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输液室有电视看·“铁哥们”
不管你怎么绕道走,非常不幸地被“关”到医院里面去,依然是免不了。有时是自己,更多的时候是陪着家人、亲友。
说来也怪,一进医院这扇大门,周身的空气会突然显得压抑起来。枯燥、寂寞、担忧不知不觉就围绕着你的上下左右,让人莫名的恐惧、烦躁。这时,有人说说话、有本书随意翻翻,就可以分心、解乏不少。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岁月里,待在医院的时光真的太难打发了。此时此地,输液室或走道或医院的随便那个区域,能有台电视机看,该多好啊!
——“输液”叫“挂盐水”发音“过移思”、“吊盐水”发音“吊移思”等。当地原住民把通过输液途径流进身体里的那瓶或那袋药水统称为“盐水”,不管里面是单纯的生理盐水还是注入了某种药剂的药水甚至血浆,这个过程都叫作“挂盐水”发音“过移思”或“吊盐水”发音“吊移思”。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曾多次在南汇中心医院的门诊部陪孩子或者自个打吊针、挂盐水。那时的门诊输液室,还真有电视机看的呢。
那会儿,门诊部输液室的装饰实在说不上好看,摆设非常的简单,空间也很拥挤。旧空调,壁挂的。护士台,只有一张陈旧、不知涂过多少次白漆的小方桌。供患者使用的椅子新旧不一,倒全是折叠式的竹躺椅,上面铺的布套干净清爽,还天天换洗消毒。有时病人少的话,陪客也照坐不误。这样的躺椅真不错,有熟人来,坐着聊聊天,累了,就躺下养养神。
最叫人难忘的,里面有电视看。那时呀,输个液,没有自带的杂志翻翻,就只能大眼望小眼,或干脆闭目养神了。中心医院好有人情味,在输液室的几个相连的小套间,墙上各安放了一台彩电,播放着的频道早由护士妹妹给你挑热门的调好了。
小孩较集中的自然是动画片唱主角了。青年朋友占多数的,那往往是球赛了。中老年人居多的,不是古装武打剧就是舞台戏。到后来,几个小套间自然而然变成了儿童室、青年室、老年室。当然,这样的“影院”分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每天“入驻”对象的变化而相互变换的。大家心情普遍好时,就把音量调高点。大都在休息呢,就把音量调低些。少数服从多数,民主氛围浓着呢。
——“动画片”发音“动我皮”。
起先,这遥控器还掌控在护士手里,一般就放在护士台抽屉里,随叫随调。到后来,病人、陪客、护士相互间熟了,这小玩意儿也就由不得护士拿捏了。调频道这种小事,还用麻烦忙碌、可爱的白衣天使?
那时,感觉一踏进输液室,就好象病情减轻了似的。输完了,还有些恋恋不舍呢,精彩的节目正看到节骨眼上呀。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心医院进行了大装修,空间扩大了,设备更新了,环境敞亮了。各公共区域的墙上变五颜六色了,医药广告更在其中唱起了主角,唯独能陪大家舒缓心境的电视机却不见了踪影。
倒是出现了一种也在播放动态影像的屏幕,吸引了我的视线。
一天下午,我因感冒不得不来到久违的医院挂盐水。那时的手机还是个仅限于通话和发短信的稀罕物,没人招呼它,就只是个袋袋里的硬疙瘩。
我手拎着一兜瓶瓶袋袋走进装修一新、宽敞明亮的输液室。四处一扫,东墙上挂着一个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机,而它面前有着好几个空位,输液室病人、陪客几近客满。我的脑际闪过一丝疑惑,这可是休息的好位置啊,大伙儿是真的病了、累了?我找个正对着电视机的位置落座,心中窃喜,这个下午不再寂寞。
一分钟后,我否定了自己的眼神。面前的屏幕不是电视机,而是一部标着“炎黄健康”字样的播放器,纯粹的活动广告牌而已。也罢,有总比没好,干坐着太难受了。
几分钟后,我看到了重复的画面。就没有新鲜的了?十分钟后,我有些讨厌这玩意了,心里烦躁不安起来。翻来复去那么几个广告,几分钟给你闪一遍,眼花缭乱、呆板无趣更无用。
我四处瞅瞅,开关,没有。音量调节钮,没有。塞耳朵,没棉球……唯一有的只是自己的胸闷、绝望,病痛也莫名在全身蔓延开来,难受得如同囚禁,那个憋屈呀。之后的三、四个小时里,想砸掉它的念头一直在我脑海此起彼伏。
一阵“有点烦、有点烦”的手机铃声让我一个激灵。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广告屏依旧不辞辛劳、不厌其烦地闪动着毫无生气的熟悉画面。抬头看盐水瓶,水平面已和倒挂着的瓶子颈部持平了。我长长吐了口气,“解放”了!心中同时升起了一个念头,明天还来不来?
当然,担忧待在输液室里时光漫长、难捱的烦恼,随着网络的发展、手机功能的无限扩张,早已烟消云散。
如今,倘若评选日常生活最佳拍档的话,手机无疑是当仁不让的主,比“爱人”更“爱人”,嘻嘻。这不,就是身体有恙不得不被困医院挂上盐水,一手纹丝不动、一手扒拉手机已是顺理成章的标配造型,没有例外。
手机这个掌上的“铁哥们”,上面啥没有啊。真因为有了这玩意,本应来到医院愁眉苦脸的你我他或她,个个都是那么的淡定自若,进来时的病痛、忧虑也不知不觉消散了。环顾四周,满眼的低头族,人人那么的心无旁骛、有滋有味、优哉游哉,还时不时发出傻笑声……机主脑子活络点的,还可以借助手机来个现场直播,聚“粉丝”、集人气、赚些外快呢。
——“赚”发音“赛”。
末了,只剩下仰天一叹,“盐水没了?!”
其实呢,身体不适输个液,实在是无奈之举。人们心里最期盼的,依然是小毛病好“修”,早点“自由”了回家去。毕竟,那个叫“家”的地方,才是最温馨的港湾。
——“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