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儿科推拿
- 金义成 陈志伟 蒋诗超编著
- 432字
- 2021-03-02 10:28:10
第三章 儿科推拿常用穴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E6F9F/19228401008387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4_0001.jpg?sign=1739146998-dgXCpQIUMPYvSDrTBnLL0BRv7ncaKyUw-0-46c01ff720d64afa12ca32d3500fdcd8)
扫描二维码,视频同步看
小儿推拿特定穴之名称与经穴不尽相同,有些名称虽与经穴不同,但其位置恰相仿。小儿推拿穴部,除应用“经络穴位”“经外奇穴”“阿是穴”“经验穴”以外,尚有许多专门的特定穴部。
传统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表面形态不仅有在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的点状,如“小天心”等;还有从某点至另一点的线(带)状,如“三关”“六腑”等,以及面状,如“胁”“腹”等;在穴位分布上,多数分布在上肢,特别是以双手居多,其次为头面,再次为胸腹、腰背、下肢;在理论上不限于“经络学说”,取穴也用同身寸法。在临床操作时,通常按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肢进行。
之所以将小儿推拿穴位称之为“穴部”,不只是因为其有点、线、面状,更重要的是因为推拿以手进行操作,实际上刺激的是大小不同的部位,完全不同于针刺之“点”状。
小儿推拿操作在处方中,常用“处方名”,所谓处方名是指操作名加穴部名,如用推法于大肠穴,即称之为推大肠。亦有根据效用称谓的,如补大肠或清大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