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发送预加重技术

1.发送预加重技术原理

由于传输线具有低通滤波的特殊性质,在背板上传输高速信号势必会对信号产生衰减,特别是趋肤效应和电介质损耗的影响尤其明显。趋肤效应存在以下现象:随着频率的增加,大部分电流将集中于外部导体上。由趋肤效应所引起的损耗与频率的平方根、走线的宽度和高度成正比。介电损耗是由板电介质热损耗所引起的,且随着频率线性的增加,导致在较高频率上,介电损耗成为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传输信号的损耗和衰减对信号的完整性造成很大影响,表现为在传输线中信号沿的斜率变缓,导致码元宽度变宽,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幅度下降,抖动增加,从而导致信号眼图趋于闭合,造成接收端无法识别信号,误码率上升。图1-22为串行数据经过传输损耗后的信号眼图,信号眼图的眼高很低,表明信号抖动很大,从而导致接收数据的误码率很高。

图1-22 高速串行数据经过传输损耗后的信号眼图

发送预加重技术是高速传输数据时常用的一种技术,预加重前后效果如图1-23 所示。在发送端,通过增加一串相同符号中首位符号的输出级,降低随后符号的输出级,来预先抬高输出信号频谱中的高频分量,补偿传输通道的低通滤波效应。

图1-23 预加重前后效果图

预加重电路的信号波形如图1-24所示。在传输信号发生跳变时,预加重电路可以对信号进行一定量的过驱动,使得信号摆幅明显增加;而当信号中出现连续的相同数值时,在第一位进行过驱动后,后面连续相同的位减小驱动电流,导致信号电平摆幅减小。因为信号中的高频分量一般会存在于跳变沿,在信号发生跳变时对其进行过量驱动就会增加高频分量,而信号出现连续相同数值时通过减少信号摆幅衰减了低频分量,因此预加重电路既可以放大高频部分,同时可以衰减低频部分。

图1-24 预加重电路的信号波形图

2.发送预加重实现方法简介

发送预加重技术主要是通过采用多抽头的有限冲激响应(FIR)均衡滤波器来实现的。二阶预加重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25 所示,x(n)为原始输入信号,y(n)为预加重后的输出信号。二阶预加重电路首先对原始输入信号进行延迟反相处理,产生另外一个信号量,称为预加重激励信号。预加重激励信号是原始输入信号的反相,且在时域上产生一个单位时间的延迟,通过预加重系数 b0和 b1进行调节。原始输入信号和激励信号首先转换为一定大小的电流,再将两电流累加后转换为电压,最终得到经过预加重处理的信号。预加重处理前、后的信号如图1-26所示。

图1-25 二阶预加重的工作原理图

图1-26 预加重示意图

预加重技术是克服信号在传输线中损耗的有效方法,但是过强的预驱动强度会产生电磁干扰(EMI),增大了邻近通道上的串扰,因此需要对预加重的比率进行合理设置。同时,不同的信号通道对高频信号的衰减程度不同,预加重的幅度就会不同。过度加重往往会降低接收信号的质量,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同的信道损耗补偿需要不同程度的信号预加重,为了能够适应多种信号通道的特性,预加重功能一般都支持可编程模式。如图1-27为 Xilinx Virtex-6 GTX收发器结构中就设置了参数可编程的预加重单元电路,通过配置不同的 TXPOSTEMPHASIS、TXPREEMPHASIS 和 TXDIFFCTRL 参数对传输信号进行不同的预加重处理。

图1-27 Xilinx Virtex-6GTX收发器中的预加重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