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输血治疗准确无误。

(3)接血人应查看封条是否完整,如有疑问拒绝接血。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血液超过保存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输血前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报告单及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无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5)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冰箱冷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之内输到患儿身上)。

(6)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7)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8)输血完毕将血袋保存24小时。

(9)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

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年龄、病情和血液种类调整输注速度。

1)开始输血时滴速宜慢,勿超过15滴/min(婴幼儿勿超过10滴/min),新生儿6~8滴/min,观察15分钟无反应,再根据年龄、病情和血液种类调节滴速,作好记录。

2)15分钟后无反应一般新生儿滴速可控制在1~2m1/min,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滴速可控制在2~5m1/min。

3)对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的患儿,更应注意速度宜慢。血浆滴速可比红细胞稍快,血小板及冷沉淀要以患儿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4)大出血时输注速度宜快,要参照血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患者的意识状态等调节输血的量和速度。

5)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必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

(10)有输血反应者,保留血袋送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

(11)输血过程中莫非氏滴管液面高度应在1/2~2/3之间。高于2/3不便数滴数。低于1/2,在滴注过程中血液成分会与输血器过滤面冲击,造成血细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