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泡文人泡泡茶(“大家茶坊”系列)
- 赵丽娜
- 1498字
- 2021-01-29 19:02:16
被置换的明月
在中国,地貌特殊的地方,往往会有一座道观,里面供奉着能穿山走壁,日行千里的高人。在文字记录里,中国的得道高人不少出在晋朝,他们都有陶渊明的心性,喜欢辟谷修行,与世无争,当他们决定遁世时,就和我们决定登高一样,悄然而悲,肃然而起,他们是古代记载里外物的主人。
中国的仙道,从前都是凡人,他们在山洞里修行,然后成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山洞神秘,里面冬暖夏凉,四季温差不大,修行人便有了不惧寒暑的神力,他们的身息因为体能与大自然的强烈感应,导致风起,导致水涌,他们通常坐着成仙,成仙前日行可达七百多里。“七”在中国数字里,并不特定是数字本身,也就是说,那些得道的仙人,他们一天可以行走很远一段距离,这大概也跟他们在幽秘的山洞中修行有关。道宫所在的地区,往往有成群的溶洞,晋朝的修行者可以说是中国最初的探险家,他们以陶渊明发现桃花源的方式找到巨大的溶洞,踞虎豹,登虬龙,俨然是得道之士施用的神术。
香港也是个地貌特殊的地方,那里最著名的道宫是黄大仙庙,港人信仰,拜黄大仙安家发财,事业、学业无不顺畅。黄大仙祖籍浙江金华,两地地貌,说起来有些相像,都是山地连绵,有道家喜欢登临和隐逸的场所。
晋朝有个叫葛洪的文人,写过一本《神仙传》,里面记载了黄大仙成仙的始末:“晋,皇(黄)初平,兰溪人,牧羊遇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兄初起寻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见。问羊安在,初平曰:在山之东。初起视之,但见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绝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后还乡,其族尽亡,乃复去。初平别号赤松子云。”兰溪即金华,它安然卧于金衢盆地东段,那里山丘连绵,溶洞成群。黄初平在金华修行,葛洪说黄初平的兄弟在四十年后找到他的时候,第一句话,问的不是“别来无恙”或者“这么多年你何以为生”,而是“羊安在”,这样的描写,是不近人情的,像是一部小说有了删节,使得黄初平从凡人到仙人的过程有点荒谬,于是葛洪又添一笔说:黄初平成仙,是吃了类似松柏、茯苓的东西。我忽然忆起《老子》的言语,他说:“乐而饵,过客止。”黄大仙显然忽略了酒食和朋友的陪伴,独自进入山区,回到奔流变动的时间中,和现在称为“茶”,过去称为“松柏”、“茯苓”的东西相依为命。
松柏、茯苓是黄初平成仙的关键,服用后甚至可以绝粒。晋朝著名医家陶弘景说,茯苓是“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的仙药”。“通神而致灵”,自然不是凡物,宜乎产生神仙的联想。中国古代医学,跟现代科学相比,总有一套听起来怪力乱神似的道理。《神农本草经》里说,三黄五帝时代,有个叫神农氏的家伙,居然长着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皮,吃下去的东西,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他也是个探险家,为了众人的疾病,终年跋山涉水,拿自己的肚子当实验室,乱吃一气,以至于一天要中毒七十来次。他大难不死的原因,据说是服用了一种后人称做“茶”的植物叶片。但是,神农氏最后还是死了,因为某次中毒后他没有及时服药。
茶饮在远古的人群中,
已经有了文人的影子。
黄大仙没有死,他吃下了的松柏、茯苓,似乎是种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东西。晋朝还有一个叫单道开的人,跟黄大仙有一样的人生经历,修行辟谷七年,日行可达七百余里,冬能自暖,夏能自凉,昼夜可以不睡觉。他的事迹被唐朝陆羽记录在《茶经·七之事》中的《艺术传》里,陆说单道开修行时“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单道开本可以孪生的姿态从道家的意识潜流中羽衣翩跹地浮现,但是他与黄大仙的结局大不同,在一百多岁时,单道开仙逝。葛洪与陆羽,黄大仙与单道开,他们就像文人梦中的道士,一个虚拟的境界,不乏人为的建构和想象。在这层意义上,茶饮在远古的人群中,已经有了文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