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发现情商》: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
- EQ情商:决定个人命运的关键力量
- 端木自在
- 19888字
- 2021-04-12 17:58:21
曾经,我们总是以智商的高低来评判一个人将来是否是个人才,将来是否会有出息。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智商很高的人却让我们失望了,他们并没有成长为我们所期望的人才,反而是因为一些小挫折、小困难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了大众的反面教材。这是为何?因为他们的情商低。情商,原来我们一直忽略了它。
高校自杀事件为何频频发生
2005年4月23日下午4时,北大中文系大二的一名女生从北大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后经证实确认这名女同学系自杀,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的。半个月后,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样地点跳下,当场身亡。死亡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一定是由于情绪或者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轻生。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当天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自学生公寓4层跳下。她站上窗台的瞬间,同寝室同学曾经竭力拉她,但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2005年8月20日下午4时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26岁的年轻生命。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孟懿在决定自杀之前并没有表露出任何征兆,而在遗书中,他坦言自己选择跳楼来结束生命的原因是“厌世、精神抑郁”。
2005年9月14日晨,北京中科院高能所28号楼下,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博士后茅广军的尸体被人发现。之后,警方排除他杀。36岁的茅广军是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博士后、德国洪堡学者和日本STA学者,在32岁时就成为了正高研究员,每个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优秀”。茅广军平时比较沉默寡言,很多人难以相信,这个人缘极好、前途光明的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博士后,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仅2005年一年,北京高校就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2004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警钟已经拉响,我们必须要直面一些不愿看到的问题。这些国家培养的学子,他们的智商不应怀疑,知识水平不能否认,为什么会有这样令人惋惜的举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一本《自杀日记》一度在大中小学校的校园里悄悄地流行。可见,这样内容的一本书迎合了这些在校学子的心理需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书在那个神圣的地方有生存的土壤?
问题出现之后,大家都开始思索大学生这一高智商人群的心理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何在?我们发现了“情绪”这个因素的巨大影响力。
当高智商的学子在情绪上不能自控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相反,会对自身和整个社会产生可怕的后果。然而,作为非正常死亡的自杀,它并非肉体生命发展的自然结局,而是人的自由意志的断然抉择。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名著《自杀论》中给自杀下的定义是:“凡由受害者本人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受害者本人也知道必然会产生这种后果的死亡。”根据这个定义,迪尔凯姆把自杀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利己主义自杀。即在极端个人主义支配下,个体脱离社会,远离集体,空虚、孤独,丧失社会目标而自杀。第二,利他主义自杀。这往往是个人利益服从于某种集体利益所促成,如老人或病人为了不给亲属增加负担而自杀。第三,反常自杀。它主要发生在社会大变动时期或经济危机时期,个人丧失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无法解决,或因社会变动而造成个人沉沦。第四,宿命论自杀。这是集体强加于个人的过多规定与束缚造成的,个人感到前途黯淡,压抑过大,因此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按照这些类型对当前青少年自杀现象归类便会发现,它们大部分属于第一种和第四种,此两者中又以宿命论自杀为最多。
几年前,《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引人深思的遗书:“那天我看电视,见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再让他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呢?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最后,他得出结论:“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一位连续3年是校级三好学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少年的自杀说明他有思想,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可是这样一位有思想的高智商的少年,却考虑不到人生并不是这样一个单维度直线,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过程,终极的意义就是死亡了。
天才的脑袋想不明白最简单的道理。高智商的大学生的情商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低。据报载,某大学生少年班的“天才”在情绪调节、心理发育上存在种种隐患,表现为孤僻、闭锁、交往障碍和智能减弱。某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数据表明近几年该校休学的学生中,34.3%是由于心理疾病。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必须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一些非智力的因素一定要考虑进来。高智商与成才之间的必然关系已经崩溃,尤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知识的重要性固然不可否认,但是,信仰与精神的力量尤其不可忽视。人才的概念不可专注于智商,正是由于高智商人群的问题令人惊异,当“情商”这一概念出现之后,立刻令人振奋,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心理学、成功学、管理学、教育学,都在讲这一概念。我们在这里要讲到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力求全面看看“情商”这一概念的应用。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成就辉煌的人生,怎样使人生有意义。
如果要问,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人生?简单地说,成功人生的意义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现在更多的大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因为现在,大多数都是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他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同学。但从马家爵被捕后与亲人、心理学家的对话内容看来,他应该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他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可惜他是在案发被捕后才悟出的。他只是一个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大学生,过于迫切地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自信和快乐。实际上,成功、自信、快乐是一个良性循环:从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乐,从自信里可以得到快乐和成功,从快乐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衡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以及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从大学二年级起,李开复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因为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和他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
无论是为了真情,为了影响力,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欲望、求知……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你就可以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果断地作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另外,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突出自己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我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我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我满足?我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然后,针对自己的兴趣,制定目标,步步迈进。首先,要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哪些必要的要求,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别的因素,五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或是其他方面的差距,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
其次,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标。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任何目标都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比如,由微软公司跳槽到google公司的李开复,他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时候,这样讲:“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有多少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目标都是属于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制定最合适的目标,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进度,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天才”与“白痴”的一步之遥
在人生道路上,以智取胜的时候当然有很多,但是心理素质在一个人成才的道路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软糖试验”,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1960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的幼儿园里做了一个软糖试验。他召集了一群4岁的小孩,在一个大厅里面坐下,每个人面前放了一个软糖,对他们说:“小朋友们,老师要出去一会儿,你们面前的软糖不要吃它,如果谁吃了它,就不能再加一个软糖;如果你控制住自己不吃这个软糖,老师回来会再奖励你一个软糖。”老师假装走了,在外面窥视。
这群4岁的小孩,在老师走了以后,看着软糖,甜啊。有的小孩过一段时间手伸出去了,缩回来,又伸出去了,又缩回来,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小孩开始吃了。但是有相当多的小孩坚持下来了,老师回来过后,就给坚持住没有吃软糖的小孩奖励了一个软糖。
试验结束了吗?没有,后面的过程才是重心:专家就开始分析那些没有吃糖的孩子,他们凭借什么力量坚持下来了呢?有的小孩就数自己的手指头,不去看软糖。有的把脑袋放在手臂上,努力使自己睡觉。对这些孩子,他们继续观察,继续分析,到了这些小孩上小学、上初中,他们就发现,能控制住自己的不去吃软糖的,上了初中以后,大多数表现比较好,成绩也比较好,合作精神也比较好,有毅力;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现不好,不仅仅是读中学,进入社会之后的表现,也是如此。
这个“软糖试验”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学会控制自己。这项并不神秘的试验使人们意识到,不要将智力在人生的作用方面估计偏高,在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还有很多别的因素。
例如,三国时期的周瑜,智商很高,领兵打仗能力可谓是足智多谋,年纪轻轻地就当了将军。最初,许多老将都不服他,这么年轻的后生怎能担当如此大任?后来火烧赤壁,打了一次漂亮的大胜仗,大家这才对他另眼相看。智商这么高的一个人,后来怎么死的?说来可笑,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三国演义》第56回就有记载,不管是真是假,它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类人,即使他是成功者,也有软肋,如果不能克服的话,那就是致命伤。孔明三气,他竟然马上昏厥,断气了。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年寿只有36岁,这应该是周瑜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最佳时刻,他本来应该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的,但是他在顺利的时候趾高气昂,遇到逆境的时候,竟然抑郁成疾。总之,由于他是一个心胸狭窄容不得人、爱动怒、爱生气、嫉贤妒能的人,还多次想把诸葛亮干掉。所以,他不但没有取得更大的胜利,却因为过度的生气而早早地撒手人寰,可悲,可叹!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怎样的,决定了他将来能够承担什么样的大事,以及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现代社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不少神童长大后最后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有大出息,为什么?只能在性格上找原因。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的智商介于90到110之间,而智商高于130的人则被称为“天才”。有统计数据表明,“天才”在同龄人中的比率约为2%。人们常说,“天才与白痴只有一步的距离”。“高智商”有时候会被认为“低情商”,“高情商”有时也是一种“低智商”的表现。
风靡世界的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就是一个典型。他是天才的运动员、战士、商人,可是我们知道他从小就是被人嘲笑的白痴。他真的是白痴吗?智力的迟钝固然令人与成功有了距离,但是成功不一定永远属于高智商的天才。成功属于高智商与高情商完美结合的人。我们可以从阿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天才”与“白痴”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执著于一点,竭尽全力,不达目的不罢休。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帝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人生道路上,面前的困难重重,因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阿甘呢?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
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若轻。正是因为他的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可爱的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绝对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绝不是仅仅用“傻人有傻福”就可以解释的。所以,我们宁愿相信,只有保持阿甘这种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够用信念减轻自己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从而达到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正传》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导演是罗伯特·泽梅基斯。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影响了一代人关于人生的思考:在我们的身边,究竟谁是傻瓜谁是天才?
人们常常认为,智商高的少年与普通少年相比情商往往有缺陷,如爱独处、易怒、脾气不好等等。但德国马堡大学心理学教授德特勒夫·罗斯特教授却指出,这一偏见并无根据,“天才”少年的情商与普通少年并无明显差别。这些少年由于智力上的超常而往往被认为在生活等其他方面也具有较强能力,因此往往需要独立自主地处理更多的事情,人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会比普通孩子高一些,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显得离群索居。而普通少年则要轻松一些,在生活等方面受到的优待相对更多。这可能是导致两者性格表现方面出现差异的原因。如果一个高智商的“天才”没有正常的“情商”,这样的“天才”是站不住脚的,爱因斯坦的例子最明显。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降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便对各种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5岁时,父亲给他买了一个指南针,那是一个儿童玩具。当阿尔伯特注视着那根指向南方的“魔针”时,他兴奋得简直坐立不安了。他觉得这个小东西是那么的神奇,当时虽然不懂得什么是磁场理论,但他却本能地感觉到,自然界蕴藏着无数的奥秘,自己正站在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的门前,于是,他从小便产生了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凭着自己的高智商,爱因斯坦在科学上提出的理念非常新颖、不可思议。直到今天,他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相对论,关于微小粒子的理论——量子论等,仍极大地影响着科学家对原子和宇宙的看法。
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名副其实地被称为“天才”,但爱因斯坦肯定当之无愧。他的理论几乎改变了物理学的每一个范畴。如果没有这些理论,现在的激光、电视、电脑、宇宙航天和其他很多事物根本就不会出现。但是,爱因斯坦在童年的求学时期并不愉快,老师们都认为他并不很聪明,对待他也很不友善。一次,教师送来了他的成绩报告单,他的父亲看了感到很痛心。老师对他的父亲说:“这孩子智力迟钝,不喜欢同人交往,老是糊里糊涂地在自己的梦呓中游荡。”同学们还给爱因斯坦起了一个绰号——“孤独小老头”。但阿尔伯特并没有察觉到长辈的担忧,他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奇观,他的心智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想要奔驰。他觉得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来探索这个世界的,他不需要什么伙伴。他在花园里玩耍,或者在街上边走边唱自己编的歌曲,他难以置信地过着快乐的日子。
情商的锻炼与艺术的修养密切相关,爱因斯坦对音乐的迷恋不亚于对自然的痴迷。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位颇有才华的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他从6岁开始学拉小提琴。音乐使他兴奋异常,每当他的母亲在钢琴上弹奏一曲莫扎特或贝多芬的奏鸣曲时,他就一动不动地站在旁边,出神地听着。虽然他精于音乐,但很多学科的成绩都很差。可是,他对数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2岁到16岁这段时期,爱因斯坦熟悉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久,他的数学和理论科学的专长得到了公认。
1896年,他进入联邦工技学院物理数学系就学。4年后毕业。直到1902年,他在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了一个“三级技术鉴定员”的职位,他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伏案计算着数字,而心里却梦想着天上的群星。他告诉他的女朋友:“我一直在试图解决空间和时间的问题。”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提出了量子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所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开拓了量子力学领域的研究,这也使他在1921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运动物理的电动力学》,这一理论的创立,不但揭示了力学运动和电磁学运动在运动学上的本质统一性,而且也为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0世纪的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写信对爱因斯坦说:“您的理论将要带来的是如同曾经为哥白尼的世界观所进行的战斗。”并推荐爱因斯坦于1908年成为了伯尔尼大学的副教授。但是普朗克没有意识到相对论给物理学带来的深刻变化。爱因斯坦以时空相对观念取代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向束缚人类几千年的经验和流传科学界近300年的权威提出了挑战。1919年的日全食观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作出的预测吻合,11月10日《纽约时报》以“天上的光全是歪的,爱因斯坦的理论胜利了!”作为醒目的标题发表。对爱因斯坦来说,科学重于一切。科学就是他的生命,他虔诚地为此献身。直到晚年,探求上帝的微妙、寻求秩序和谐的自然法则的愿望仍盘踞在他心中。
因此,我们对于“天才”的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智力的高低,“情商”因素的影响绝对不能忽视。爱因斯坦的心境可以说是一种执著与痴迷、平静而辽远的,并且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里,他能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他不会孤独、寂寞、绝望、忧郁成疾。这些所有的“情商”因素对他的成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的人才观念横空出世——情商
菲尼亚斯在一次事故中脑部受到了重创,受伤后的菲尼亚斯在智力上没有发生变化,但他的心理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现象引导人们揭开了情商的秘密。
这是一个寒冷而潮湿的黎明,是菲尼亚斯·盖奇准时上班的最后一天。作为一个工头,他率领着同事们承担了修建横穿佛蒙特州的伯灵顿铁路的任务。他们已经工作了18个月,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他们现在必须征服由岩石形成的难以逾越的地形。在公司中,菲尼亚斯是一个最有效率和最有能力的工头。他制定的纪律和工作的热情确保工程能按时完工,他所接受的社会赞誉让他非常喜爱他管理的团队。“一个敏捷、机智的商人”,他兑现着他的诺言,避免去本地酒吧饮酒作乐,与家人和朋友相处融洽。
像往常一样,菲尼亚斯和他的同事们一点一点地整平道路,沿着高低不平的地形按照要求的进度来回穿梭进行爆破作业。根据经验,菲尼亚斯用惯用的那根来捣紧炮泥的铁棒填塞炮眼。在继续下一个来回之前,菲尼亚斯发信号给他的助手往炮眼中填充沙子——当用铁棒填塞炮眼的时候,沙层可以保护火药不会太早爆炸。当菲尼亚斯转身开始下一个来回时,他被身后刺耳的喧闹震住了。他从右肩部往后瞟了一眼,看到坑中的伙伴已经打翻了一块大石头,他们正在用一台起重机把大石头往铁路平板车上转移。菲尼亚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这次挫折表示遗憾,然后继续完成他捣炮泥的操作。而他的助手已经完全被嘈杂声转移了注意力,未能往炮眼中填充沙子。菲尼亚斯的铁棒与炮眼洞壁的岩石发生摩擦,所产生的火花点燃了底部缺乏保护的火药,爆炸的冲击力把菲尼亚斯的铁棒像火箭一样发射出去。铁棒在他的左眼下方戳入了他的脸庞,继续往上走直至他的头顶并穿了出来,冲掉了他整个前面部分的脑髓。
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经过哈洛医生精心治疗,最后他身体上的伤口愈合了。这次事故除了在他的左眼留有伤疤和左眼视力受影响之外,其他看起来没有什么影响。
菲尼亚斯的幸存和快速康复使他的家人和朋友感到困惑。但是当他试图像往常一样返回公司时,他的同事们意识到现在的菲尼亚斯与他们过去认识的菲尼亚斯不一样了。首先是他的性情与以前不一样了,他像一个水手一样咒骂,经常随心所欲发出相互矛盾的命令;过去从来不迟到的他现在对工作漠不关心。曾经称赞他是最能干工头的承包人被迫终止了对他的雇佣。
在菲尼亚斯发生事故后生活的11年里,他明显地改变了性情。哈洛医生的详细记录描述了菲尼亚斯行为的全部变化:“这次伤害看来破坏了他在智力和感觉之间的平衡关系。他现在的表现反复无常,间歇性地不尊敬他人,没有耐心,摇摆不定……”
他的身体完全恢复了,但是那些知道他曾经是一个敏捷、聪明、精力旺盛和百折不挠的实业家的人,认识到了他心理上的变化。他的内心已经无法找到平衡。
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菲尼亚斯的情商在发生事故的那个上午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大脑。捣炮泥的铁棒除去了他脑髓的前面部分,也随之带走了将他受到的刺激和情绪转变成合乎逻辑的行动的能力。菲尼亚斯成为了一个只是能行走、能交谈、有知觉的人,但却是一个非常缺乏自我控制的人。他的智力完全正常,能够做复杂的数学题,也能够知道修建铁路的种种细节。他遇到的那些人以为他的粗鲁的冲动行为只是他个性的组成部分,但是他以前的熟人知道他从前根本不是这样。他们发现这个菲尼亚斯是一个失去理性的古怪的人,每次的冲动和情绪都仿佛要产生瞬间的任性行动。
在一片众生喧哗中,“情商”如此令人猝不及防的横空出现,它扯着嗓子来到我们的身边。一时间众多的“情商”书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情商”概念的问世,的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惊异于一个未知的开发领域。
情商的创始人塞拉维博士和梅耶博士说:“EQ已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美国《读者文摘》更是坚定地向读者反问:“掌握了EQ,还有什么不能利用的呢?”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宣称:“如果不懂EQ,从现在起,我们宣布:你落伍了!”美国有了《EQ》月刊,它倡导人们:“做EQ测验吧,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美国EQ协会也迅速成立,它以研究和宣传EQ的作用,证明它的重要性为目的。该协会的宣言是:“让我们再进化一次,成为智慧的上帝!”近年来,国外心理学家们又提出了“新情商”的概念,为EQ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几乎每一本关于“情商”的书上,都有这样的字眼:“智商已经属于其次地位”、“情商决定一切”、“没有情商,就没有成功……”最起码都要在各自的封面或封底书写着如此振聋发聩的话语:该书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人生经典”,或者说是一部成功学著作,它要揭示的是人生成功的奥秘。在这些良莠不齐的著作中,我们的确可以发现一些人生的启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EQ,到处都出现了EQ,大致有以下几类。
1.自我EQ
自我EQ包括自我认知、自我察觉、自我肯定、自立和自我实现。自我EQ高意味着我们可以清晰了解自己的感觉,独立、专注、自信,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影响到他人。
2.人际EQ
人际EQ包括同理心、社会责任和人际关系。人际EQ水平表示一个人是否有熟练的社交技巧,是否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并很好地和他人沟通互动。
3.适应EQ
适应EQ包括现实判断、灵活性和问题解决。适应EQ水平表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否理解问题的实质,并拿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4.压力管理EQ
压力管理EQ包括压力忍受和冲动控制。压力管理EQ高的人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既不会因沮丧或焦虑而意志消沉,也不会因愤怒而丧失理智。能自我激励,并能面对挫折咬紧牙关挺住,为了最后的目标疏导自己一时的冲动。
5.心情EQ
心情EQ包括乐观和幸福。心情EQ测量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满意程度。乐观积极的生活信念帮助我们应付压力,解决困难等等。
确切地说,“情商”就是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它分为四个方面: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每个方面又有各自具体的特征,它们包括:察觉情感、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自我控制、值得信赖、良知、创新、适应力、动力、承诺、主动、乐观、了解他人、服务导向、协助别人发展、善用多元资源、政治敏感、影响力、沟通、冲突管理、领导力、改变、建立关系、合作及团队能力。
人类智能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最精确、最惊人的成就评量标准是情商,情商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都占尽优势,情商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风险与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没有高素质的情商,那将很难处理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在我们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依据以上的情商类型,要想成就自己,除了要具有高智商外,以下的几种情商意识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竞争、合作意识。个人若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或者说生存意识),则难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稳脚跟,不过一味强调竞争,也可能走向反面。尤其是将要踏入社会竞争的青年,应该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
第二,个人形象意识。个人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的修养,对于个人的成功也是举足轻重的。并且,员工的个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全员公关,要求每一个员工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
第三,角色转换意识,快速融入企业环境。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都认为,角色转换慢是影响人们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现在的企业可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企业招聘员工进来,就是需要他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若等个一年半载才进入状态,恐怕再“耐心”的企业也会对他没兴趣了。所以,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适应自己的岗位,将决定你的职业能否赢在开始,这和一个人的适应能力相关。
第四,爱自己的工作,有敬业精神。诚然,当今的社会是个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我们再也不可能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但是,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敬业精神总归是要有的。干一行爱一行,永远都是一句忠言。没有热情永远不可能成功,后面我们将会举出许多成功的例子,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学习的地方。
第五,不断学习的意识,要常常吐故纳新。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一日千里,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更是如此。相应地,企业也会要求员工有广阔的胸襟、开阔的视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来事物。
在逆境与危机中,情商的力量更不能忽视。情商高的人,永远不会被危机打倒。一家制造公司的老板突然被告知,他们公司在每一笔银行贷款上都有错误,还说他们无法偿还贷款,也无法为员工支付工资。很快,包括公司5名顶级销售员的团队都跳槽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麻烦的是,他年迈的父母还在用他的银行支票,他不得不坐在年迈的父亲身边,听银行的人仔细解释他的公司财务状况怎么会在将来的36个小时内完全垮台。当他回家告诉妻子,希望一起在几个小时内,也就是在自己建立起来的事业被破坏掉之前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妻子说:“那是你的问题。”然后她离开了,结束了他们的婚姻。困难接踵而至,超出了他的控制能力,而且肯定会影响到他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他那积极向上的品格扛住了这些飞来横祸的袭击。他打电话给私人朋友借款,并把团队成员集合起来,制订出“逃生策略”,让他们能够还清债务、重建公司。多亏了这一“策略”,他的公司目前正在赚取空前的利润。
勇敢地面对危机,奋力走出危机,就会看到前面一片光明,然而,人在危机之中往往很容易后悔,容易放弃。以下方法能使你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转而向前看,只要这样做了,你的情商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1)调高自己的人生目标。中国有句谚语:“立大志者成中志,立中志者成小志,立小志者不成志。”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励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
(2)离开舒适区。鲁迅讲过:“生命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我们要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应是避风港而非安乐窝。它只是你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3)把握好情绪。“冲动是魔鬼”,人生长恨水长东,不高兴的时候总会有的,做好心理准备。人开心的时候,体内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动力和力量。但是,不要总想在自身之外寻开心。令你开心的事不在别处,就在你身上,学会发现快乐,尤其是在不如意的时候。因此,寻找自身的情绪高涨期用来不断激励自己。
(4)加强排练。俗话说得好,“有备无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危机,一定要做好准备,先“排演”一场比你要面对局面更复杂的战斗。如果手上有棘手活而自己又犹豫不决,不妨挑件更难的事先做。生活挑战你的事情,你定可以用来挑战自己。这样,你就可以自己开辟一条成功之路。成功的真谛是:对自己越苛刻,生活对你越宽容;对自己越宽容,生活对你越苛刻。
(5)走向危机。要坚信自己可以“在烈火中永生”,危机能激发我们竭尽全力。无视这种现象,我们往往会愚蠢地创造一种追求舒适的生活,努力设计各种越来越轻松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风平浪静。当然,我们不必坐等危机或悲剧的到来,从内心挑战自我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6)迎接恐惧。我们不是超人,一定有许多恐惧的东西,但是,世上最秘而不宣的体验,是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是某种安全和利益。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惧,也会增强你对创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开恐惧,恐惧会像疯狗一样对你穷追不舍。此时,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双眼一闭假装它们不存在。
“智商”与“情商”的异同
简单来讲,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生理的与心理的
智商是与生俱来的,属于大脑的固有结构,因而是生理范畴;情商是一种精神状态,属于意识与心理范畴。
2.先天的与后天的
智商是天生的,是有遗传因素的,我们只能通过后天的勤劳来补“拙”;情商是后天的,与生活环境有关,可以通过精心的训练来提高。因此,智商在一生中变化是很少的,从小差不多就定了。情商最基本的技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它会随着人的自然成长而提高,情商是可以学习的。最新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中管情感的区域,到20多岁才成熟,这就给年轻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自己情商的机会。人可以通过努力,在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对他人的理解等方面做得更好,所以美国很多学校现在开了这方面的课程。
3.必然的与偶然的
智商常常被人认为是人生的必然,我们不能改变多少,不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得了的;情商好像偶然性比较大,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要认清自己,看看自己在情感智力的哪个方面比较薄弱,比如你是不是容易被激怒?是不是做事不果断?是不是不敢站出来争取机会?然后要不断练习。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不自然、不舒服,觉得好像不是你。就像打保龄球一样,需要不断练习。
4.重要的与次要的
这是一个变化的观点,在情商还没有问世的时候,智商一统天下,现在,在重重精神危机与压力下,情商的重大作用压倒了智商,成为人才的衡量标准,只有了解了两者的不同,才能充分利用两者的各自优势,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处乱不惊。生活中很多非常聪明的、天才的专家,但他们都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没法让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那需要另一套才能,这就是情感智力。如果你在研究发展部门工作,IQ是重要的。但你的好想法、好点子要进入市场,就不能靠你一个人,你得组建团队,说服别人,把它推向市场,这就与情商密切相关了。
如果想把两者量化,智商已经有完善的量化标准,但是,对于情商,是很难直接测量的,首先它是人的自我意识。很多人都是缺乏自知之明的。另外,我们都想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就会装出一些东西来,因此测量起来就比较困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受访者讲故事,然后由一些专家进行量化,看你有多少情商的胜任特征。
智力商数是指衡量智力测验者的成绩标准。智力到底指人类的什么能力,历来众说纷纭:思维能力、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对新情境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抽象推理、认识和作出论断的能力等,都可以归为智商。一般意义上,人们往往将智商高低与其接受学历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相联系,如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等。智商高的人,除了要有广泛的专业技能,一定是业务过硬、能力强、本事大的人。现今社会将更加需要计算机开发与应用、产品营销、管道工程、电子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没有过硬的技术才能或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必然会被市场竞争淘汰。其中数字与计算能力并非是理工科才必备的,绝大多数人才都应当具备,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公司运作的衔接通畅都离不开数字与计算。此外,了解并会维护各种系统,包括从计算机系统至产品销售甚至水管维修系统,也十分必要。
新的职业结构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顶尖职业需要怎样的能力结构呢?
第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主动性。这是任何组织、企业公司员工都需要的技能。富于想象力,有利于收集并获得广泛、大量的信息与知识;想象力还可以开拓思维方法及观察的视野,换句话说,想象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能广泛地搜集信息和理解它们并将之用于引导公司走向未来;能使公司平稳地运作,以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使公司从窘境中解脱出来。美国曾经有一本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在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无数的公司、机关、系统都曾人手一册,以期塑造自己团队的灵魂。
如今,“送信”早已成为一种人们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这个故事传达的理念影响力之大是不可想象的,足以超越任何理论说教,它不局限于个人、企业、机关和一个国家,甚至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正如该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文明,就是充满渴望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故事的主人公罗文向我们表示:“我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下定决心,做一个高标准的选择。可能事情会拖累我的,可能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深陷困境。有时候,我发现自己落入了沼泽地,我不得不匍匐前进,有时候处境都令人绝望。但是,只要我还能够往前迈出一步,我就不会放弃,绝不会屈服。逃避不是我的选择。我会在完成任务中,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完美。即使跌倒,我也会再爬起来,抖落尘土,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我们每个人应该扪心自问:“我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如果我仅仅知道他在古巴的丛林中,我能够找到他吗?如果我不认识他,也不知他在哪里,我能把信送给他吗?”只要你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用心追求目标,你就一定能成功。现在我们都善于寻找借口:为什么不能做期望我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分内的工作做得更完美?诸如此类。我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如果有人让我给加西亚送信,我想我能够做到。这并不是自大,这是自信。我只知道如果你交给我一封信并且说“把它送给加西亚”,我就一定会送到。同样,你也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做到最好!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成功,千万不要相信它。对这样一些话,你都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只有你自己能够决定你的成功。选择在于你!成功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选定目标,作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坚持下去,成功就不言而喻。
第二,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曾经一向被认为是少数领导人士才要求具备的组织能力,如今也会成为选择职员的重点。不仅仅是领导,即使是普通的员工,也要有较强的组织统筹能力。现在的工作已经系统化,比如说设置工作流程、制定市场营销方针、统一调拨财力物力、协调分配任务等都需要高标准的组织规划能力。人的能动性要得到充分发挥,而不局限于按部就班的传统模式。组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许多部门需要在物资供应、工作程序以及贸易往来、财政机遇等诸多方面予以组织或重新组织。
第三,要有文理贯通能力。文理贯通要求员工学会利用个人天赋提高工作经验,各种知识的融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文科的作用不仅仅是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做人的修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以其亲身实践和深刻体会,指出了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科学创新的重要作用。人的宏观视野、形象思维、感情、想象和情怀这些“情商指数”,与艺术教育的熏陶是分不开的。艺术修养高的人,更具备对自身的感知力和对冲动和愤怒的控制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能够保持镇静,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勇气,所有这些无疑都是科学研究、科学创新必备的素质。
第四,要有说服他人的能力。说服与交流能力即语言能力,懂得如何表达信息和思想,并能够听取他人的信息与思想。公司间的交往要求职员能应付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并具有越来越高的游说能力。同时,在本来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内部的交流显得更加重要,尽管惜时如金,但没有交流就缺乏动力和发展的源泉。今天,一个有成效的工作人员应当善于向他人介绍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说清楚自己的观念,使人能理解并支持某一特殊见解。
智商十分重要,情商亦必不可少。这些新的能力,其实就是情商的表现,成功的秘密在情商,在戈尔曼的第二本书《工作情感智力》中,他引用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数百个大公司和政府部门,这些数据都证明了情商的重要性。他们的研究把人分为两组,一组是一般的工作者,另一组是作出杰出业绩的人,然后进行比较,总结出杰出人士的一些胜任特征。结果发现,这些特征都与情感智力有关。数据表明,智商和技能,两者的作用加起来,还不如情商的作用大;而且职位越高,情商的作用越大。在高层领导中,情商的作用差不多达到85%。认识到这点以后,现在相当一部分美国公司,特别是那些跨国公司,聘任领导人时不仅仅是看他的IQ,还要看他的EQ,比如他的自制能力如何,他是否善于倾听,是否具备同感的能力。一般学校里不讲EQ,但成功的秘密在EQ。美国在这方面的态度已经转变很多。美国两家最好的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院长说,以前对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现在要有所转变。
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智商和技能相关,它能决定你可以做什么事,比如你能不能做记者、工程师、医生、律师等。这些职业都对智商和技能有比较高的要求,它决定你是否能处理复杂多样的信息,应对复杂的概念。但是所有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一般都有这个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这时,区别一个人能否成功,IQ就不起作用了,而EQ则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所以说,在社会中,智商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在职业生涯中,情商决定了我们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今后的社会和任何行业中,人人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取得成功的机会要大于情商低的人。
情商与成功之间
运用情商原理透视成功的话题实在太多,例如现代成功企业家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统御意识等等早已被人们归纳概括的几条秘诀无一不与情商直接关联。现实生活中高情商的人才(智商有可能并不高)取得辉煌业绩的故事同样不胜枚举。在美国工商界,“智商使人得以录用,情商使人得以晋升”的用人准则已经深入人心,情商的重要性都应当超过智商。美国有一个企业,它有专门调查、咨询、研究的机构,他们组织调查了188个公司,对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进行了智商与情商的测试,想了解他们的智商情商和他们的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调查的结果十分令人惊讶,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影响力的9倍!智商差一点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完全可以获得成功。我们未来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遇到的是快节奏的生活,高频率的工作负荷;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人们普遍感到心里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天灾人祸,还有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高智商,应付起来显然力不从心,还必须有高情商才能够适应这样的社会,应对自如,才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某保险公司曾雇佣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职业培训,每名推销员的培训费用高达3万美元。谁知雇佣后的第一年,就有一半人辞职,4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不到1/5,原因是,在推销保险的过程中,推销员要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被拒之门外的窘境,许多人在遭受多次拒绝后,便失去了继续从事这项工作的耐心和勇气。那些善于将每一次拒绝都当作挑战而不是挫折的人,是否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推销员呢?于是,该公司向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讨教,希望他能为公司的招聘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塞里格曼教授是以提出“成功中乐观情绪的重要性”理论而闻名的,他认为,当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结于某些他们可以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某些固定的、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他们会努力去改变现状,争取成功。接受该保险公司的邀请之后,塞里格曼对15000名新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是该公司常规的以智商测验为主的甄别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自己设计的,用于测试被测者乐观程度的测试。之后,塞里格曼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究。在这些新员工当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甄别测试,但在乐观测试中,他们却取得“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们的推销业绩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通过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便成了该公司录用推销员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实际上就是情商测验的一个雏形,它在保险公司中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证明与情绪有关的个人素质,在预测一类人能否成功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和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实践上的有力支持。
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情感智商”这一概念,情感智商指的是把握自己和他人的感觉和情绪,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区分利用,来引导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能力。情商的作用不是单独体现的,情商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其他能力(包括智力)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到极致,从而决定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情感智商”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刻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始受到一些教育界、企业界人士的注意。不少学校、企业管理人员尝试着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初是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为航天业培养后备力量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被录取的新生在上学期结束后,将选拔1%的尖子生进行特殊培养,人数为35名,进入高等工程学院,该班的学生单独编班并集中住宿,直至本科毕业。学生一进入该班,学校将为这些尖子生单独配导师,导师包括院士、长江学者、资深博导。选拔出来的尖子生从低年级起就能进入导师的科研队伍和实验室从事科研创新活动。
在高等工程学院学习期限为两年,两年后,根据学生本硕连读和本博连读的志向,由导师来安排后续课程和课题的选择。高分的考生并不一定就能被高等工程学院录取。在选拔进入该班的学生时,除了参考分数、进行单科考试外,还要考查非智力因素,心理测试和情商也是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这种测试可考查学生是否有发展的潜力,高素质的人才,团结协作的能力很重要。可见,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与训练都已经参照了“情感智力”的因素。
不妨回头再看一看阿甘,虽然他的智商低于正常值20多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情商”比别人的情商高出许多。阿甘遭受挫折和失恋后总是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人生……”然后很快就能振作起来重新迎接生活,这就是情感控制的力量。回想一下捕虾公司的成功,面对一次次捕捞上来的废弃杂物,面对惊涛骇浪、暴风骤雨,阿甘没有丝毫的泄气,也许你会说他傻得不知道什么叫做“成功”,可以说他傻得不知道这叫“失败”,如果那样的话,讨论成功也就没有意义。关键在于阿甘把困难当作巧克力中较苦的味道,他相信会有甜的等着他。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于是只有专心做好现在的自己。尤为令人感动的是阿甘的精神感染了心情颓废的上尉,使他昂起头体味美好生活。这种“移情能力”恰恰是情感智力上的高妙境界。
至于情商的提高,应该说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心理学家、管理专家已经初步设计提高情商的训练方法,但至关重要的是每一位青年从现在就开始注重对自身情感的了解和控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习与人融洽共处的技能。
新泽西州聪明工程师贝尔实验室的一位负责人,曾经用情感智商的有关理论,对他的职员进行分析。结果他发现,那些工作绩效好的员工,的确不都是具有最高智商的人,而是那些情绪传递得到回应的人。这表明,与社会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高智商者相比,那些能够敏锐了解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更可能得到为达到自己目标所需要的工作,也更可能取得成功。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坎普尔及其同事,在研究“昙花一现的主管人员”时发现,这些人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情绪能力差,导致人际关系方面陷入困境而最终失败的。正是因为在企业界的成功应用,情感智商声名大振,并开始引起新闻媒介的浓厚兴趣。情商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使人们摆脱了过去只讲智商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态度。因为智商的后天可塑性是极小的,而情商的后天可塑性是很高的,个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个情商高手,到达成功的彼岸。智力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有着聪明过人的大脑绝对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智力确实在成功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许多智商高的人却仍然在生活的底层苦苦跋涉,这又是为何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情商在一个人成功路上的重要性。
讲述一个平凡人的故事。
10年前的莫奈,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当中的一个。那时,莫奈还只是一个汽车修理工,当时的处境离他的理想差得很远。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休斯敦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正向全国广纳贤才。他决定前去一试,希望幸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当他到达休斯敦时已是晚上,面试就在第二天进行。吃过晚饭,莫奈独自坐在旅馆的房间中陷入了沉思。他想了很多,自己多年的经历历历在目,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我并不是一个低智商的人,为什么我老是这么没有出息?他取出纸笔,记下几位认识多年的朋友的名字,其中两位曾是他以前的邻居,他们已经搬到高级住宅区去了。另外两位是他以前的同学,他扪心自问,和这四个人比,除了工作比他们差以外,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地方不如他们。论聪明才智,他们实在不比自己强。最后,他发现,和这些人相比,自己分明缺乏一个特别的成功条件,那就是性格情绪经常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里的钟声已敲了三下,已是凌晨3点钟。但是,莫奈的思绪却出奇地清楚。他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缺点,发现了自己过去很多时候不能控制的情绪,比如爱冲动、遇事从不冷静,甚至有些自卑,不能与更多的人交流等。整个晚上他就坐在那儿检讨,他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自己从懂事以来,就是一个缺乏自信、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他总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却从不想办法去改变性格上的弱点。同时他发现,自己一直在自贬身价,从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自己几乎成了失落、忧虑而又无奈的代名词。于是,莫奈痛定思痛,做出了一个令自己都很吃惊的决定:从今往后,决不允许自己再有不如别人的想法,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全面改善自己的性格,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第二天早晨,莫奈一身轻松,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怀着新增的自信前去面试,很快,他被顺利地录用了。莫奈心里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份工作,就是因为自己的醒悟,因为对自己有了一份坚定的自信。两年后,莫奈在所属的组织和行业内建立起了名声,人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乐观、机智、主动、关心别人的人。在公司里,他不断得到升迁,成为公司所倚重的人物。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他仍是同业中少数可以做到生意的人。几年后,公司重组,分给了莫奈可观的股份。
这就是转变的力量,成功的因素很复杂,智商、情商,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