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们感受的一切是由事物所带的情感决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上面这串符号。你喜欢它吗?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你就很难说自己喜不喜欢它。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段诅咒他人的恶语,你一定不会喜欢这串符号。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段能为你带来好运的祝福语,你大概就会喜欢它。
对大多数不认识这串符号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代码。但对于一个懂盲文的人来说,它就是有意义的。这串符号是盲文数字“12345”,它代表的内容是由人为赋予的。正是因为我们对其赋予了意义,我们才能看懂这串符号。
我们脑子里的世界是一个被意义编码的世界。通过意义编码,外在无序、混乱的信息被一种可以理解的、稳定、有序、可感知、可操控的方式组织起来。让这个世界变得可控和可感。在人类眼中颜色是有意义的,比如,绿色代表健康、天然,蓝色代表深邃、理智等。据研究发现,颜色的饱和度也会影响人们看待品牌的感觉。颜色的饱和度越高,品牌在人们心中的活力、实力和耐用性越强,但在人们心中的成熟度和诚信度却越低。另外,音符在人们看来也是有意义的。当人们听到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时,会意识到它是一段描述童趣的音乐,能感受到一种活泼欢快的氛围。同样的,不同的音符、节奏、音调也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在人们眼中,图案也是被意义化的,比如圆形代表着圆润、饱满,三角形代表着尖锐、进取等。我们之所以能理解眼前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我们理解每个事物背后编码的意义。人类的世界是靠意义构建起来的。
以前,中国人结婚时的传统习俗是穿红色的婚服,那时很少有人穿白色的婚纱。这和人们对白色的认知有关系。在众人的眼中白色代表着晦气,因为人去世后,亡者的家人会穿白色的孝服,所以白色被赋予了一种负面的意义。而后,人们接受的西方文化越来越多,感觉结婚穿白色婚纱是件时髦的事情,这渐渐地改变了人们对白色的认知。这样的改变是由于人们对白色进行了新的意义编码,认为白色代表纯洁、神圣。对白色认知的更新,直接改变了人们对它的感觉。
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意义化的过程,而意义化就是在为事物赋予某种情感。人们接受了白色代表着纯洁、神圣的意义,这样的意义让白色在原本人们心中所带的消极负面的情感转变成了积极正面的情感。我们在上文提到过,饱和的颜色会给人充满活力和实力的感觉,《小星星变奏曲》的旋律会给人活泼欢快的感觉等。我们之所以能理解和感受到其中所带的某种感觉,是因为这些颜色和旋律被情感化了——它们带有某种鲜明的情感。事物只有在带有鲜明情感的情况下,才会唤起大脑的某种感觉,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带感是指通过设计让事物或者信息带上某种鲜明情感,从而精准有效地唤起大脑的某种感觉,最终影响和改变用户的行为。带感并不单指事物、信息带有情感,同时也指它们带有情感后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唤起大脑的某种感觉。只有情感而没有唤起大脑的感觉那不叫带感。带感的终极目标是启动大脑的某种感觉。带感是控制大脑对事物感知的方法论。带感是判断围绕用户所做工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人的行为是被大脑中的感觉左右和影响的。感觉对大脑来说就是当下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比如,当你的大脑里产生痛的感觉,你的世界就充满了痛;当你的大脑里产生喜悦或者悲伤的感觉,你的世界就充满了喜悦或者悲伤……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感觉决定你是谁,决定你要做什么。
我们感受到的一切是由事物带有的情感决定的。从你对本节开头那段盲文的不同感受可以发现,当你认为它是诅咒的恶语(意义),它就带了负面的情感——不好,它让你产生一种感觉负面的情感——厌恶感。而当你认为它是一段会带来好运的祝福语,它就被赋予了正面的情感——好,它让你对其产生了一种好感——美好感。同一段盲文先后被赋予诅咒与祝福的意义,它所带的情感就不一样了。你对它的感觉也改变了,由不喜欢变得喜欢。那段盲文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但是你对它的感觉变了。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情感。事物带有的不同情感会启动大脑中不同的感觉。不同的认知会让事物带有不同的情感,从而影响大脑对其的感觉。这意味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是可以被操控的。因为大脑要的不是事实而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对大脑来说,感觉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有研究者们在一所大学的餐厅里进行了一项长达6周的实验。他们把餐厅里的菜品进行了重新命名,然后观察被试们的反应。比如把“烤鸡肉”“西葫芦饼”这种毫无吸引力的名字改成“鲜嫩烤鸡肉”“外婆家西葫芦饼”这样好听的名字。
接下来,研究者们对菜品的销量进行了统计,同时邀请点了该菜品的顾客填写一份问卷。结果发现,美化后的菜名不仅大大增加了菜品的销量,而且也让顾客对菜品和餐厅做出了更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对菜品的估价也更高,重复消费该菜品的意愿也更加强烈。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当我们对事物所带的情感进行人为操控的时候,会影响到人们对它的感觉。一份很普通的烤鸡肉,改一个带有鲜明情感的名字,就能让被试对其产生好感。这就是情感在决定着大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