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个故事

这山脚向来人烟稀少,草木葳蕤,时值立夏节气蝼蝈鸣物候前后,又是溪边流水不歇之地,那野草闲花更是较之别处丰茂更多。草丛柔嫩肥厚,花香若有如无,躺在上面自然是比道观那草草铺就的硬板床触感松软,伴着单调节律的蟋蟀鸣声,阳光温热,曾幸子这一觉睡得前所未有的黑沉。

曾幸子是被来溪边喝水的小鹿舔醒的。山间生灵,生性懵懂,看到平时喝水的小径旁卧倒庞然大物,却没有该有的警惕防备,大概也是因为曾幸子奔波一夜,出了许多带着盐份的汗液,小鹿既抵不住对陌生生物的好奇,也抗不住对难得盐份的诱惑,冲着他的脸就是一顿舔舐。

曾幸子只把手一挥,那小鹿便惊慌失措的跑了。待坐起身来,觉得四肢百骸尚有隐隐的松散酸痛,但头脑清明、内心清静,胸腹之间也平和充盈,有一种睡饱之后特有的懒散和放空。于是顺势便在原地盘坐,又放空了许久。

心中一时间回想了很多,但好像什么有用的结论也没有想出来,不过也不知道饿,也不知道倦,只是漫无目的的枯坐着,看那蓝得无比澄净的天幕上的行云,看那划破长空的不知名的飞鸟,一直看到夜幕降临,繁星重上。

昨夜紧张刺激,加上一顿发足狂奔,曾幸子热血沸腾,不曾觉得冷。但此刻是从温暖白日慢慢进入清冷夜色,曾幸子就明显觉得气温的差异了。

他本就是被扫地出门的,师兄虽然留了情分,一同扔了他的被子与饭钵出观,但昨夜那种情形,他只顾得上囫囵装了度牒,被子与饭钵却都没来得及拿上。此刻温度渐渐下降,就算曾幸子把自己缩作了一团,那单薄的道袍也不再有御寒的功能,仍然冻得人鸡皮林立。

曾幸子忍不住又鼻头发酸想哭起来了。可是想到哭也没有用,加之白天休息得太好,此刻实在再无睡意,索性心里一发狠,打算效仿师父以前说过的行走天下的方法,起身去找个庙观或者人家,对付着先熬过此夜再做计较。

刚一起身,却听到肚脐眼里咕咕咕叫了起来,曾幸子这才想起,自离开道观,自己便未再吃过东西,而自己的肚脐眼中,似乎还居住着一个“宝物”?

此间月亮已稳居天中,清辉之下,小溪闪闪反光,映照得曾幸子周身纤毫毕现,草丛里窸窸窣窣,好似有许多小小动物穿梭行走,溪流之中时起水花,又好似有许多小鱼小虾正在嬉戏玩耍。

山间清苦,对人没有其他帮助的活物便只能是食物,曾幸子曾在道观所辖的泉水塘中垒水坝捞过鱼虾,也曾自己编织竹匾,设陷阱捕捉过麻雀,连田鼠洞,也很是挖过几回。可此刻苦于没有趁手的工具,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自己制造工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曾幸子只能长吁一口郁气,先寻着那味甜有汁的茅草根拔了许多,空口嚼了顶一顶,继续把清凉的溪水灌了个半饱。

起身顺着溪水行走,边走边寻思究竟讲个什么故事来喂饱故事虫。曾幸子听得分明,那声音说了,听故事、讲故事,故事虫都可以吃饱,区别不过是一个更饱,一个充饥。眼下举目望去全是草木,荒无人烟,显然是不能听故事了,可让自己讲故事,却实在是为难自己这一眼看到头的贫瘠人生。

自己没有故事可讲,那便只能回忆师父讲古时说过的故事。但这故事虫既是宝物,恐怕之前听过的故事也不算少,不知道自己讲的故事它有没有听过,又能不能让它吃饱。曾幸子悄悄的自言自语,试图问问故事虫的喜好,偏那虫子不声不响,好似饿昏了过去。曾幸子实在无法,思来想去,决定捡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来讲。

月色清亮,小溪潺潺,四月的野花在白天还有缤纷的颜色,此刻却只剩回荡在虫鸣之间的芬芳馥郁,野草被踩折流出汁液所发散的青气,水流欢快无心奔淌时溅射所蒸盈的水汽,远方也许是松柏、也许是白桦呼吸循环之间流转的草木气息,天地静谧,蝈蝈儿声伴着偶尔两声早蛙呱呱,像是在给曾幸子磕磕巴巴的故事加上一个个鲜活的注脚。

曾幸子讲的是个师父在炼丹间隙讲过的故事,说的是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师父当时讲这个故事时,还不是那个会说人要认命的师父,所以给他讲这个故事,其实也不是讲给他曾幸子听,不过是惯例以事寓志,表达他法愚昧,而自己习的才是正道,表达终能人定胜天的信心,从而更加坚定他寻谋长生的道心罢了。

但这并不妨碍曾幸子很喜欢这个故事。他磕磕巴巴的从记忆里翻找故事的情节,再用自己并不丰富的语言组织出故事的全貌:说的是有一个小乞丐,他每天好勤快好勤快的去讨饭,想了好多好多办法去提高自己的收益。可是无论他是早三更就起床去讨饭,还是勒紧了裤腰带,克扣自己口粮,试图俭省出一点积蓄,他从来也没有存够比八合米更多的粮食。

有一次眼见着存到比八合米多一点点了,他不过是闭上眼眯了一下的功夫,那天杀的老鼠就把他的米偷走了一大半。更气人的是还有一次,有个好心人大方给了他一升陈米,他如视珍宝一般藏着掖着,想悄悄运回去埋起来,却早被其他小乞丐盯上,不但抢走了他的米,抢走了他装米的袋子,还围作一团把他乱打了一通。

那一次,他被打得爬不起来,在墙角瘫了几天,还是靠路过的好心人丢下的一个馒头撑起了这条烂命,慢慢才又活了过来。

小乞丐其实是很聪明的。连着遇到几次这样奇怪的事情,他便隐隐约约意识到,似乎冥冥之中有什么在阻止他拥有超过八合米更多的粮食。

那时,民间正是佛法盛行,每逢初一十五,大街上便有高僧大德讲经说法,为凡人答疑解惑。小乞丐想不通这事,就寻了个机会挤进了一个僧人讲法的地方,在僧人讲法的间隙大声发问:“我为什么不能得到更多的米?”

僧人没有呵责扰乱秩序的小乞丐,反而很温和的问清楚了他想求的是什么,最后却向他道歉。僧人说,虽然自己修的是菩萨道,已经证得因果神通,但即便他能告诉乞丐这其间的三世因果、命中分定,也并不能帮助乞丐改变因果命数。

见乞丐很失望,僧人也只有四句佛谒相送:“灵山在西天,命运随心牵,行够善事时,便脱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