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问兵谋略,道法自然

上官飞羽心下释然,走出了苍翠的竹林,来到了一个碧绿的湖岸前,看着一对对羽毛鲜艳的水鸟,在水面上形影不离的展翅飞翔。

他们忽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忽而互相追逐,欢快的戏水。玩儿够了会欢叫着爬上岸来,轻盈的抖落身上的滚滚水珠。互相用彩色的鸟喙,为对方精心的梳理锦绣般的华丽羽毛。

上官飞羽感觉这画面感很美,他静静的坐在岸边,湖面洒上一层金色的阳光,四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阵阵山风吹来,空气清新甘美,一派幽雅恬静的大好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正是上官飞羽用石子打起的,这一幅画面,让他的小脸上浮出灿烂的笑容。

战乱的年代,外面有的只是杀机,尔虞我诈,刀光影下,血流成河,山上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的确幽苦至极,但相比外面身处战乱间食不饱腹的人民,在这里,除了无人知晓,也没什么不好的。

他失去了从前的记忆,这些年来一直被人叫做小鬼,可这不是他的真名,他有时候会努力的回想,可是除了脑海传来的疼痛,和几张极现模糊的面孔浮出脑海,便一无所有。十四岁的他,对于山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他很想去看一看。

见他脱下上衣,露出小麦肤色的膀子,扑通一声水花溅起,扑落水中,那湖水能淹及他的腰身,见他在湖中开心的游来游去……

太阳又一天悄然落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庭院之内,微风吹动,花草随意摆动,香气扑鼻,只感心神舒畅。一袭青衫的少年跪在蒲团上,司马长撄坐在案前,少年正进行着他每天必有的课程,便是他先生对他思想上的教诲。

“小鬼,我们虽置身于世俗之外,但人不可陷于无知。宇宙奥妙,天地之大,纵不是我等凡人所能了解。唯有从书中获取知识,增长你我见识,方可以观天下之大。在学习今天的新知识上,先生昨日教给你的知识,你可是记下了?”司马长撄望着少年不紧不慢的问道。

上官飞羽尤为恭敬的对着坐于案前的司马长撄,起手一礼,如今再无当年的胆怯,说道:“学生都记下了,请先生提问。”

司马长撄看着少年胸有成竹,他面无表情的问道:“君主怎样可以收揽人才,使他们为国效力呢?”

上官飞羽不紧不慢的答道:“回先生,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

“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司马长撄对于少年的作答,没有任何喜悦,依是一脸的严肃之情,继续问道:“如何能更好地选出各项人才,将他委以重任呢?”

上官飞羽答道:“使他富裕,看他是否逾越礼法;使他尊贵,看他是否骄横凌人;付与他重任,看他能否忠实地去完成;委派他去处理棘手问题,看他是否隐瞒欺骗;使他身临危机?看他是否能临危不惧;使他处理复杂工作,看他能否应变随如。富裕而不逾越礼法的,是仁爱的人;身居高官而不骄傲的,是正义的人;肩负重任而能不折不扣完成的,是忠实的人;处理棘手问题而能不隐瞒欺骗的,是诚信的人;身处危难而不害怕的,是勇敢的人;处理复杂事务能应变自如的,是足智多谋的人。”

司马长撄对于上官飞羽的作答微微点头,继续问道:“文王问太公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上官飞羽答道。

司马长撄见少年没有辜负他一番的用心教导,漠然开口道:“谦受益,满招损,永远也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先生我还是先前那番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我们了解道家另外一位圣人,庄子。”

见到先生郑重其事的说道,让得上官飞羽肃然起敬,对于这些古今人物,他是非常的钦佩,其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便是老子,庄子,其二人思想博大,远非常人所能相及,先前司马长撄已经给他讲了“老子”。

[注·老子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经函谷关时遇到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这5000余字的道德经。分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道德经虽只有5000余字,可却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用“道”来阐述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却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我们可以通过道德运转迹象,来感受它的存在。例如一个国家的兴亡,一个智者的为人处事,这其中便参杂着道的玄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的道是运转不息,无所不包,周而复始的,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凡事都有阴阳两面,且阴阳可相互转化,比如“物极必反”,“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得到者才能生存。

在修身养性方面,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要求人尽其所能到,放宽心胸,如大道一般多罗万象,注而不满,酌而不竭。同时老子有提醒人不要沉溺感官享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过度的欢娱会极大的危害人的身心。

老子的理论不只能养一己之身,还能养一国之民,在政治上每每朝代初定,统治者便会起倡无为而治,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因为一场大战下来已经伤害了国家的根本了,要从中恢复元气。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民本思想又不知给了多少治世者以警示,要他们体恤民生,取法天道,宽待百姓,无私无欲。]

上官飞羽对于先生所讲内容,上官飞羽从未感到厌烦,因为的确很有意思,此刻聚精会神看着先生徐徐道来:

“庄子出生于宋国蒙,是宋国公室的后代,庄子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先生先给你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