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全球国别系统性风险趋势报告3
- 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等编著
- 1735字
- 2022-08-02 12:31:51
第四章 北非5国系统性风险报告
导读
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是为了加强阿拉伯国家联合与合作而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成立于1944年9月,是当今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组织。到2018年末,阿盟有20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索马里、突尼斯、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2011年11月中旬,阿拉伯国家联盟中止了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2017年6月5日,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将卡塔尔排除出该组织。北非6国、东非部分国家和西非毛里塔尼亚是阿拉伯国家。阿盟人口规模为4.06亿,GDP规模为2.5万亿美元,而且多是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
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油气产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地理位置与突尼斯一样,背倚欧洲,经济对其严重依赖。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引导,加大对油气领域投资,加快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经济逐渐走强,外债减少,外汇储备大增,对外贸易多元化,特别是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阿境内外投资增多。未来两年,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欧元区经济疲软、全球贸易战和美元周期坎等影响,阿尔及利亚系统性风险指数将主要在20—40的区间波动,系统性风险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摩洛哥是是非洲第五大经济体。1983年起实行经济改革,推行企业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致力于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同时,摩洛哥凭借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优势,开放沿海,建设港口城市。磷酸盐是摩洛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1990年,摩洛哥国内发生因高失业率导致的,以年轻失业者为主体的菲斯叛乱。1991年爆发海湾战争,作为反伊联盟之一的摩洛哥,深受战争影响,1992年欧盟终止与摩洛哥之间合作协议,并进行制裁。系统性风险上升。2000年以来,摩洛哥先后与欧盟在布鲁塞尔签订联系国协议;与突尼斯等国签署“阿加迪尔协定”;与美国和土耳其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刺激经济发展,系统性风险有所下降。近年来,摩洛哥国内局势稳定,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逐步缓解,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尤其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从整体趋势上看,摩洛哥系统性风险指数处于上升趋势,主要波动区间可能在30—50之间。但是,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欧元区经济疲软、全球贸易战和美元周期坎等影响,摩洛哥系统性风险指数未来两年有可能再度降至30以下。
近年来,利比亚石油出口锐减,外来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这些因素使利比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未来两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美国向全球转嫁系统性风险(通过加息和美元升值吸引全球资金回流),加之国内政治动荡,再加上西方世界持续施压,全球经济复放缓和油价疲软,未来利比亚系统性风险指数仍将在20—40的区间波动,系统性风险较高,甚至尚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突尼斯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并重,旅游业较发达,但粮食不能自给。突尼斯与欧盟国家及中国贸易往来密切,较其他非洲国家,发展优势明显。突尼斯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2018—2019年,受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的影响,作为新兴市场的突尼斯将会面临新一轮动荡,加之突尼斯国内矛盾尚未解决,内外交困,使得系统性风险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油价疲软,国内矛盾尚未解决,突尼斯系统性风险指数仍将在30—60的区间波动,系统性风险较其他北非国家略低一些。不过,也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经济基础薄弱,工业落后,对自然环境及外援依赖性强。苏丹经济曾一度因石油出口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原苏丹58%石油储量被划归南方,苏丹石油产量大幅减少,又常年受国内政局动荡、疫情等影响,苏丹系统性风险指数极不稳定,风险较大。近年来,苏丹国内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财政收入锐减。尽管2017年美国解除对苏丹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但其经济形势却并没有好转,仍面临食品、燃料短缺,通胀严重等一系列困境。近年来,除了石油出口和阿拉伯胶种植等个别产业外,苏丹无其他支柱产业,大量物资依赖于进口。未来几年,苏丹预计将仍处于系统性风险危机中,甚至还有加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