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财一旦打定了走的主意,就觉得越早越好,与其一辈子委曲求全地蜗居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苟延残喘,还不如和家人们在一起老老实实地过平平淡淡的日子,上了年纪的人总想着那些老街坊邻居,虽然这些人平时点头哈腰虚情假意,可是也有很多人值得依赖,要不是因为自己一夜之间有了珍珠,和他们产生了无形的隔阂,平时还是不错的。
自从有了珍珠常有财一辈子提心吊胆,生怕有朝一日被人惦记上,所以当老伴把珍珠的消息走漏以后,他是非常生气的,恨不得把她的嘴巴给缝上,但是这个事情不光怨老伴,那些儿女们不是因为私下地议论,珍珠的消息是不会走漏的,都觉得自己的亲人能守口如瓶,可是到了关键时候,无不是肚子里存不住二两墨水,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把一个秘密烂在肚子里那太难了。
他们也许不是有意的,但是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秘密透露给自己最信任的人,包括亲戚朋友、闺蜜、发小等等,希望他们能守口如瓶,把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然而无一例外地向外漫延,直到最后搞得天下尽知。
追根求源是老伴把这个秘密透露给了儿女,儿女们又在床头上窃窃私语,把秘密透露给自己的老婆、丈夫,然后依次向外扩展,直至一发而不可收……
现在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用处,追查出是谁透露的也毫无办法,事情已经如此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珍珠放要自己的手里永远是个祸害,即使是找到合适的卖主,后患仍然无穷,钱在自己的手里,儿女们惦记、外人惦记、别有用心的人惦记,以后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反过来说,不是卖掉了就能解决问题,像这样的珍珠无疑是国宝,贩卖国宝那可是犯法的,即使卖掉了以后还是麻烦事,况且也很难找到真正的卖主,中间的曲折不可预测,万一让人给骗了,自己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上交国家,即使自己心里一万个不情愿,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出路。
想到这些常有财心里反倒敞亮了,仿佛是拨云见日,压抑在心头的阴霾忽然间散开了,在一夜暴富与心安理得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为了不再和梁秀兰和王贵珍纠缠不清,搞得自己名声扫地,他想尽快地离开此地。
于是他想尽快地把工作交接交接,虽然看大门不是什么重要的工作,但是做事要有始有终,当初人家为了咱,在咱最困难选择相信咱并帮助咱,咱不能不仁不义,撂挑子不是咱的作风,怎么也得让人家找个合适的接班人,把这个工作延续下去,所以常有财先是向领导提出了要走的想法,希望领导能尽快地给安排一下。
这个问题没有遇到很大的障碍,只是出乎大伙的意料,毕竟常有财在大伙的心目中是个很负责任又很勤快的人,比以往的看门人都好上百倍,所以受到了极力的挽留,但不是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