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行:可复制的突围之道
- 蔡垒磊
- 1987字
- 2022-01-14 16:03:38
增加他人对你的依存度
蜗牛策略主张“但行成长,莫问前程”,这才是真正不依赖天赋的、普适有效的策略。很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是因为问了太多的“能得到什么”,从而看不到真正对长期而言更重要的事。
人们常常为了35岁以后的职业发展而焦虑。35岁以后,很多人沦为了“低性价比者”——跟不上时代,加不动班,要求却远高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得养活全家。
我们在年轻时的“斤斤计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财富还是安全感?其实都没有,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懂一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持续处在一个不低的水平线上靠的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我们劳动也好,学习也罢,不管有没有薪水上的回报,价值最大的都不是我们的收入,而是增加他人对我们的依存度——当别人比从前更需要我们时,我们的身价就更高了,存活力也越强;当别人比从前更不需要我们时,我们的身价就会更低,存活力也越弱。
这个身价并不代表你当前拥有的财富总量,也不代表你当前为他人产出了多少价值,而是你能对他人有多高的潜在价值,以及这份潜在价值的可替代性如何。
比如在一家公司里,你在某个环节的专业能力或者积累的资源非常强,导致老板没你不行,那么就算他不给你涨薪,也迟早会有其他人出更高的薪水将你挖走;而如果你是打杂的,尽管劳动不分贵贱,却有价值可替代性的差别,因为这件事并非只有你能做,所以别人对你的依存度更低,相应的,你的薪水也就更低。
有人说,老板工资没给到位,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偷懒。我不会在工作时间以外思考工作的事情,我也可以不用心,不学习新知识。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我建议各位读者想想下面三个问题:
1.你的对手是谁?
2.你的盟友是谁?
3.你的职场时间有多长?
显然,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对手是公司中同岗位的其他同事。这个同事是泛指,既是公司里的同事,又是所有同类型公司同岗位的所有同行,是他们的水平和薪资,决定了我们可替代性的强弱,也决定了我们的收入水平。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盟友是老板和其他跟我们合作而非竞争关系的同事,有人说老板不是跟我们抢利润的吗?不,我们跟盟友是一种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然后由老板这个承担更多风险的角色来分配利润归属的关系。如果老板分走的部分过多,那么他就留不住不可替代性强的盟友,因为他们随时可以找其他愿意分更多利润的老板合作。
大部分人的职场时间,有三四十年之久。换句话说,到了很多人心目中的“中年危机”,例如35岁,在很多人心目中职场发展几乎已经定型的年纪,其实才过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不到。
当我们在考虑“今天多学习一些,老板付我们的薪水跟我做的事情就不对等了”时,我们是否有想到明年、后年以及十年后自己在干什么?
我们多做一些自认为有成长的事情,并不是心地善良地想为老板带来多少收益。如果能顺便给老板带来收益当然也不错,如果老板愿意顺便给我们增加一点收益那就更好,但我们的出发点,一定是为了提升别人对我们的依存度,让我们自己能够更值钱,让别人更离不开我们——就算没有任何报酬,我们也非做不可(很多学徒为了习得某些本事往往愿意放弃收入)。
我当过员工,当过老板,做过投资人,也做过别人的合伙人,这让我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几乎在每一家公司中,都有一个叫“真实话语权”的东西。
所谓真实话语权,既不分角色,也不分头衔,更不分岗位。所以,一家公司里真实话语权最大的可能是老板,可能是投资人,也可能是某位员工。
而真实话语权如何获得?它并不是由谁分配,而是每个人自己“挣”来的——谁在价值协作中提供了更多不可替代的贡献,谁的真实话语权就更大。比如在某家公司中,我虽然是大股东,但合伙人揽下各处重责,辛勤耕耘,直到这家公司少了他比少了我还严重,那么他的真实话语权就大于我——他也可以提越来越高的业绩激励,直到收入最终超过我。
再比如我们一起合伙开店,如果你是“甩手掌柜”,所有的工作都由我一个人来做,看起来虽然不影响彼此出资占的股份比例和利益分配,但你就不能怪我动“歪脑筋”——等这家店火了,我分到了自己可以独立开店的钱,为什么还要继续跟你合伙呢?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待过一家公司,有个销售人员的收入比老板还多,因为他跟老板是以七三比例分利润,他拿七老板拿三。这家公司的业务里他一个人接下的就占到了一大半,所以他的总收入自然比老板还高。当时我问我的主管,为什么利润分配是这种比例?她说因为这个销售人员每次参与的投标都能中。这就是一种真实话语权。
无论我们做的是对上行有助力的事情,还是仅仅在消磨时光,一天的24个小时总会过去。有没有即时收益有时并没有那么重要,你究竟做了什么,其他人也不一定能看出来,就像你每天都去健身房,并没有人关注你是否真的在锻炼,但一段时间后你的身材会告诉你。
同理,你每消磨一天,尽管在你下月的收入中不会反映出来,但别人对你的依存度就会减少一分。所有不利于别人更需要你的事,都是你的人生阻力,你以为消磨工作时间是赚到了老板付出的薪水,其实坑的全都是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