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为什么要拿着朕赐给他的竹尺追着你打?”
朱元璋又问到。
朱樉听到这个问题时,顿时结巴了。
“那是因为...因为...因为孩儿今天干了一件错事。”
朱樉说道最后时,语气也不硬气了,声如蚊嗡。
“哦?”
朱元璋在这种情况下,不做声或则是吐字少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
此时他只发出了一个音,朱樉听在耳里,却也顾不上心里的委屈了。
难道他不想撒谎么?可是那种一戳就破的谎言,说出来有什么用?搁着谎言戳破后挨更毒的打么?
所以他心里权衡了一番后,还是选择说实话。
“孩儿回来这几天一直都听你和皇兄说,这个锐王怎么怎么不一般,我也只是想见识一下锐王叔的能力,让两个手下去找机会试探一下。
可是此事被锐王叔识破,他识破也就识破了,可也不能为了这一点小事就追着孩儿打啊!
再说他打也就打了,毕竟他是王叔,叔叔教训侄儿也是天经地义。可是他却下了狠手啊!你看他把孩儿打的,路都走不利索了啊!”
朱樉为了证实自己的可怜,此时甚至当着朱元璋的面,把自己的屁股亮了出来。
朱元璋又不是昏君,也不是溺父,当然不会因为儿子的话就直接怀疑z先生。
也不会因为朱樉展示给他看的证据,就断定z先生必定有错。
朱元璋看到儿子的屁股的确已经青了一片,心里很是纳闷,照他对z先生这几个月来的了解,z先生不是这样的人啊。
一个对犯错下属也不会下重罚,一个对看不上眼的人也只会接机戏弄,而不是谗言构陷的人,怎么就单单对身份尊贵的二皇子下了如此重手呢?
“看着确实挺惨。”
朱元璋看过之后平淡的说了一句。
他看朱樉听到他的话后,整个人有点呆滞,还亮着个屁股在外面,不怕冷么这天?
“行了,把裤子穿好,还不够丢人现眼的么?”
“爹,孩儿被打成这样了哎!”
朱樉面色羞愧的穿好裤子,然后不满的说到。
“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你让朕如何判决?”
“四弟六弟当时也在场,锐王叔打我时他们都亲眼目睹的,你把他们叫来,一问便知孩儿有没说谎。”
朱樉为什么不提孟端?因为他不知道孟端会说出什么样子的话来。但是朱棣和朱桢肯定不会说对他不利的话。
因为朱棣朱桢没看到事情的全部啊,也就是他被z先生追着打的时候才到的。
朱樉根据自己的判断,才如此说的。
“来人,去把燕王和楚王给朕叫来。”
朱元璋喊进来一个小太监吩咐道。
朱棣朱桢到了之后,果然如朱樉所料的那样,没有说出一句对他不利的话来。
“父皇,孩儿和六弟到时,的确看到锐王叔追着二哥打,至于为什么孩儿却是不知道。至于锐王叔坑二哥这一点,怎么说呢...是二哥要求要验证竹尺真伪的,锐王叔才把竹尺递给了他。
这是不是锐王叔有意坑二哥,孩儿也不敢肯定。可能是锐王叔见追不上二哥,才想着用这个办法的吧!”
朱棣的这番话,虽然不是让朱樉特别满意,但也挑不出毛病。
在朱元璋面前,此时他们还是一副哥俩好,兄弟和睦的画面。
朱元璋听了朱棣的话后眉头一皱,心里想着:不应该啊!难道真是朱榕基对老二几天前对他无礼不满,才想着接机报复?
“那老四你可知道锐王为什么追着老二打么?”
朱元璋出言问道。
“这孩儿就不得而知了,我和五弟到的时候,就只看到这么多。至于为什么,可能孟大人比较清楚,他从头到尾都有目睹。”
朱棣老老实实的回答。
朱樉听到朱棣提到孟端,心里一窒。不过想想自己也没说什么犯忌的话,心里稍稍踏实了一点。
“那就宣......”
朱元璋刚准备让人把孟端也喊来,此时外面的太监进来禀报。
“皇上,通政司递上应天府尹孟端大人的奏本。”
朱元璋一听是奏本,心里就有了大概的判断。
“哦,呈上来,朕看看是不是如此巧合。”
朱元璋接过太监递上的奏本,打看后仔细看了起来,果然如他所想,这奏本就是报的这件事。
孟端写的奏本字还挺多,奏本这么严的格式要求,写这么多还真难为他了。
朱元璋开头看的还挺乐呵,就当看故事了。当他看到“秦王言新税之害,其府失昔拥众仆之乐矣,怒喝锐王乃三无之人,路之野草,无承王叔之名。锐王怒而明其尺,以尺笞秦王。”这段时,虎目一瞪看向朱樉。
新政是害?那他作为下达新政的发令人,是不是就是昏君了?
让你不能前呼后拥的享受生活,这就成了害政?
还有说锐王属于三无之人,什么是三无之人?无所来,无所从,无所名。难听点就是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没有名气和从属的野种,这把他朱元璋这个自认的结义大哥当什么了?
还说锐王这样的卑鄙之民不配当王叔?还是说他朱元璋啊!识人不明,任人不智?
这老二以前看着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送去凤阳几个月,回来就变成这样了?
朱元璋现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z先生会下这样的狠手打朱樉了。
朱樉也是被朱元璋的眼神看的心里发毛,心里极速思考着孟端到底写了什么,让父皇用这种眼神看他。
“爹,那孟端...孟大人到底说了什么?让你这样看着儿臣。”
朱樉被盯的实在熬不住了,喏喏的问了一句。
“你自己看,这奏本上可有一句不实之处,若是有,今天朕就不罚你。”
朱元璋把奏本扔到朱樉面前,朱樉迟疑的捡了起来,看着看着就变得大汗淋漓起来。
他可能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怒气上脑了,事后自己都遗忘了自己说过的话,现在看到奏本上的提醒,他也慢慢的想了起来。
也可能是当着他爹朱元璋的面,再也不敢如背地里那么放肆。
“爹,你听孩儿解释,孩儿当时也是糊涂了,不该对锐王叔说这些话。”
朱樉叩头认错,哭泣着说。
“你认为新政害人?”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朱樉的认错态度而放过他。
朱樉听了朱元璋的问话,瑟瑟发抖ing,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朕让你们兄弟几个去凤阳体察民情,你就体察出现在这个认知?说,你到底在凤阳学到了什么?”
朱元璋说到最后都怒不可遏起来。
“孩儿体察到...体察到...民之苦,生活大不易。”
朱樉结结巴巴的回答。
“你体察到个屁,你既然体察到百姓生活不易,还能说出新政有错这样的胡话?”
朱元璋对儿子的欺瞒行为,气的怒拍案几说道。
“老四你说,这新政你是怎么认知的。”
朱元璋又把目光投向朱棣,如果朱棣的回答不能让他满意,那么他就要重新思考,过年后让这几个儿子就蕃的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