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创新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内在的、本质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1)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也研究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核心包括:①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精神劳动、物质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并使人的潜能和天资、兴趣和才能得到空前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人的身心、精神(道德)、才能、个性全面而丰富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得到实现的,马克思把这一点总结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4)。②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最终决定因素。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是马克思生产理论体系的两个维度。马克思在其生产力理论中,首先论述了要素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时,就分析了生产要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指出:“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5)经济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个部分,其中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要素。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是经济发展的物质要素,是人的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同时,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的素质,也决定着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的水平。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分工与协作中,还分析了协作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协作生产力实际上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形式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马克思分别研究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种协作形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③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在于按比例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的按比例协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按比例发展;二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再生产理论中他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两大部类之间只有按比例协调发展,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同时,资本循环依次要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它们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只有这样,资本循环才能顺利进行,这表明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必须保持协调关系。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还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物质变换关系,在这个物质变换关系中,人与自然之间必须保持协调关系,在经济发展中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④经济发展的效果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包括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生产场所的扩大,后者则是指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地租理论中论述了粗放经营和集约化耕作两种方式。这实际上是分析了经济发展的两种方式:一是要素投入驱动型的发展;二是要素使用效率提高型的发展。如果经济发展主要靠要素投入来推动,就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如果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则是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马克思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是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而形成的系统化学说,是研究和揭示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科学,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方向性、基础性、战略性层面研究中国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例如,新时代理论,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理论,创新驱动理论,共同富裕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常态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五大发展理念理论等,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创新要坚持的基本原则。而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可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什么是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发展为了什么”“为谁实现现代化发展”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包括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三农”现代化道路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其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