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农业梦与中国梦环环相扣

杨秀荣

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2019级历史学(1)班

每一个人都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但对于中国梦的追求则是我们每一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共同目标。然而我想说的是,农业梦也是我们要追求的,因为农业梦与中国梦环环相扣!

上周六,我有幸参加学院为我们2019级学生组织的西北农耕博物馆参观活动。初进博物馆我就被映入眼帘的一座高大的神农雕像所吸引,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一同进入古老悠久的中国农耕发展史中。移动着脚步,我们侧身看着柜台上陈列的一件件印有岁月痕迹的农具,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进入到了古老而又朴实的农耕生活中,从心里被古代农人的智慧所震撼。

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很多农具并不陌生,时隔几年后再次目睹,内心仍泛起丝丝涟漪。听着讲解,我们从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进入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了解到一些古代的耕作方法,如“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主张提高农业产量不单靠扩大耕地面积,而应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力。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了南北朝时期创造出的绿肥轮作制度、良种繁育做法及“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等。我们惊叹于古代农人的创造和智慧,这些农业思想和技术直至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参观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而过,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在农业探索的道路上曾流过泪、流过汗,但我们对它的探索和改革从未停止。鸦片战争后,伴随着民族危亡,中国农业在衰败中苦苦挣扎,农业生产凋敝,百姓生活于饥寒交迫中,无数农耕人怀揣农业梦,希望去复兴中国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农业也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探索之路。从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到人民公社化,从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到农产品供给的初步市场化,再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中国农耕人从未止步。让我最敬佩的就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经90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最初的一颗为民之心,不辞辛劳地奔走在农耕的最前线。袁隆平曾说:“我的梦想很简单!”但事实是,他简单的梦想却解决了世界上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虽然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我坚信,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巨大,仍有许多可能等待我们挖掘。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国农业在新的形势下将继续承载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将继续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在这条奋进的路上少不了你我他共同的努力。未来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共同参与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去,相信我们一定能开辟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广阔道路,也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农业梦,进而早日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