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高速串行传输的技术优势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的并行数据传输方式由于高频下的时钟抖动和偏移,严重阻碍了传输速率的提高,设计人员要处理与并行总线实施相关联的通道与通道畸变、抖动和信号占空比变形等问题,同时还要达到带宽要求,这对设计人员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难题。

高速串行 I/O 接口采用了嵌入式时钟、点对点连接、低压差分信号模式和数据编码等技术,可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距离,同时较少的引脚数简化了器件封装和设计。高速串行通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输速率的提高是高速串行通信的最大优势。串行通信在发送端通过数据编码技术把时钟信号嵌入到数据信号中,在接收端使用时钟数据恢复技术,从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信号来恢复数据,从而消除了传输线延迟导致的时序问题对速率的约束,能够实现单通道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 10Gb/s以上。

(2)使用低压差分信号传输,一方面消除了共模噪声的影响,增加了抗共模干扰能力;另一方面,在相同驱动电压的驱动下,差分信号的摆幅是单端信号的两倍,使得发送端能以更低的摆幅发送信号,在降低功耗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了电磁干扰,减小对外的电磁辐射。此外,差分信号模式往往采用恒定电流源驱动,这将保证驱动器电路在任何时刻保持不变,消除了信号同步翻转而产生的同步开关噪声问题。

(3)较少的引脚数目,简化了 PCB设计的复杂度和难度,提高了电路板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连接器尺寸,进一步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且节约了总体系统成本。

(4)使用点对点连接方式,避免了并行总线的共享机制造成的总线利用率低的问题,通信链路利用率达到 100%,而且在点对点拓扑情况下,阻抗的匹配端接非常简单,一般高速串行收发器都自带匹配,实现双端端接,进一步降低反射。

基于上述技术优势,高速串行传输突破了并行传输方式的速度瓶颈,能够实现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成为高速数据通信的理想选择。表 1-5 对比了高速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的特点。

表1-5 高速并行传输和高速串行传输的特点对比

近几年来,高速串行传输技术快速发展,因其具有高带宽、低时延、扩展性好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网络、数据存储、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和嵌入式控制领域。在通信网络中,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高速串行传输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广域网的发展,XAUI协议的提出扩展了 10G 以太网中 MAC 层和 PHY 层之间的与介质无关的万兆接口(XGMII)。在数据存储领域,串行连接 SCSI(SAS)和 SATA的提出迅速淘汰了并行 SCSI和 IDE,2001 年提出的 SAS1.0 标准的数据传输率是 3Gb/s,2013 年,美国超微公司推出 SAS3.0存储解决方案,其数据传输率达到 12Gb/s。SATA1.0标准的速率是 1.5Gb/s,SATA2.0的速率是 3Gb/s,2009年推出的 SATA3.0标准的速率达到 6Gb/s。

在个人计算机领域,IEEE1394 和 USB 接口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基于 USB3.0 标准的产品也已于 2010 年 1 月问世,其速率达到 5Gb/s。PCI-Express 标准已经取代 PCI 和PCI-X,成为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通用高速接口标准,2010年 11月最新发布的 PCI-Express 3.0标准,其速率达到 8Gb/s。Serial RapidIO接口作为一种高性能嵌入式互联技术,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处理器总线、局部 I/O总线及背板。InfiniBand是一种支持多并发链接的“转换线缆”技术,主要应用于服务器与服务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以及服务器和网络之间的通信,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和系统扩展性好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