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农耕生产的前世今生

李双龙

固原二中高二(9)班

那是时针慢慢走,停在花落的时候,如果可以,我愿意让时光永远停在那一天。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伴着落叶一同向我们走来。当阳光洒落大地时,伴着初升的太阳,伴着一路欢快的歌声坐上大巴车,我们驶向远方。

好奇心永远是求知欲上的动力源泉。你看,那田野里一个个欢声笑语的红色身影,不正是因为好奇而充满活力吗。他们在不断的弯腰中学习,在不停的劳动中体会农耕之乐、农耕之苦,在与别人的竞争中体会奋斗之艰,又在一次次与八中同学的比赛中体会团结之力。

当然,劳动中也不乏集体文艺活动的乐趣。当歌声响起,你是否还会纠结那时在田地中的辛劳?那优美的歌声、动感的舞蹈足以抚平你内心的抱怨。

历史总是令人惋惜的,在时间长河中,有多少风风雨雨在岁月流逝中被人淡忘,而博物馆则是负责将人们的记忆储存下来的地方。在西北农耕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西北地区农耕生产的前世今生,看到了先辈们在不断的努力和艰辛中创造出灿烂的农耕文明。在这里,我们了解到7000多年前,周祖率人“奔戎狄之间”,与其子鞠、孙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教民稼穑”,由此开启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

研学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战国秦长城。说是长城,其实就是一堆被古人堆起的山丘,但在作用上与砖砌的长城并无两样。

走上长城,心里满是几千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场景。耳边的风声,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否也曾吹过?站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与古人却已是天人相隔。看着同样的长城,他们的心中是家园情愁,是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保护身后的妻子儿女,而我们心中却是无限的畅想,是如何更好地肩负起祖国的未来。

走下长城,研学之旅也算告一段落。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了解了中华农耕文明,深刻体会了农耕的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既然我们已经出生在了这个幸福的时代,那就让我们继续发扬古人的成就吧!

(指导老师:厚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