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崔杼弑杀齐后庄公是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的五月份,此时晋国正卿范宣子去世,中军副帅赵武担任了晋国的正卿兼中军统帅。赵武即是“赵氏孤儿”,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终于在刚过不惑之年的时候掌管了晋国国政。他在得知齐国崔杼弑君的消息后,在晋侯面前力主讨伐齐国。去年由于中原发生洪水,诸侯已经在夷仪集结但被大水阻滞,这次晋平公率领晋国三军卷土重来,从泮地渡过黄河,与诸侯的兵马在卫国的夷仪城会合,再次发起对齐国的征伐,以报复齐国两年前侵入晋国。刚到夷仪城,就得到斥候报告,齐卿崔杼已经弑杀齐侯,拥立齐侯之弟即位。晋平公对正卿赵武(赵文子)和众卿说道:“寡人此番讨伐齐国,不仅是为惩戒齐国趁晋国平定内乱之机偷袭霸主,而且齐卿崔杼以下犯上,弑君之罪亦理应讨之!”
晋国三军由赵武担任中军统帅,韩起任副帅;中行吴(荀吴,荀偃之子,也称中行穆子)任上军统帅,魏舒任副帅;范鞅任下军统帅,知盈任副帅)。
齐国派出大夫隰(xí)锄来到晋军大营拜见晋平公请求会盟和好,隰锄对晋平公说:“启禀国君:先君后庄公趁大国平定内乱之际前去攻打,齐国当今执政崔武子、上大夫晏子等皆曾劝谏,奈何先君不听,故而崔卿承担弑君骂名以谢大国。齐国新任国君愿与大国盟好,永不背叛!”为了请晋国撤军,崔杼又派出自己的副手、左相庆封亲自前往晋军大营,送去了大量男女奴隶,分开排列捆绑,还向晋平公献上了齐国太庙的宗器和乐器,给晋国大大小小的所有公卿、将领、官员都送上了丰厚的财货礼物,晋平公这才答应与齐国媾和,并命太傅羊舌肸通报诸侯:定于本年七月十二日在齐国的重丘城举行会盟,齐景公也将参加,齐国重新回到中原诸侯联盟的怀抱。
羊舌肸来到鲁军营地通报晋国与齐国媾和的消息后,鲁襄公派鲁卿孟椒(子服惠伯)答复羊舌肸说:“君王宽恕有罪、以安定小国,乃君王之惠也,寡君听命。”
晋平公又命下军副帅魏舒(魏献子,提出“和戎”之策的晋卿魏绛之孙)、大夫宛没到齐国的莱城迎回了卫献公,让卫国将夷仪城赠予卫献公居住。卫殇公很是担心,卫献公是他的堂兄,晋国让卫献公返回卫国的夷仪城居住,也就意味着卫献公有复位作国君的可能,这对卫殇公是巨大的隐患。卫献公如果复位,卫殇公最好的结局是出奔他国避难,弄不好会死于非命的!殇公心中不满,晋国每次会合诸侯,卫殇公全都亲率卫国军队踊跃参与,对晋国从无二心,却换来了霸主晋国让被驱逐的卫献公返回卫国!但是卫侯也不敢多言,只得执行霸主的命令。
崔杼接到晋国让卫献公迁居夷仪的消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知道,居住在齐国莱城的卫献公,是一个重要的筹码,齐国一直善待于他,如果哪天他回到卫国重新作了国君,必将对齐国感恩戴德,与齐盟好。现在晋国把这个筹码抢走了,还把他安置在了卫国的夷仪,那卫献公将来就有可能在晋国的扶持下恢复国君之位,届时他就会把晋国当作大恩人了。崔杼不敢阻拦晋侯派到齐国莱城迎接卫献公的魏舒和宛没,但派出兵马扣留了卫献公的夫人和孩子,崔杼派人对卫献公说:“卫侯且放心,齐国定会善待夫人和公子,待卫侯日后复位国君时,齐国希望卫侯能够以卫国的五鹿城换回夫人和公子。诸侯联军两次会合于夷仪城,去年大洪水,夷仪粮食颗粒无收,卫侯可将莱城所存粮食尽数带回,以表齐国一片心意。”卫献公无奈,人家送了自己这么多粮食,也没说不让自己的夫人和公子返回,待自己复位之后,用五鹿城来交换就是了。于是带着生母定姒夫人、弟弟公子鱄等随从人员随魏舒二人而去,于八月份回到了夷仪城。
卫献公回到夷仪后,就马不停蹄地为自己重登国君之位忙碌了起来。他八月回到夷仪,十二月就派出心腹偷偷去都城与卫卿宁悼子(宁喜)联络,请宁悼子协助自己复位,如能成功必举国相托。宁悼子的父亲宁惠子与齐卿孙文子在十二年前(鲁襄公十四年)夏天一起兴兵驱逐了卫献公。由于孙文子专横跋扈,宁惠子一直受排挤,对和孙文子一起赶走国君感到很后悔:赶走了国君,自己却没有得到什么,还做出这种不义之事,真是不应该!卫献公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与宁悼子联络的。宁惠子在临终前(鲁襄公二十年冬天)对儿子宁悼子说:“为父曾驱逐国君,如今后悔不已。吾儿如能助国君复位,则可掩盖为父的罪过,是为父的好儿子。吾儿如未能实现为父心愿,则为父之鬼神不会享受你的祭品。”宁悼子哭着指天为誓,定当助国君复位。宁悼子此时想起自己在父亲临终前帮助国君复位的誓言,因此答应了卫献公,但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公子鱄(子鲜)足智多谋,一定要让他参与谋划此事,不然必败。卫献公说没问题。卫卿太叔文子听说此事后,对宁悼子的行为嗤之以鼻,慨叹他不忠于国君(卫殇公),不会有好下场:“宁氏九世为卿,这一次将会彻底毁灭,太可悲了!”
卫献公向自己和公子鱄的生母敬姒夫人请求,让公子鱄帮助自己谋划复位之事,敬姒夫人答应了。敬姒夫人与公子鱄商议此事时,公子鱄刚开始不同意,他对母亲敬姒夫人说:“国君兄长已经跟儿臣说过此事了,要儿臣帮助兄长谋划重登国君之位,儿臣不愿参与此事。”敬姒夫人强命公子鱄必须帮助兄长复位,子鲜(公子鱄)无奈,向母亲解释说:“国君没有信用,儿臣担心会不免于祸难。”敬姒夫人说:“尽管如此,吾儿就算是为了母亲,也要帮助你兄长复位!”公子鱄听到母亲这么说,只好答应下来。公子鱄再次找到宁悼子,代表卫献公向他承诺说:“如果吾兄能得君相助重登君位,则政由宁氏,吾兄只主持祭祀。”公子鱄把宁悼子在事成之后的利益具体化地告诉了他,这下宁悼子更是义无反顾了。
宁悼子找到大夫蘧成子,想请他帮忙。当年孙文子举兵反叛,路遇蘧成子,蘧成子劝说不成,自己带着全家从最近的关口离开了卫国,卫国局势稳定后才回来。这次听宁悼子说要帮助被逐的国君复位,对宁悼子说:“国君被逐之时,伯玉(蘧成子)不在国内,不曾与闻;现在国君要回来,伯玉岂敢听闻?”于是没有参与宁悼子的谋划,带着全家又从最近的关口离开了卫国。
宁悼子又去找了自己信得过的大夫右宰谷,右宰谷曾跟随卫献公逃奔齐国,后来又逃了回来,被孙文子和宁惠子赦免,这次他听说宁悼子想要帮助国君复位,赶忙说:“宁卿不可!获罪于两位国君,天下谁能容你?”
宁悼子说:“此乃家父临终嘱托,吾受命于先人,已当场立誓,岂能违背?”
右宰谷说:“那我去夷仪拜见国君观察一下,回来再说。”于是他去拜见卫献公,一番跪拜,嘘寒问暖,说要和宁卿一起助国君成大事,卫献公很是感动,还送了右宰谷丰厚的财礼。
右宰谷回到都城后,对宁悼子说:“国君流亡在外十二年了,无忧戚之容,无宽容之语,还和以前一样。宁卿啊,如果不停止这个谋划,咱们离死可就不远了。”
宁悼子说:“没事,有子鲜(公子鱄)在呢,他有才干。”
右宰谷说:“子鲜在又有什么用呢?他的才干最多能帮他自己逃亡,对咱们有何帮助?”
宁悼子已经无路可退了,他说:“尽管如此,但是已经停不下来了。”
晋国命卫献公从齐国回到卫国的夷仪,当年带兵驱逐他的卫卿孙文子就预感到,卫国要生乱,如果被逐国君复位,则孙氏在卫国无法立足。此时孙文子已经年逾六十,为了安全起见,他回到了自己的采邑戚城,庶长子孙蒯因为在十年前挑衅曹国、被霸主晋国在八年前拘捕,后被释放回来,现在则协助父亲孙文子守护采邑戚城。孙蒯问父亲孙文子:“十二年前父亲驱逐了国君,现在他回到夷仪城,要不要儿臣带兵去杀了他?”孙文子老谋深算,对儿子说:“不可。国君此次是奉霸主晋国之命回到卫国夷仪,我等不可违抗晋侯之命。戚城离晋国很近,孙氏也一直把晋国当作自己的靠山,国君即使能够复位,我等带着戚城投靠晋国便是。”
孙文子派自己另外两个儿子留在都城,哥哥孙襄率兵守卫孙氏在都城的府邸,弟弟孙嘉受卫殇公派遣前往齐国访问。
新年刚过,天气十分寒冷。宁氏府宅内,宁悼子与右宰谷在商议迎接卫献公复位的行动计划。右宰谷说:“子叔(卫殇公)最大的靠山是孙氏,孙文子据守戚城,都城内一旦有变,孙氏则会举兵反叛。欲成大事,不得不防。”
宁悼子想了想说:“孙文子在戚城,不在都城,也是好事,吾等在都城之内,先灭孙氏家兵,然后入公宫行大事。”
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二月六日,宁悼子与右宰谷按照事先计划,率军围攻孙府,并将王宫团团围住,激战半日,没有攻克,孙家主将孙襄中箭受伤。宁悼子看到孙宅久攻不下,就留下右宰谷带领人马继续围攻,自己则来到国都郊外纠集援兵。此时围攻孙府的军士来报,孙襄箭伤发作而死,府中乱作一团。宁悼子顿时来了精神,率军攻入孙府,大开杀戒,然后转头冲进王宫,杀死了卫殇公。
在夷仪等候消息的卫献公如坐针毡,公子鱄则已做好安排,事成则去都城辅佐兄长复位,事败则护着母亲和兄长再次出逃,这次他选择了晋国作为逃亡的目的地,因为毕竟是晋侯让他们回到了卫国。卫国如果发生内乱,自己和兄长去晋国避难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宁悼子和右宰谷控制住了都城内的局势,派人到夷仪向卫献公和公子鱄报信,请卫献公速速返回都城复位。卫献公大喜,手舞足蹈地和母亲、弟弟一起向都城进发了。
二月二十日,卫献公一行人到国都郊外时,宁悼子、右宰谷等人已在城外等候。卫献公入城之前,要对跟随他逃亡在外的人赏赐采邑,大臣柳庄劝谏说:“如果臣子都留在国都守护社稷,谁能手执络头、缰绳跟随国君在外?如果都跟随国君出奔,那么谁来留守社稷?国君返国而有私心,这恐怕不可以。”卫献公刚回来就被臣子顶撞,很是不高兴,不过他也没有发作,在宁悼子等人的护送下返回了王宫。
卫献公在宫中安顿下来后,将国中政事全都交给宁悼子处置,任命他为卫国执政。宁悼子向卫献公报告了太叔文子反对接纳国君复位,太叔文子名姬仪,在卫献公出奔齐国时,他留在了卫国都城,还接待了前去卫国慰问的鲁卿臧武仲。卫献公想到自己流亡在外十二年,这位太叔文子没有一点消息,也不跟自己联络,更是一肚子不满意。他在忙于祭拜祖庙的同时,派人到太叔文子的府邸责备他说:“寡人流亡在外之时,各位大夫都想办法告诉寡人卫国的消息,唯独大夫不问候寡人。古人云‘非所怨勿怨’(不该怨恨的不要怨恨),寡人可要怨恨了。”太叔文子回答道:“臣知罪。臣不才,不能背着马络头、马缰绳跟随国君出奔,为国君守护财物,臣之罪一也;有国君在内、有君在外,臣不能三心二意,给国君传递消息,臣之罪二也。有此二罪,岂敢忘死?”于是太叔文子举家从最近的
城门出走,卫献公听了派去责备太叔文子的仆人回宫报告后,觉得太叔文子只是忠君而已,现在自己恢复了国君之位,他也会忠于自己的,于是派人去拦住了太叔文子,请他留在国内为国家出力,后来任命太叔文子作了卫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