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 高煜 林建华 赵麦茹等
- 1659字
- 2024-11-01 05:05:35
五、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也是经济发展最快、最成功的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最多、困难最大,实践经验和可供研究的资料最丰富,是最能够出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地方,也是发展经济学研究条件最好、最有利的地方。”(8)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需要总结,并从学理上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创新的任务具有二重性:一是总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问题、新材料,形成系统化的学说以指导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二是形成系统化的学说,为世界发展经济学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依据发展经济学的一般范式,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出发,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主题、发展道路等方面研究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二是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
(2)中国特色的发展条件。经济发展的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模式,以及经济发展的道路。这一层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二是中国发展条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初始条件的比较;三是在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禀赋条件、制度条件、市场条件、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基础条件、文化条件等方面的中国特色;四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就业、“三农”、贫穷、地区、城乡、工农差别等方面研究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
(3)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发展初始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中国特色的“三农”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开放发展道路,并进一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在上述“七化”中的特殊规律。
(4)中国特色的发展过程。这一层次主要研究如何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和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贡献,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推进五大发展。重点研究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5)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一部分主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选择的不同于西方但又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而言,一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演变,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模式和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比较研究中国较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特殊性。三是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现实状况,研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6)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总体构想,及其为此实施的总体规划和方针政策。这一层次主要研究:一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的赶超战略、改革开放时期的追赶战略、新时代的质量效益战略。二是发展战略的中国特色。从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研究中国发展战略在选择、实施等方面的中国特色。三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如何从长期的追赶战略转向质量效益战略。
(7)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这一层次主要研究: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总结大国发展的经验,总结中国发展模式、道路、体制等方面对世界的贡献。二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对世界发展经济学的贡献。总结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及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的理论。三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估计。在对世界上各种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的观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估计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