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纷飞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历时五百余年。它又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是铁器普遍使用的时期,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重新定义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高度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总而言之,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各诸侯霸主争夺天下的混乱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当时的霸主。因而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各个诸侯国的领土和疆界以及统治者对自己国家的划分和管理都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行政区划究竟是怎样的呢?

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行政区域的存在是为了使统治者能够更加有效、积极地掌管整个国家的局面,方便国家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事务。一般划分的依据可以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宗教文化、民族,也可以是人口、军事等不同层次的区别。在中国历史中,行政区划存在的历史是悠久的,春秋初期的时候就出现了“县”这样的基本行政区划,一直延续至今,有两千余年。在原始社会时期,群居的生活方式不需要行政区划存在,人们只要按照部落和姓氏进行日常的生产就可以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私有制的出现,行政区划也相应而生,逐渐被统治者用来管理和治理国家的各项事务。

春秋时期,在诸侯国内出现了郡、县、邑等行政区划的分类。此时燕、齐、鲁、吴、越、楚等诸侯国纷争不断,与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分封制、世袭制的弊端,由贵族世袭来更新各自的人才和军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国富民强,获得霸主的地位,需要的是更多的能人异士为国出谋划策,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国家之内。于是,统治者为了在战乱中对自己已有的国土实现更好的管理,就纷纷任命一些官吏来管辖一定的区域,这样就产生了郡县。此时,郡县的官吏不是由旧时期的贵族子孙世袭,而是改为由君主直接任命,这样一来分封制的弊端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个改变。

而到了战国时期,君主则将国家划分为郡、县、邑三种行政区划,不过这时的郡县制是郡县两级制度,与春秋时期的郡县制并不相同。

总体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制度是郡县制,它始于春秋时期,盛于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于秦代。由于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免的,这样更加有利于君主集中管理整个国家,同时也有利于国家政治局面的安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群雄割据的战乱局面,为现代行政区划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分布,据史料记载,在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全国的人口不到三千万人,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数量应约为两千万人。其中人口较多的当属韩国、赵国、魏国和齐国了,这几国的人口数量几乎占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数量的一半。秦国气候恶劣,时常有黄河水患的威胁,估计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人。楚国人口数量和齐国相当,差不多是在五百万人,而燕国地处蛮夷疆界的地方,备受诸侯国和蛮夷的骚扰,实力不如其他各国,人口数量自然也没有其他诸侯国多。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征伐杀戮,国家人口数量的统计还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对于国家其他方面的实力,比如说军队的人数和军队的战斗力,这些都是可以找到材料作为参考的。

秦国的军队可以说是很强的,在春秋时期,秦国多次打败实力雄厚的晋国,而在战国时期也曾打败魏国这个霸主。尽管在各个诸侯国中,秦国算不上实力最强的,可是最终秦国统一了天下。其次就是吴国,人口仅有楚国的一半,却将楚国打败了,又乘胜追击,将齐国打败了。楚国和晋国在当时都是军事实力很强的国家,越、赵、齐、魏、燕都是当时屈指可数的诸侯国,处于混乱格局的它们,为了自保和繁荣昌盛都不得不发展各自的战斗力来争夺更多的领地和控制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传奇的岁月。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国家林立的阶段,周天子失势,诸侯侵扰,礼崩乐坏;可是在这段时期,生产力发展了,社会制度改变了,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样一场思想浪潮的翻涌,文化的激烈碰撞,怎能不值得人夸耀一番?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的精准概括,也是对这个时期的一种认知和体悟。不禁令人感叹豪杰的骁勇善战,感叹思想家们的进步思想,感叹社会制度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给人们的不仅是惊喜和意外,还有人生的体悟和思考,让人们敢于迎接挑战,敢于面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