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不靠谱
——幸福无法衡量

一位英国记者和一位丹麦姑娘结婚后,来到丹麦。他发现这里天寒地冻,冬日漫长,赋税奇重,生活单调,但在世界各种幸福指数排行榜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种幸福指数及其排行本身靠谱吗?

什么是幸福?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给过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这个公式说明,幸福与获得的效用同比例变化,而与欲望反比例变化。这就是说,当欲望不变时,效用越大,幸福越多;当效用不变时,欲望越大,幸福越少。但效用与欲望可以用具体数字衡量,并得出幸福指数进行排行吗?

效用是一种主观感觉。当你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时获得的满足程度就是效用。这种效用完全是个人的感受,并没有客观衡量标准,也无法度量。尽管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有用基数表示的基数效用论和用序数表示的序数效用论,但那都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假设的,实际上无法衡量。消费同样量的一种物品,每个人对满足的感觉(即效用)都不同,也无法进行比较。

欲望也是一种主观感觉。尽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欲望分为五个层次,但那只是说明欲望的轻重缓急的程度,并不是衡量指标。每个人的欲望都不同,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欲望也不同。富人与穷人对吃的欲望不同,同一个人饿时与饱时对食品的欲望也不同。个人欲望的大小无法衡量,更无法比较。

决定幸福的两个因素都是主观的,无法客观地衡量并用数字表示,所以也计算不出幸福的数值,又如何能比较,如何能排行?其实萨缪尔森的这个公式也并不是告诉我们如何计算幸福的值,而是告诉我们影响幸福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一点的确是对的。那个英国记者在丹麦生活一个时期之后发现,丹麦人没有什么更多的欲望,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态,包括高税收,容易满足,所以幸福感就高。同样,尼泊尔尽管经济落后,但它的人民信仰佛教,清心寡欲,对贫乏的物质生活也不在意,一心向佛,就感到自己幸福了。而许多国家的人尽管物质生活水平高,但总有更大的野心,欲望无限,得到的效用再大,也谈不上幸福。这就是美国经济最发达,但幸福指数并没有排在前列的重要原因。

各种幸福指数也用了一些可以衡量的硬指标,如人均收入、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社会平等程度、犯罪率、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平均拥有的汽车、离婚率等。但这些幸福指标科学吗?

首先,影响人幸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衡量,有些不可衡量,如与家人的关系,与邻里、朋友、同事的关系等,这些是无法衡量的。离婚率并不能反映与家人的关系,因为家人不仅是夫妇,还有父母、孩子、亲属等。离婚率低,大家痛苦地互相忍受着还不如离婚幸福。一个收入高、寿命长、文化程度高的人与家人不和,没有朋友,能说是幸福吗?

其次这些可衡量的指标也不表示幸福。一个人长寿且有生活保证,身体健康是幸福的,但一个人贫穷交加又疾病缠身,长寿还不如马上死去。再以人均收入来说,收入高并不等于幸福,这一点已得到共识。收入给人带来的幸福是有限的,而且收入越高,收入与幸福越没有关系。那些富人的烦恼想必大家都知道。

最后,幸福指数并不是统计机构根据实际数字算出来的,而是通过调查来推定的。但调查靠谱吗?一个有诸多不幸的人突然有一笔横财,这时你去调查,他告诉你幸福得很。但一个平时幸福的人,亲人故去时你去调查,他能告诉你幸福吗?这类民意调查耗时耗力,又有多少让人信服?

我总认为,幸福指数根本不靠谱,完全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游戏。把时间与精力放在这上面,每年公布排行榜,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还是多往自己感觉幸福的方向努力,使自我感觉良好,何必让别人去调查、衡量、比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