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沆不奏密报
- 学会成熟为人的故事(青少年学会成熟的故事)
- 萧枫主编
- 1748字
- 2021-05-27 16:42:49
在封建时代,皇帝周围的大臣在奏报公事之外,往往还要私下里向皇帝秘密报告一些事情。
从皇帝方面来说,是想通过这些秘密报告掌握宫内外的一切动态,监视大臣们平时的言行和人品。从大臣们的方面来说,这样做除了可以打击自己的政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外,还能够以此来赢得皇帝的信任和宠幸。
这些秘密报告的内容,一般都是别人私下里的言谈举动。它们有时能够起到揭露阴谋,打击权贵的正面作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们却成了陷害他人,抬高自己的一种手段。在封建时代,由于皇帝的提倡和赏识,大臣们几乎没有不打秘密报告的,他们把这当作一种荣耀,因为这就说明自己是皇帝的心腹大臣。相反,秉公处世、不私下打报告的人倒是极少数了。
宋真宗时的宰相李沆(hàng)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李沆在当时是很受宋真宗信任的一位大臣,常常有机会单独和皇帝讨论国家大事,但是他从来没有向皇帝秘密奏报过其他人的隐私。他在皇帝面前怎么说,在朝廷上照样也怎么说,从没做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事情。
有一回,李沆和另一位大臣发生了意见分歧,起因是对一位官员的处罚问题。这个官员在宋朝与西夏国的战争中,未能将粮草及时运到军中,按军令该斩。李沆听说后,对事情做了一番调查,认为应该免这人的死罪。他在朝廷上据理力争,指出此人失职的真正原因是有人故意延误发粮时间,嫁祸于他。就算他有一定的责任,也不该判死罪,何况此人很有才干,而且一向勤勉谨慎,功大于过,杀了他,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另一位大臣却认为:无论责任大小,都应该斩首,这样才能严明法纪,警戒他人。李沆和这位大臣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谁也没能说服谁,只好把此事送交刑部再去研究。
同李沆争论的这位大臣平时就对李沆不满。经过这次争论之后,他更是怀恨在心,认为李沆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为了报复,他派人四处散布说:李沆和犯罪的官员有私人交情,所以徇私枉法,包庇坏人。他还暗地里向宋真宗告了一状,说李沆不仅目无朝廷法纪,而且一向独断专行,连皇上的话也不怎么听。
与此同时,李沆却正忙于其他公务,早把争论的不愉快忘记了。所以,尽管朝中议论纷纷,他却根本不知道。后来,有人提醒他防备暗算。他听后笑了笑说:“我诚实办事,诚实对人。既然同心无愧,怕什么暗算!”
再说宋真宗,他对李沆的人品还是比较了解和信任的。听了那位大臣的密报之后,他半信半疑,很想听听李沆这一方面的意见。这天下朝之后,他吩咐太监把李沆叫到偏殿。
等李沆来到以后,宋真宗身着便装,神态安闲地叫李沆坐下,还叫太监上茶。李沆知道皇上又要单独和他谈论政事,心情也轻松下来。果然,宋真宗先同他谈起近来边防上的战事,又说起南方遭水灾等紧要时问题。说着说着,宋真宗话锋一转,突然问起对那个官员的处罚来。李沉没有准备,愣了一下,说道:“此事臣已经有详细的奏报送上来。陛下还没有看过吗?”
真宗不动声色地说:“朕只是想亲自听听你的陈述。”
李沆就把自己的意见一一讲了一遍,然后又强调了这人的才干,说眼下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应该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李沆陈述完,见宋真宗似乎还想听下去,便问道:“陛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这一问倒把宋真宗问得愣了一下,他说:“你的意见都讲完了吗?是否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尽管说吧。”
李沆答道:“臣的想法都说了,此事就请陛下裁断吧。”
宋真宗沉吟了一下,说道:“你看某某这人怎么样?”真宗指的就是那个告李沆状的大臣。
李沆认真地答道:“此公有宰相之才,唯有一点缺憾,就是气量狭窄。但还算是一位称职的大臣。”
真宗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回去,那件事待朕再斟酌一下。”
李沆刚起身要走,宋真宗忽然又问了一句:“其他大臣都曾向朕密奏过事情,你为何从没有过密奏呢?”
李沆转身跪下答道:“臣以为,我辈身为朝廷大臣,所做的都是朝廷上的公事。即然是公事,为何不能公开在朝堂上讲,而要密奏呢?凡是需要密奏的事情,我看除了为国家除掉谋反的奸臣之外,大都有不可告人的动机。臣一向反对这样的行为,怎么敢学着去做呢?”
真宗听后没说什么,挥挥手让李沆退下。
李沆走后,宋真宗站在那里,沉思了一会。他想:“像李沆这样一个光明正大、诚实正派的人,是决不会徇私枉法的。看来,我对那些打秘密报告的人倒是要警惕一下呢。”
从此,宋真宗更加信任和依靠李沆了。
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