比如我们追求公平公正,企业却大多是走后门的人,那我们就可以选择去其他地方从头再来,这也是一种稳定。
最后,多掌握过硬技能,多了解最新行业动向。一时的安稳是最不靠谱的追求,你要做到被裁了立刻有猎头找、辞职了单干也能活的水准,这种看似不安稳、时刻上进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安稳。
稳定并不代表停滞。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有看到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稳定”。如果我们一直追求那种对于自己来说毫无进步、发展,只是保证自己眼下需求的“安稳”,那我们必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2吃点亏就要死要活的职场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上次吃饭,你还差我五块钱。”
“前天就是我换的桶装水,好吗?”
“这两天我都多加班了五个小时了呀。”
“为什么又让我去复印文件?”
……
这样的对话在我们的职场生活中,天天都有发生。许多职场人士在职场中觉得自己吃了亏的时候,就开始想方设法地让别人知道自己吃了亏,借此想要得到更多好处或者逃避任务。这种人在职场中,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张义毕业后,成功进入了自己心仪的一家公司。他的工作能力不错,上司也一直比较看好他。
可是,这期间发生了几件事,让上司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有一次,部门新接了个任务,由于大家都比较忙,上司就把任务分给了张义。张义就经常跟同事们说自己吃了好大的亏,白白多做了任务又不多给钱。
还有一次,由于部门女同事比较多,负责部门文件传递的任务就交给了他和另外一个男同事。本来是一人一天,结果那个男同事请了几天假,就由他各部门之间来回跑。男同事回来后,他还去和那个男同事说:“你看我都跑了三天了,你得多跑三天,我得休息休息了。”
……
后来,尽管他的工作成绩一直不错,但上司从来没给他晋升的机会。干了两年后,他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淡,无奈之下选择了辞职。
说到吃亏,可能没有人会喜欢,因为吃亏总会让自己损失一些东西,或者是金钱,或者是时间。在职场中,本来就事情繁多,难以做到绝对公平,吃亏就成了很常见的事情。而有些职场人一旦吃了亏,心里就会十分不平衡,就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吃了亏,知道自己比别人多付出了。然后,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就会想方设法逃避或讨价还价。
这类人往往眼光太短浅,人生格局太小,只盯着眼前得失。可能他是能要回上次别人欠他的五块钱;他也能让自己不用多费力去换一桶水;还能让自己少走点路不用去打印文件。可是,放眼未来的话,这对于他日后的人生发展并不会有大的帮助。同事们会觉得他小气、斤斤计较,看重金钱;领导会觉得他自私,没有团体意识。久而久之,同事们会越来越疏远他,领导也会觉得他不堪重用,那他的职业生涯就会变得障碍重重。
那么,在职场中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吃亏这件事呢?
王昕在一家自媒体公司实习,刚到公司的时候,其他人每天都只工作8个小时,她却每天早起晚归,工作将近12个小时。
有一天,一个实习生困惑地问她:“你工作8小时和工作12个小时挣得一样多,多吃亏啊!”
王昕说:“工作都是一样多,我们多做了,其他人就少做了。你想想,别人工作四个月才能获得的经验,我们两个月就能获得。这样是不是就不亏了?”
那个实习生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和王昕一起加起了班。结果,没过实习期,她俩就被提前录用了。
在职场中,我们要时刻谨记“吃亏是福”这句话。尽管吃亏就意味着我们可能要多干点活,多付出点我们的个人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付出其实都是为我们的未来做了投资。
我们可能现在多掏了五块钱,多跑了点路,多换了桶水,但我们却能在同事心中建立起大方友好的形象,对我们以后的职场发展大有裨益;我们可能现在多花了点时间和精力去加班,但却能让领导看到我们的积极上进,还能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从而升职加薪,获得更多的机会。
吃点亏,多做点工作其实并不是帮别人减少了麻烦,我们每多做一点,就能多一点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的领导、同事和客户就会关注我们、信赖我们。如果他们都看好我们,那我们的前途也就有了保障。
在职场中,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多“吃点亏”呢?
第三种方法,“揽活”来做。一些可能谁干都行的工作,或者是轮流做的工作,我们大可以把它当成我们自己的工作。多做一点对我们没有多大的坏处,但却可以让别人觉得我们有很强的团队意识。比如,换水、做值日、订饭等等。
第二种办法,学会“接活”。同事或者领导可能时不时就会给我们一些工作,这时,不要觉得自己多干了,安安心心去做好,这对自己能力也是种提升。就算最后他们没有说什么,他们在心里也会记得我们的好。
第一种方法,“抢活”来做。这里“抢活”的意思是让我们有一种抢的心态,就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所有工作,无论是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去尝试。比如,有其他部门的同事说自己有个文案没时间做,想找人帮忙,我们就可以毛遂自荐。当然,刚开始,我们还是要从简单的做起,以免办砸了。
在职场中,目光短浅、格局小的人才会老在工作中锱铢必较,认为自己多做一点就吃了大亏。而那些默默无闻地多做多付出,还希望比别人干得更多的人才是有远见、有格局的人。
3为更大的未来跳槽,而不仅仅为更高的工资和头衔
“跳槽”是我们职场人士避不开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跳槽。可是,很多人却并没有正确地理解跳槽的目的,只是单纯为了更高的工资和头衔而跳槽。
李川参加工作快三年了,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可自从第二年升成了主管之后,就再也没有变动的迹象了。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成了经理,李川十分着急。
有一天,一个猎头打电话给李川,说是一家公司能给他提供经理的职位,并且工资也比他现在的高。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跳槽。
刚开始他还为自己的身份和工资开心,可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这个公司部门众多,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是一些基础工作,自己部门的发展空间到他这儿就是顶了,这让他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职业发展该如何规划了……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跳槽一方面可以解决职业枯燥感,让我们加深对自己本行业的认知,能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更好的定位,加速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还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但另一方面跳槽也会影响我们的声誉,而且盲目地跳槽还会给我们的职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00一份高的工资、一个高的头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我们跳槽时只关注薪资和头衔,从短期来看,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长远,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种跳槽很容易让我们忽略掉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的规划,这会让我们在后来的发展中很快到达职业“瓶颈”,无法继续也难以转型。
那么,我们在跳槽时,更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呢?
蔡崇信,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在香港一家控股公司出任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年薪七十万美元。
在阿里巴巴起步初期,马云找到他,让他“跳槽”跟着自己干。听马云讲解了公司的发展计划后,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带着妻子来到杭州,选择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
后来,阿里巴巴发展迅猛,他也成为了其中的“开朝元老”,现任职阿里巴巴的集团执行副主席。
大多数情况下,工资增长和职位提升是一个综合而又缓慢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力到了,这两者自然就能让我们满意。因此,跳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其实是我们是否能在跳槽后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
五百元人民币为什么比七十万美金的诱惑更大?因为蔡崇信在阿里巴巴看到了更好的未来。只有着眼于未来的跳槽,才能给我们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进步,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获得更大的成功。
那么,什么情况下的跳槽,才能算是好的跳槽呢?
第一,在一个公司的现有职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工作内容没有变化,级别没有升迁的。3年是一个分界线,我们该学的都学会了,该熟悉的都熟悉了,这时对这里也没新鲜劲儿了,再待下去反而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激情,越来越接受不了变化,会严重影响我们的个人能力。
第二,公司赤字频发,面临倒闭。这样的情况,公司人心惶惶,我们留下来是耽误时间和精力,对后续职业发展没有一点帮助。
第三,直属上司很无能,还针对认真工作的人。遇到这种不但不尊重下属意见,还总挑刺、乱指挥、打压下属的上司,如果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我们摆脱不了,那就赶紧换地方。整天和这种人纠缠扯皮会耗费我们大量的精力,会严重阻碍我们的职业发展。
第四,收入与市场整体水平差太多,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给到维持我们生活的收入。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又有切实的生活压力,比如供房,供车,养孩子,孝敬老人等等。我们就该想办法跳槽了,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满足不了,那往往也没有心思去考虑未来了,经济水平低下,不仅会束缚我们的眼光,还会让我们的人生格局受限。
第五,发展空间受限。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当我们在一家公司觉得可学的东西不多了,上升空间也有限时,先客观评价一下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比如,同职位的人在多少年内没有职位变动了,上升一个职位的平均年限又是多少。如果这里的标准都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那我们就可以考虑跳槽了。
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完成马斯诺需求的“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人的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只有不被眼前利益迷惑,扩大人生格局,放眼未来,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才能做到理智地跳槽。
4好人缘需要长期经营,切忌急功近利
很多人在事到临头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我能认识更多的人,一定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这个目标!”确实,一些关键人物,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可是,事到临头才带着某项具体、短期的目的去经营人际关系,通常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路越走越窄。
黄坤前段时间做了一段时间“微商”,他伶牙俐齿,很会说话。还时不时约几个人一起出去吃个饭,聚个会,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好朋友,都买了他的产品。
当然,有些人还是很反感他,还是不接受他卖的东西。
那段时间过后,黄坤不做微商了,又开始忙自己的事业。那些“朋友”平常跟他聊天、约他出去玩,他要不不理人家,要不就是简单回一句“没时间”……
又过了几个月,他又打算创业,但是没有合伙人,他就开始找他朋友圈的好朋友。这次,他的热情却没有丝毫作用,大家都拒绝了他,有的甚至都没理他。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连个吃饭的人都约不出来了……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好的人际关系都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对于他的人生发展必然是有十分有益的。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维护好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机遇”,获得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把维护人际关系当成一种“救急”的手段,只有在急需别人帮忙的时候,才想起去维护感情。
这种带有“功利性”的方式通常会让别人感到反感,他们会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虚情假意,就算我们一心一意去求合作,他们也大多会拒绝我们。
那么,正确经营人脉的方法是什么呢?
曹晔性格很开朗,他也很喜欢结交朋友,自己的收入每次付完房租就没剩下多少了,他还经常请朋友吃饭。
不仅如此,虽然大家上班都很累,但他还是经常和朋友联络感情,有事没事给他们打打电话。每个朋友过生日,他都会给对方一些小惊喜。有时,对方有什么困难了,他也总是第一个去帮忙解决。
有一次,有个朋友失恋,他还特意请假飞了几千米去安慰朋友。
后来,曹晔辞职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朋友们都纷纷帮他介绍新的工作,他没钱租房朋友们就合资给他租房……大家帮他渡过了最难的那几个月。
当我们在羡慕别人因为人缘好而生意做得好时,更应该看到他们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付出的努力。维护好一段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耕耘在随时随地,而收获在无意之间”。如果没有这样的远见,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好人脉。
唐娜·费雪说:“建立人脉关系是为了接触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机会。”换句话说,你不应该为了做成什么事而去刻意结交讨好,你的目的是认识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增加达成目标的概率。即我们应该放大自己的格局,不要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要有远见。
建立人际关系网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着眼于日常生活。下面列举一些方法:
第一,了解对方的最新情况。无论是对方的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可以时常打听一些,在和对方谈话时,我们要偶尔提及对方近况,这样能表达我们对他的关心,也能拉近我们的距离。
第二,向对方介绍自己时,多聊一些话题。比如自己的爱好、工作等等,让对方能够找到话题和我们交谈,从而加深彼此的印象,方便再次联系,也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第三,多问问题。当对方介绍自己或者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问一些问题,让对方知道我们在认真倾听,从而增加好感,而且也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他们。
第四,平常多联系。不要做那种有事才联系的人,要把维护人际关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花心思在保持现有关系以及建立新关系上。比如,偶尔和对方约着一起吃个饭,谈谈双方最近的情况;看到对方有兴趣的信息时,分享给他看看;知道对方获得荣誉时,向他表示恭喜。另外,当对方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也不要忽略,而应该尽量帮忙。
第五,选择正确时机:如果有重要问题,一定要等到双方关系成熟时,再提出来。如果双方感情还没到那一步,我们就提出一些过分的问题,很可能让对方觉得我们不可深交。例如,一个人在朋友宴会上刚刚认识一个有钱老板,见过一两面,认识还不足两周就匆忙让老板帮忙资助一大笔钱创业。这样的人,老板只会对其敬而远之。
放开心胸,不要在乎一些小得小失,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人际关系。那些真正人缘好的人,大多是有远见,有格局的人!
5站在未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几年前要是一狠心买了那里的房子就好了,现在价格都翻了几倍了”“真是吃了‘迷魂药’了,怎么就早几天把这股票卖了,要是不卖的话,现在车房都不愁了”……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白白浪费我几年时间,早知道我当时就选另一家单位了”“早知道就下海了”……说这些话的人往往不在少数,当他们发现之前的选择让自己获利较少的时候,就会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至于为什么后悔,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看到当时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机遇。
机遇对于每一个渴求成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抓住一个好的机遇,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能够达成的成就也就可能更大。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或多或少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机遇。
萧何“抓住”了韩信,当时,韩信不被所有人看好,最后却为刘邦打下了汉室天下;比尔盖茨抓住了加盟IBM公司的机遇,成为了世界首富;马云抓住了电子商务的机遇,刚开始,大家都觉得电商是骗子,最后他却成就了阿里巴巴……
我们如果要想达到比别人更高的高度,那就必须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机遇,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们如何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呢?
张琳琳开了一家化妆品店,刚开始生意也挺好,客户几乎天天爆满。
就在大家都羡慕她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却突然关闭了店面。然后打算在原先的位置开一家餐饮店,在找合伙人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不想参与。
“这个地方怎么会有人来吃饭呢?你在这儿开饭店不得赔死呀?”朋友们大都拒绝了她,不过她也东拼西凑地凑够了钱。
不久之后,在她店的对面一座中学拔地而起,瞬间每天生意爆满,忙都忙不过来。很快,她又用赚的钱扩大了店面,开起了分店……
朋友们看到她赚得盆满钵满,都羡慕地说:“当时我怎么就没投资呢?真是没赚钱的命呀!”
如果让我们拿着今天的经验回到15年前,即:如果我们知道房价会涨这么猛;如果我们知道比特币价格会如此疯涨;如果我们知道腾讯的股票增长如此稳健,那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比现在更成功。可惜的是,我们回不到15年前。
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看到机遇的方法,那就是“站在未来看今天”。在2015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我觉得任何事情要站在未来角度看今天,而不仅仅从今天的成绩、今天你能做什么和你的能力去看待未来。”
“站在未来看今天”即将眼光放到未来,站在未来的情境下或者未来我们想达到的高度,来思考现在我们身边哪些东西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发展,而并不是简单地以为现在能让我们获得利益的就是机遇,不能获得利益的就不是。比如,上述张琳琳案例中,张琳琳就站在未来的情境下(自己店对面有一所学校),看到了以后化妆品店必然没有餐饮受欢迎的情况,于是果断抓住这个机遇,成就了令人生羡的事业。
特劳特中国合伙人李湘群就曾表示:不要以现在思考未来,而要以未来决定现在,这个简单的思路改变将会改变人的格局。只有提升自身的格局,放眼未来,站在未来的趋势中看待今天眼前的一切机会,看到那些别人看不到的机遇,我们才能一路稳步向前,得到更大的成功。
那么,在生活或工作中,我们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呢?
第一,不走寻常路。如果我们选择和大部分人同行,那我们看到的东西也与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敢走不寻常的路,我们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比如,竞争公司都在想着怎么在同产品领域压过我们,我们不如试着研发新的产品,不和他们一样只在以前的产品上较劲,说不定会有新的机遇出现。
第二,坚持自己的方向。很多人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去,更多的人会半途而废。而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我们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来坚持我们的方向,那样我们才能看到机遇的出现。比如,袁隆平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时候,国际权威专家众口一词:水稻基因性状无法通过人工改变。但袁隆平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培育出了南优2号,享誉世界。
第三,厚积薄发,等待机遇。人们能看到多少机遇有时也取决于人们知识面的宽窄,比如,你只懂写字、画画,就算一个软件开发的机遇摆在你面前,你也没法发现。所以,要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不妨好好沉淀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你的知识多一点,你比别人看到的机遇就多一点。
发现机遇当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在发现机遇后,我们也不要沾沾自喜。毕竟人生也不是依靠一两个机遇就能高枕无忧的,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培养自己的眼界,借此发现更多的机遇。
6没有危机感,下一个淘汰的就是你
很多人都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工作、生活,每天上班的时候想下班,下班的时候就想玩。既能依靠工资养家糊口,又不用费心去思考未来,看起来风平浪静。可是,如果过上这样没有危机感的生活,可能下一个被淘汰的就是我们。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条新闻: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以及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唐山市政府把地方的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本来,这项举措可谓大快人心,但有些人却不满意,这些人就是一些收费站的工作人员。
网上流传了一个关于这些人向领导讨说法的视频,虽然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了他们相应的经济补偿,可他们还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其中一位大姐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今年36,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没有危机感的人更容易身处危机当中。很多人觉得眼下过得去就代表余生也过得去,可是,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让自己焦虑、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等到危机降临的时候,通常都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曾说过:“没有危机感,就是你面临着的最大危机。”尤其是那些让人享受安逸的东西,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如果我们仅仅为图一时的享受,就忽略掉了这些东西以后会带给我们的危机,那未来我们被淘汰的原因可能恰恰就是这种短见的思维。
这种目光短浅的“享乐”行为,也必定会让我们的人生高度受限,阻碍我们的发展。我们只有让自己时刻保持着危机感,才能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带给自己更多的安全感。
陈欣在一家颇有实力的外资企业上班,刚进入公司时是一名基层结算员,在公司6年,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晋升为了一名结算主管,工资待遇丰厚。
虽然职位和薪资陈欣都挺满意,但她一直没有觉得自己这样就挺好,而是时常用一些空闲时间学习一些专业知识,考取了一些有工作年限才能考的专业资格证……而和她一期的其他几个主管,每天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下班了。
不久之后,大学生毕业季,公司又招进了很多大学生。因为很多主管的工作内容大学生都可以担任,而且工资要求还比较低,所以除了陈欣和几个特殊部门的主管外,大部分主管都被裁掉了。
不久之后,陈欣的位子也被新来的大学生顶上了,陈欣被领导又升了一级。
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是很多人眼里只有“安乐”,却看不到“忧患”。忧患意识即是对未来抱有危机感,只有对未来抱有危机感,才能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容应对。
尤其是对身在职场中的我们来说,每个职位都面临着被取代的危机,我们就时时刻刻可能面临“下岗”的危机。只有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生活充满危机感,我们才能在变化多端的职场环境中不被淘汰,得以立足。
越是格局大的人,越具有危机意识,他们会将危机感作为应对未来的先机。比如,微信的诞生,其实正是源于腾讯的危机感。当时,微博兴起,对于腾讯来说,就是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腾讯高层立马意识到了危机感,于是马上研发新产品,微信才与人们见面。马化腾后来说:“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是在另外一个公司,那我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
腾讯意识到了危机感,立马抢占先机推出了微信,才成功保留了用户。那些具有高层次危机意识的人,他们一般都比较有远见,会在危机来临前就做足准备,甚至通过预判,使得他们在危机来临前,率先想出应对方法并从中谋求发展。
要想应对更难的挑战、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得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那我们又该如何才能让自己保持危机感呢?
第一,多联系比自己优秀的朋友。比较往往能让人产生落差,在这种落差中,危机感也就随之而来。比如,当你只有三四千的工资时,不妨看看那些月薪过万的朋友,心理落差会让人时刻保持被淘汰的危机感,就会想方设法更努力。
第二,时刻和身边的同事进行比较。我们要比较的当然是工作能力,包括工作速度、态度、完成度等等。让自己明白自己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加强,时刻和同事保持一种积极竞争的状态。
第三,让自己接触难度更大的工作。如果一直做一些自己轻车熟路的工作,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不用继续学习了。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强。
危机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不断学习,变得更优秀。因为具有危机感的人明白,一旦停止学习,那些正在努力的人就会赶超自己。
7真正让你一无所成的不是贫穷,而是心穷
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把自己的遗憾和失败归因于穷。因为穷,所以没有报自己本来想报的培训班,没有证书,最后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好的工作机会擦肩而过;因为穷,没有钱可以挪出来去到处旅游,所以当别人提起自己的旅行见闻时无处插嘴……
赵鹏家里不是很富裕,相比其他同学,他每个月的生活费仅够生存。
放暑假的时候,同学们叫他一起去打暑假工,他说:“算了,我还是留在宿舍吧,出去打工还得花钱吃饭,我哪有钱在外面吃饭呀!”
学校的各类证书考试他也不参加,他总是说:“吃饭钱都不够,哪有钱考证书呀!”
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找到了工作,他却因为一张白纸的简历一直没有着落,他跟宿舍的一个好朋友抱怨自己太穷,导致自己现在什么也干不成……
导致一个人一无所成的原因真的都是所谓的贫穷吗?其实并不是。可能相对于其他人,有些人确实经济拮据,可是,只看到了自己当下的贫穷,觉得现在没有钱就做不了想做的事情,将没钱和不去行动理所当然地绑在一起,不去想办法改变,想办法行动,这种心理上的贫穷才是一个人一无所成的真正原因。
当一个人心穷的时候,往往会变得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得失,而看不到更远的未来,更不会为了未来的发展做出短暂的牺牲。他们常说的话是:
“上了一整天班,回到家只想吃个饭、追个剧,然后睡觉,哪有时间看书、健身?”
“这个月缴了房租、水电费,哪有闲钱报班学英语?”
……
心穷的人,眼光只能看到现在,于是每天都在不断处理当天出现的问题,而不会看到未来的路。还总以为只要有钱了,一切贫穷引起的问题就都能够得到解决,事实上,经济上的贫穷可以改善,一旦心穷了,就很难再矫正。
周丽的父母身体健康,也没什么残疾,可是他们家却是村里最穷的人家。
周丽学会了做蛋糕,想做蛋糕赚钱,就让父母帮忙买一个烤箱回来,父亲便说:“买烤箱干什么,浪费钱,一个烤箱几千块,地里一年的收成就没有了。”
“买了烤箱可以做蛋糕点心,可以赚钱啊!”周丽说。
父亲立马接着说:“你能保证一定能赚钱吗?赔了怎么办?地里一年的收成就没有了。”
这件事不了了之。后来,周丽谈了个男朋友,对方家里是做生意的,周丽父母嫌弃人家没房没车,硬生生拆散了他们,让女儿嫁给了村里一个有房子的人。
后来,周丽的前男友生意越做越好,买了房车,成了村里最有钱的人……
人不怕身穷,只怕心穷。在心穷的人眼里,跟眼前的利益得失比起来,其他任何东西都是一文不值的。在心穷的人身上我们往往看不到对未来的希望。这样的人,多是人生格局狭小,成不了大器之辈。
我们要想有更大的成就,不愿碌碌无为,就得有远见,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束缚。就算再穷,也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心穷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成为心穷的人呢?
首先,遇到障碍多想我应该怎么克服。心穷的人一旦遇到障碍,就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退缩,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低,觉得自己应该做不到就会选择放弃。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遇到问题,多想想要怎么解决,而不是放弃或者破罐子破摔。
比如,我们接到一家心仪的公司的面试通知时,即便因为自己能力的问题,我们不被选上的几率很大,第一反应也不能是“应该不会要我”“有些条件我可能达不到”或者直接不去面试。而应该想“我一定要去试试”“他们很好,我也不差”“我一定要尽我最大努力去争取”……
其次,在提升自己的事上,别怕花钱。心穷的人,大多不会为自己的未来消费,他们只相信看得见的东西。我们只有放开眼界,才能提升自己的格局,不要因为现在的一些经济问题,让我们的前途一片灰暗。比如,我们要是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让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有保障,我们就报班,哪怕找朋友、亲人借钱,哪怕经济一时陷入困境,也总比看不到出路,苦苦挣扎要好得多。
再次,多折腾。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爱“折腾”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而心穷的人往往都是不敢冒险的,即便知道风险背后的利益,想到失败的可能,还是会选择放弃。我们要能折腾并且不怕折腾。比如,在上班的时候,突然发现个项目,我们很确信它能成功,那就投资去做,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找工作,我们还能多收获一些经验。
贫穷可能不会让人穷一辈子,而心穷往往会束缚人们的眼界,影响人们的格局,让人一无所成,可能就会让人穷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