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看看你值几个钱
- 重生1992,从养猪开始?
- 我是珠奴
- 2109字
- 2023-03-18 12:24:05
买猪的老张全名张谟业,祖籍晋省晋阳。
父亲是晚清秀才,在家里经营着私塾。
后来逃荒来到豫省,一路要饭在兰县安家。
张父靠写状纸、写碑文和墓志铭攒到了本钱,在兰县开家当铺。
一开始当个灯台瓦罐,但晋省人会做生意,当铺到了老张手里,大多是当房子和地。
张家的前邻居是老周家,两家宅基地有半尺宽的界限,老张在界限外拉了一道院墙。
一般来说,盖房时后房檐不能出得太长。
下雨时,雨水会顺着房檐流到界限里。
但是周家盖房时房檐出得长了,只要老天爷下雨,雨水就顺着房檐流进张家。
老天爷下雨是老天爷的事,雨下到谁家就是谁家的雨。
但周家的雨流到了张家,这就不是老天爷的事,而是周家的事。
老张数次找老周理论,两家没少吵架。
张家的大儿子脾气暴躁,一气之下搬着梯子上房,拆了周家的房檐瓦。
矛盾从雨水激化到上房揭瓦,两家大打出手,甚至打起了官司。
老张从小跟他爹读书写字,状纸写的好,老周家吃了大亏。
后来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建国后到了孙子辈,又是因为写字,两家的关系开始缓和。
已故老周的孙子,就是卖饲料的老周,就是赊给王停猪饲料的那个老周。
老周给祖父母、父母立墓碑时,拎着两只老母鸡请老张写碑文。
老张是个文化人,也不想跟周家晚辈计较,于是大笔写两份碑文,白送两份墓志铭。
碑文是刻在碑上的,墓志铭是埋在墓里的。
刻碑的石匠大赞碑文写的好,老周心存感激,于是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
老张的孙子叫张三,是个开肉铺的,跟老周的关系很好。
张三会做生意,把肉铺从兰县开到了郑城。
因为伪狂犬病毒,郑城周边的猪涨到了四块五,兰县的猪涨到了四块。
张三就萌生了从兰县买猪,拉到郑城屠宰卖肉的想法。
很多同行也有这个想法,但他们实现不了。
猪从兰县运到郑城,猪价加上运费,一平均也是4.5元,不够来回折腾钱。
但是张三能实现,郑城司训大队有一辆大卡车,他有办法协调。
92年没有驾校,豫省交管总队,司训支队负责培训机动车司机。
于是张三联系了老周,卖饲料的人肯定知道谁养的猪多。
老周就推荐了桃园猪场,所以老张骑着三轮车来找王停。
恰巧看见忘情热吻的王德和文静,忍不住感慨世风日下。
他出生在封建社会,思想自然老封建。
王家兄弟不跟他一般见识,在桃园猪场里跟他相谈甚欢。
大学生王德有文化,跟他谈得来。
王停喜欢近代史,专门向他请教敏感话题。
两个女生发现哥俩尊敬老张,也跟着献殷勤。
李莹端茶递水,文静递烟递火,最后老张谈嗨了。
他平时没个谈心的人,跟孤寡老人差不多,几个孙子都忙着做生意。
随着谈话的深入,王停不再关注卖猪,而是关注老张写碑文和墓志铭的本事。
他不打算继续养猪,想在县城开个石雕厂,主营墓碑业务。
现在没有网络,不能在网上查询碑文素材,只能自己写。
好的碑文能带来好的生意,原计划让四哥写,不过很麻烦,通讯就是个大问题。
四哥在郑城,现在没有QQ和微信,王停也装不起座机电话。
譬如有户人家给祖坟立碑,让他写碑文,他只能用公用电话打到大学里请四哥代笔。
四哥写好碑文后,没办法联系他,总不能坐火车回来吧?
现在可以请老张写,四哥写碑文的能力未必强于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张。
所以有必要结交老张,王停微笑说:
“老叔啊,我只能卖给你三十四头猪。”
“为啥?卡车来一趟不容易,都卖给我吧。”
“老叔,临近年关了,我想杀两头猪卖肉。”
“你还会杀猪?哎呀!”
老张一拍脑袋,骂了句老糊涂。
他忘了王停的老本行,兰县第一杀猪匠王一刀,于是笑着说:
“猪都让我的三孙子拉走,你跟他去郑城,帮他杀几天猪,挣几百块钱过年。”
王停笑着婉拒,至少有十个村民问王停过年杀不杀猪?
王停说:杀。
村民:给我留几斤肥的,剁饺子馅用。
第二天,王家堡来了辆大卡车,酷似八十年代电影里的运兵车。
车厢上搭着帐篷,坐个几个壮汉,是张三临时聘请的力工。
张三是老张的三孙子,在郑城经营鲜肉店,他就是桃园猪的买主。
随行的有一个司机,有卖饲料的老周,这笔生意是老周牵的头儿。
卡车来到王停家,一群孩子跟着开车看热闹,不停的用鼻子闻柴油尾气。
孩子们跟着卡车跑,有调皮的甚至攀爬车尾,幸亏卡车走田间小路速度慢。
老张不停的喊危险,孩子们不搭理他,还有俩大聪明蹭他的三轮车。
卡车进不去猪场小路,停在距离猪场一里外的大路上。
张三肥头大耳,硕大的脑袋却长个鸡脖子,活像《白眉大侠》里的细脖大头鬼房书安。
一般来说,鸡脖子说话声音细,他的嗓门却中气十足。看完桃园36猪,拍拍胸脯说:
“老五,四块钱一斤,我包场。”
王停用歉意的口吻说:
“三哥,给我留两头吧。”
卖饲料的老周说:
“老三,老五,先装车吧,卡车不一定装得下36头猪。”
猪屋里放着磅秤,秤上放着两个门板。
农村卖猪一般不论斤,都是论头卖,因为活猪不好过磅。
磅秤是张三的,这说明他是个较真的人。
这种人不适合做朋友,适合做生意伙伴。张三说:
“老五,看看秤准不准。”
“不用了,我相信你。哑叔,逮猪吧。”
哑叔拿着绳子,王停的徒弟和四个老表去猪舍里抓猪二。
猪二意识到了危险,拼命的嘶吼。
其他猪也跟着叫,很快猪叫声震耳欲聋。
在嘶吼中,众人摁倒猪二,用绳子捆猪蹄。
那是一种特殊的绳结,受力越拉越紧,猪二挣不开,除非把绳子挣断。
四个猪蹄两两捆在一起,众人用木棍把猪二抬出来,放到门板上过磅。
猪二拼命挣扎,从秤上滚了下来。
王停看着它,说:
“别闹,乖乖的,让我看看你值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