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电磁机构

电磁机构是电磁式继电器、接触器和断路器等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带动触头动作。如前所述,电磁机构的线圈整体可视为一个电路,“线圈”是“输入电路”,“触头”是输出电路。

1.2.3.1 电磁机构的结构形式

电磁机构由吸引线圈(励磁线圈)和磁路两个部分组成。磁路包括铁心、铁轭、衔铁和空气隙。吸引线圈通以一定的电压或电流产生激励磁场及吸力,并通过气隙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带动衔铁运动,使触头动作,以完成触头的断开和闭合。图1-9是几种常用的电磁机构结构型式示意图。

图1-9 常用电磁机构的结构型式示意图

1—衔铁 2—铁心 3—线圈 4—底座 5—触头 6—输出接线端子

图1-9a、b和c所示的衔铁是做直线运动的直动式铁心,衔铁在磁力作用下直线运动,这种结构主要用于中小容量交流接触器和继电器中。

图1-9d所示的衔铁是沿棱角转动的拍合式铁心,其衔铁绕铁轭的棱角转动,磨损较小,铁心一般用电工软铁制成,适用于继电器。在图1-9f所示的产品实物中可清楚地看到拍合式铁心的实际结构。

图1-9e所示的衔铁是沿轴转动的拍合式铁心,其衔铁绕轴而转动,铁心一般用硅钢片叠成,常用于较大容量的交流接触器。

吸引线圈按其通电种类可分为交流电磁线圈和直流电磁线圈。对于交流电磁线圈,当通交流电时,为了减小因涡流造成的能量损失和温升,铁心和衔铁用硅钢片叠成。对于直流电磁线圈,铁心和衔铁用整块电工软铁做成。当线圈做成并联于电源工作的线圈时,称为电压线圈,它的特点是匝数多,线径较细。当线圈做成串联于电路工作的线圈时,称为电流线圈,它的特点是匝数少,线径较粗。

1.2.3.2 电磁机构的工作原理

电磁机构的工作特性常用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来表达。电磁机构使衔铁吸合的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称为吸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复位)的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称为反力特性。

1.反力特性

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的力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用弹簧的反力;二是利用衔铁的自身重力。

2.吸力特性

电磁机构的吸力与很多因素有关,当铁心与衔铁端面互相平行,且气隙δ比较小,吸力可近似地按下式求得:

式中,B为气隙磁通密度(T);S为吸力处端面积(m2);Fm为电磁吸力的最大值(N)。

在计算F时,可只考虑吸力的平均值,即F=0.5Fm。当端面积S为常数时,吸力F与磁通密度B的二次方成正比,也可认为F与磁通Φ的二次方成正比,而反比于端面积S,即

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反映了电磁吸力与气隙的关系,而励磁电流的种类不同,其吸力特性也不一样,即交、直流电磁机构的电磁吸力特性是不同的。交流电磁机构励磁线圈的阻抗主要取决于线圈的电抗(电阻相对很小),则

式中,U为线圈电压(V);E为线圈感应电动势(V);f为线圈外加电压的频率(Hz);Φ为气隙磁通(Wb);N为线圈匝数。

(1)交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

当频率f、匝数N和外加电压U都为常数时,由式(1-4)可知,磁通Φ也为常数。由式(1-3)可知,此时电磁吸力F为常数,这是因为交流励磁时,电压、磁通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电磁吸力也做周期性变化。因此,此处F为常数是指电磁吸力的幅值不变。由于线圈外加电压U与气隙δ的变化无关,所以其吸力F也与气隙δ的大小无关。实际上,考虑到漏磁通的影响,吸力F随气隙δ的减小略有增加。其吸力特性如图1-10所示。

图1-10 交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

虽然交流电磁机构的气隙磁通Φ近似不变,但气隙磁阻随气隙长度δ而变化。根据磁路定律,有

式中,N为线圈匝数;Rm为磁阻(Ω);μ0为真空磁导率;δ为气隙(mm);S为吸力处端面积(m2)。

由式(1-5)可知,交流电磁机构励磁线圈的电流I与气隙δ成正比。在吸合过程中,线圈中电流(有效值)变化很大,因为其中电流不仅与线圈电阻有关,还与线圈感抗有关。在吸合过程中,随着气隙的减小,磁阻减小,线圈的电感增大,因而电流逐渐减小。因此,如果衔铁或机械可动部分被卡住或者频繁动作,通电后衔铁吸合不上,线圈中就流过较大电流而使线圈严重发热,甚至烧毁。一般U型交流电磁机构的励磁线圈通电而衔铁尚未动作时,其电流可达到吸合后额定电流的5~6倍;E型电磁机构则达到10~15倍额定电流,线圈很可能因过电流而烧毁。所以在可靠性要求高或操作频繁的场合,一般不采用交流电磁机构。

(2)直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

直流电磁机构由直流电流励磁,励磁电流不受气隙变化的影响,即其磁动势NI不受气隙变化的影响,可用下式表达:

由式(1-6)可知,直流电磁机构的吸力F与气隙δ的二次方成反比,吸力特性如图1-11所示。

在直流电磁机构中,励磁电流仅与线圈电阻有关,不因气隙的大小而变,衔铁闭合前后吸力变化很大,气隙越小,吸力越大。由于衔铁闭合前后励磁线圈的电流不变,所以直流电磁机构适用于动作频繁的场合,且吸合后电磁吸力大,工作可靠性好。但是,当直流电磁机构的励磁线圈断电时,磁动势就由NI急速变为接近于零。电磁机构的磁通也发生相应的急速变化,因而就会在励磁线圈中感生很大的反电动势。此反电动势可达线圈额定电压的10~20倍,很容易使线圈因过电压而损坏。为减小此反电动势,通常在励磁线圈上并联一个放电回路,由电阻R和一个硅二极管组成,如图1-12所示。

图1-11 直流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

这样,当线圈断电时,放电电路使原先存储于磁场中的能量消耗在电阻上,而不致产生过电压。通常,放电电阻的电阻值可取线圈直流电阻的6~8倍。

图1-12 在直流线圈上并联放电电路

3.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

电磁机构欲使衔铁吸合,在整个吸合过程中,吸力都必须大于反力;但也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电器的机械寿命。反映在特性图上,就是要保证吸力特性在反力特性的上方。由于铁磁物质有剩磁,它使电磁机构的励磁线圈失电后仍有一定的磁性吸力存在,剩磁的吸力随气隙δ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切断电磁机构的励磁电流以释放衔铁时,其反力特性必须大于剩磁吸力,才能保证衔铁可靠释放。所以在特性图上,电磁机构的反力特性必须介于电磁吸力特性和剩磁特性之间,如图1-13所示。

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操作,只要线圈两端电压大于释放电压,闭合状态的电磁机构都会产生大于反力弹簧反力的吸力,直流电磁机构尤为突出,但对于交流电磁铁来说,铁心中的磁通量及吸力是一个周期函数,吸力在零与最大值Fm之间脉动,并包括两个分量,即直流分量和频率为2倍电网频率(2ω)的正弦分量,而吸力总是正的,在磁通每次过零时,即t=0、π/2、TT为磁通的周期)时,吸力为零,见图1-14中的波形图,此时弹簧反力大于电磁吸力,电磁机构释放,而在π/2~T之间,吸力又大于反力,动铁心使电磁机构重新吸合。这样,在f=50Hz时,每周期内衔铁吸力要两次过零,电磁机构就出现了频率为100Hz的持续抖动与撞击,产生相当大的噪声,严重时将使铁心损坏,显然这是不允许存在的。为了避免衔铁振动,通常在铁心端面上装一个用铜制成的分磁环或称短路环,如图1-14所示。

图1-13 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

1—直流吸力特性 2—交流吸力吸性

3—反力特性 4—剩磁特性

短路环就像是一匝两端接在一起的线圈。短路环把端面S分成环内部分S1与环外部分S2S=S1+S2)两部分。短路环仅包围了主磁通Φ的一部分。这样,铁心中有两个不同相位的磁通Φ1Φ2,电磁机构的总吸力将是F1F2之和,只要合力始终大于反力,衔铁的振动现象就会消除。

图1-14 装短路环后的磁通及电磁力分布示意图

1—静铁心 2—线圈 3—短路环 4—动铁心

4.继电逻辑特性

继电器(接触器)等的电磁机构的输入-输出关系,以及其触头状态的转换称为继电特性,如图1-15所示。

设电磁机构线圈的电压(或电流)为输入量x,衔铁位置为输出量y,则衔铁吸合位置为y1,释放位置为y0。衔铁吸合的最小输入量为x1,称为电磁机构的最小动作值;衔铁释放的最大输入量为x0,称为电磁机构的最大返回值。当输入量xx1时衔铁不动作,其输出量y=0;当x=x1时,衔铁吸合,输出量y从“0”跃变为“1”;再进一步增大输入量使xx1,则输出量仍为y=l。当输入量xx1减小时,在xx0的过程中,虽然吸力特性向下降低,但因衔铁吸合状态下的吸力仍比反力大,所以衔铁不会释放,输出量y=1。当x=x0时,因吸力小于反力,衔铁才释放,输出量(触头状态转换)由“l”突变为“0”;再减小输入量,输出量仍为“0”。可见,电磁机构的输入-输出特性或继电特性为一矩形阶跃曲线。电磁机构的继电逻辑特性决定了电器控制电路的继电逻辑功能,继电逻辑特性也称为逻辑变量,从控制角度说,也就实现了“0”或“1”的转换,即“开”或“关”的转换。因此,继电逻辑控制电路的状态逻辑函数总是等于“1”,否则就是错误的,或在未带电状态。

图1-15 继电逻辑特性

继电器(接触器)的释放值与吸合值之比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f,它是继电器(接触器)的重要参数之一。欲使继电器(接触器)吸合,输入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吸合值;欲使继电器(接触器)释放,输入量必须等于或小于释放值。继电器(接触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吸合时间和释放时间。吸合时间是指从线圈接收电信号到衔铁完全吸合所需的时间;释放时间是指从线圈失电到衔铁完全释放所需的时间。一般继电器(接触器)的吸合时间与释放时间为0.05~0.15s,快速继电器为0.005~0.05s,它的大小影响继电器(接触器)的操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