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2023年二月24日 癸卯年二月初五

《我读红楼》

我与红楼的相会,似乎总不是时候。

我揭开一面扉页,似挑起一卷布帘。大观园中的花团锦簇向我潮涌了过来。在一个懵懂无知的年纪,我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本以为会与水浒、三国等大差不差,谁知那文字连珠串线,乱香迷迭。我翻流水账一般地翻动着书页,也未尝习得什么芍药之美、牡丹之殇。只在园中磕磕碰碰,倒像是偷入其中的小贼。那些美赋妙词,盛宴排场,只叫我看也看不懂,品也品不来。单对一件“束发嵌宝紫金冠”暗生觊觎。好不容易挨到终了,雪夜来临。唯这次真是大梦一场,心中悲伤亦无,惋惜亦无。朦朦胧胧将书丢开去,一份份怨情爱绪依旧完完整整地待在封面下。她们本是一潭静水,人涉足而过,也未被扰起一点波澜。是我来得不是时候了。

左顾右盼之后,我颤颤巍巍地打开书来,是一种窃玉的兴奋。这次我终于窥入水内,但我来的仍不是时候。在那段压力重重的时光,红楼成了我仅剩的消遣。夜里所流连的,无非秦可卿卧房中的种种香艳;琏二爷寻得的几处绵情花烟;林妹妹将手绢一掷,调侃一句“呆雁”。将一段晴雯撕扇细细截作三部分,斟字酌句地读了许多遍。好像被晴雯姐姐的坚强美丽迷住的是我,被宝玉哥哥的柔情蜜语哄住的也是我。一个人儿,痴痴傻傻,被梦阮先生的笔墨缚住心灵,坠在一片绽放的红尘中,用满园的缠绵排解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有意或无意地,我忘却了金钏的死讯,我漠视了香菱的不幸,我更加无从觉察贾府的外容内衰,与不学无术的珍、蓉、环、瑞等人一同沉溺于虚假的繁盛。我笑,笑得毫不掩饰,我笑,笑得俗不可耐。我的笑,如今想来,是令雪芹先生心寒的笑吧。但愿他原谅我在心怀不轨时误入了圣洁之地,倒将金石贬作了粪土,将甘露饮作了村酒。仅阅了五六十回,便草草丢了书。红楼的结局是人尽皆知的,我不知当年究竟是不愿再看,还是不敢再看。

是破晓的清晨,我在假期中翻开红楼,本以为这次是时候了,翻了一十七页,我不禁一怔,从前竟从未深究过人物的关系,情节的脉络。读过两回,我与红楼竟还是陌生。少许,我终于大大方方地走进了贾府,捧起潭水将脸庞慢慢洗过。目光从字里行间款款而行。灰尘凝了雕梁画栋,阳光绘了人影绰约,耳边时不时轻笼一曲霓裳,鼻翼下充斥了胭脂味道。宝玉天真烂漫的小调皮总能恰好勾起我的嘴角。黛玉与世不合的言行又忽然让哀怨拨乱了我的心弦。我仿佛伴在他们身侧,一起品尝着生命的酸甜苦辣,抽丝剥茧般认识了百态的人间。只是假期空闲有限,我的脚步又停在了半路。未能一口气读完,只属于这个年龄、这个时间的许多感触,便再也觅不得了。怎不令人慨叹呢?我与红楼的相会,总不是时候。

其实时间并未过去很久。我将红楼再续上时,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宛如点上了半根搁置多年的残烟。我还是那个青涩的孩子,但哥哥姐姐们却飞速地长大、远去,只留下我在原地不知所措。我甚至来不及为潇湘妃子葬下的花儿留一线惆怅。读不懂,这无需掩饰。我读不懂啊!那四春姐妹死的死,去的去。将我按在字缝里的心拖拽着,伤痛着。探春还让宝玉帮她带玩意儿呢,就在昨天吧,是吗?那凤姐、鸳鸯……数不清的含恨而终,将“死”的凄凉重压在我眼眶。二奶奶前儿还在料理家事呢,不是吗?风雨飘摇啊!飘摇得晴雯要过世,袭人要出嫁,要把刀子插进我的念想。可我却看不清这风雨的内幕,识不清这飘摇的全貌。当大堆大堆的变故冲击着整个世界时,我大概就像那时的宝玉吧。在社会黑暗中饱尝了苦难,好疼,泪水只能往喉咙里咽,却不知到底该去怪谁。雪芹先生被抄家时是否也是这般呢?可贾宝玉看开了一切,做和尚去了。而我与雪芹先生却还一并被困在红楼之中,挣扎而不得出路,只是所在的楼层不同罢了。我合上书,书不语,我不语,雪芹先生不语,世界也不语。是还未到那个年纪吗?或许吧。

读红楼这么些年月,可笑的是,我与红楼的相会,总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