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诸公谋福天下乎
- 完蛋了,我抢了朱棣皇位
- 神桦周
- 2042字
- 2023-11-08 18:00:10
一炷香之后。
朱高爔亲临翰林院。
才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吵闹。
“我说不行,我等位卑言轻,诸公必定对我等批改奏折满是意见!”
是方孝孺的声音,言简意赅,声音洪亮。
“位卑未敢忘忧国,都是为朝廷办事,哪怕是遗臭千古,我觉得也该帮陛下批改奏折!”
经小德子提醒,那是杨士奇的声音,同样声音洪亮。
得知是杨士奇,朱高爔顿时就来了兴趣,对杨士奇充满了好奇。
历史上,内阁第一批成员中,虽然解缙是第一任内阁首辅,但是杨士奇历经数朝,名声很大,是三杨之一。
现在得知他是支持自己成立内阁,心情顿时大好,感觉成立内阁不是问题。
听了半响后,朱高爔听腻了他们的争执,走了进去。
“皇上驾到!”
小德子的声音适时响起。
正在激烈争论的方孝孺等人顿时停下,向朱高爔行拜。
在场除了方孝孺,其他的翰林院学士都没有见过朱高爔,此刻都偷偷注意着助朱高爔。
当然,朱高爔也是除了方孝孺,其他翰林院学士也没有见过。
“免礼,都坐。”
朱高爔淡然道。
来到主座位上坐下,扫向在场众人。
看他们样子,年龄最高的应该是方孝孺,年龄最低的估计也三十出头,每个人身上都有书生气。
“朕刚才听到你们的一些讨论,你们意见不一。”
“这没关系,但朕还是会成立内阁,还是会挑选人才进入内阁帮助朕批改奏折。”
“所以你们之中谁觉得成立内阁不对,谁觉得帮朕批改奏折不对,可以自行离开。”
朱高爔面无表情,缓缓道。
“皇上,我等位卑言轻,帮您批改奏折必定会引起朝臣不满,政策难以执行下去,对江山社稷都不好。”
方孝孺第一个站出来,郑重道。
他觉得成立内阁是好事,但选他们帮忙却不行。
官职太低,无法服众,只会加剧皇上和群臣之间的矛盾,不是好事。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
“事情还没有开始就觉得不行,还怎么开始?”
朱高爔淡然道。
“没错,皇上圣明!”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去做,才知道问题是什么,才能解决其中问题,现在空谈言之过早。”
杨士奇起身,郑重道。
“杨士奇,这明摆着的问题你看不到吗?”
方孝孺顿时愤愤看向杨士奇。
皇上年幼,不懂可以理解,但你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不懂?
“方大人,我刚才说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都还没有成立内阁,还没有帮助皇上批改奏折,怎么知道诸公一定会不满?”
“万一诸公觉得有内阁在,批改奏折的效率快了,朝廷的失误少了,更加支持呢?”
杨士奇直面方孝孺,没有丝毫畏惧。
两人不管是年龄上还是地位上都有差距,但杨士奇依旧不惧。
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抓住了往后天高任鸟飞。
“我看你是利益熏心!”
方孝孺气愤道。
“好了,朕不想听你们吵架。”
“还是刚才那句话,觉得不对的可以离开。”
朱高爔眉头皱了皱,阻止了方孝孺继续说下去。
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在任何一方来说都没问题。
但朱高爔不管那么多,他就是要成立内阁,他们讨论出结果让自己批红。
从朱高爔这个角度来看,就是给朱高爔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失误。
“皇上圣明,臣愿肝脑涂地!”
杨士奇第一个表态。
立即又有三个人站出来,支持朱高爔。
还有三人,除了方孝孺满脸不忿,另外两个面带犹豫。
“朕成立内阁,旨在谋福天下,减少后世皇上的昏庸腐败。”
“朕能理解你们担心,所以朕不强求你们,退下吧,朕还有事和他们商议。”
朱高爔说道。
“皇上,臣杨荣愿为皇上谋福天下。”
“臣胡广亦然!”
犹豫的那两个翰林学士变得坚定。
现场就剩下方孝孺,脸色有点难看,表情复杂。
“方孝孺,朕知道你是个人才,朕再给你一次机会。”
朱高爔看向方孝孺说道。
历史上,方孝孺不是内阁成员。
这可能是因为他被朱棣诛十族的原因。
但方孝孺的能力是无需质疑的,且很有个性。
也正是有个性,刚正不阿,好像还是朱允炆的人,朱高爔才将他列入第一任内阁成员名单。
朱高爔招方孝孺进内阁,就是告诉朱允炆那边的人,他有广阔的胸怀接纳所有朝臣,无论之前是哪方的人。
杨士奇等人纷纷看向方孝孺,眼神中都有些羡慕。
他们都不过是翰林院学士,除了方孝孺和解缙,其余的都没有官职。
能让皇上亲自来邀请,已经是祖坟冒烟,皇上还屡屡邀请方孝孺,令人羡慕。
“皇上礼遇,臣感激涕零。”
“臣不才,愿留在内阁,为皇上肝脑涂地。”
方孝孺神色挣扎好一会儿,最终才下定决定。
他知道自己在朝中不讨喜,也从不主动讨谁的欢喜,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得罪人就得罪人。
现在朱高爔屡屡给他机会,着实是让他感动,想了想,尽管位卑言轻,但皇上有心,那做臣子的怎能不支持?
“很好,从即刻起,内阁成立,明日早朝朕对群臣公布。”
朱高爔满意点头。
他选的人除了不在京城的,都一致支持。
这是一个好兆头,明日过后内阁将会展现他的风采,未来可期。
“皇上圣明!”
方孝孺等人纷纷行礼。
“趁还没有下班,你们议一议这些奏折。”
“畅所欲言,只要不动粗,你们怎么讨论都可以。”
朱高爔起身,给出内阁讨论的底线后离开。
七人恭送朱高爔,开始第一次议事。
一开始,方孝孺等人还有模有样讨论着。
但是到了后面,除了没打架,爹娘都快骂出来。
朱高爔得知后很是开心,让曹正淳挑选座宫殿给他们。
......
宫外,朱棣和天策府一众确定了成立内阁。
他们确定了拉拢的人才,包括朱棣在内都纷纷行动,亲自去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