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要做大海

郭灶火回到宿舍,刚洗好澡,头发还湿漉漉的虞晓博正坐在床上抠脚趾甲:“灶火,你跑哪个女人裤裆去了,找你洗澡,找一圈没找到人。”

“刚才去学校了,给老七他们交学费!”

“沃日,你这30块钱还没捂热又都出去了。”

虞晓博说着从脚趾上抠下一大块脚趾盖,看了看扔地上,“等会陪我上街买点东西。”

“今早晨不喝酒啦?”

郭灶火眼皮子有点发沉,想喝两口睡觉。

“不喝了,喝酒就困。我煎饼吃完了,今天回家拿,顺便想给我妈买个方巾。”

郭灶火打开笼布:“这是我妈昨天早晨新做的煎饼,喷香,吃好了陪你上街。”

虞晓博伸手来拿煎饼,被郭灶火一巴掌拍开:“去把你的狗爪子洗洗。”

“哪那么多讲究,又没让你吃。”虞晓博拿过一张煎饼,卷一根大葱,放一排盐豆卷起,抱着就吃。

“不是,你抠抠脚丫子就摸煎饼,别人还吃不吃了?”

郭灶火一边吐槽一边拿过煎饼,夹了一颗大葱放上盐豆卷起,咬了一大口。

这东西,上辈子都没吃够。

吃好饭,虞晓博伸出两根手指头:“来一根。”

“我裤裆里有,你要不要?”郭灶火没好气的道。

就因为自己身上有一包中华烟,这小子昨夜跑去四五趟,剩最后一根烟他早晨拉屎时抽掉了,烟盒子擦屁股了。

“你敢掏出来我就敢抽!”虞晓博说着掏出洋火,摆出一副你敢掏出来我就敢点着的架势。

郭灶火还真就怂了。

“用我的烟叶卷根试试,味道也不错。我这是中华牌卷烟叶!”

田满仓乐呵呵的把装着烟丝的布袋子扔到桌上。

郭灶火学着田满仓的手法,拿出一张日历纸裁了,捏烟丝一溜摆好,勉强卷起一根烟点燃,味道还不错,有点意思。

虞晓博也卷了一根,二人走出房间,外面太阳大好,几个夜班洗好澡的少妇在井边洗衣服,瓷白的脚丫子晃眼,头发像黑色瀑布,虞晓博刚说了两句玩笑话,几条沾满水的花裤衩就朝他劈头盖脸甩去。

“没吊事你跟这几个女人开什么玩笑,这下好了,满头满脸都是海鲜味!”

出了大门,郭灶火才敢调侃虞晓博。

“海鲜味?”虞晓博不懂,搓着鼻子向四周闻,“哪有海鲜?”

“你没吃过海鲜,说了你也不懂!”

郭灶火心说你接不住招我也没办法。

看样子这句话是后世流行起来的,现在的人还不懂。

虞晓博撇嘴:“说的就好像你吃过海鲜似的,你顶多也就吃过海带。”

郭灶火张开双臂拥抱太阳:“吃什么海带,做大海不好吗?”

虞晓博挠了挠头,这小子今天早晨是哪根筋搭错了,说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二人上了东西大路往前走不远,路北边就是粮管所,每年春收和秋收后农民交公粮就是在这里。

粮管所的大门关着,看门的老头蹲在门口晒太阳,大院子四周的高墙上面布满铁丝网,墙上还有很多碎玻璃渣子,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粮管所最前面是三排高大宽阔的瓦房,往北就是一排排大粮仓了,一个一个顶上被封住,就像少林寺里面的法塔。

每年交公娘的候整个大院子里人头攒动,人们把一袋袋装好的粮食搬到磅秤上,称好重量后搬下来倒在传送带上进入大粮库,大院外到处系着拉车的骡马,骚臭气熏天,苍蝇乱飞。

粮管所的西面是一家国营饭店,早晨还没有开门,也是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饭店。

此时改革开放刚出萌芽,春风还没有吹到这里,就目前来说还没私人开饭店,顶多就是在外面炸个油条,打个潮牌。

温饱还没完全解决,人们不讲什么卫生,逢集的时候人多,满街上都是灰尘,卖油条和潮牌的摊边依旧食客不绝。

现在有些地方还不允许私人开商店或经商,大部分的商品还需要票,比如粮票,布票,肉票。

再往西走,供销社那一排溜十几间宽敞的大房子进入眼帘,是整条街上最耀眼的建筑,它的地位比公社大院还要高大阔绰,在这里做售货员,是所有年轻人的终极向往。

每个公社只有一个供销社,很多主要的商品只能在这里买到,她是当下农村社会最繁华的地方。

此时所有房间的大门都敞开着,这些房间的里面都是东西相通的,从东进入,可以向西一直走到底。

第一间是卖锅碗瓢盆的,这里的东西比外面卖货郎走街串巷卖的货要好一些,当然价格也会贵很多,卖货郎那是偷着卖,被逮到不得了。

第二间是卖五金和农具的,锤头,铁锨,罩钩(有点像九齿钉耙,这是三个齿),锨柄,锨头,还有木锨头和柄,犁头,仰距(牛耕地时用的一种铁钩),一件件的挂在墙上,带着时代的气息。

第三间是卖布料的,买布需要布票,颜色大多以黑,白,红,黄,蓝为主,还有一些带着小碎花的布料。

第四间是卖糖果的,柜台上放着一个个大圆玻璃瓶,里面放着各种糖果,另外一侧柜台上摆着木盒子,里面放着甜点和点心,售货员手里拿着鸡毛掸驱赶小虫,看似漫不经心的脸上其实很有优越感。

第五间是卖成品衣服和鞋帽的,方巾,围巾,毛线,枕头花脑,都是在这里卖的,成品衣倒没什么人买,因为裁缝是不被禁止的。

虞晓博指着一件蓝色的方巾,让售货拿过来看看,他和郭灶火都觉得挺好,便掏一块两毛钱买了下。

售货员拿过票据单子开好票,往头顶的铁夹子上一夹,手轻轻一挥,铁夹子就像鹅毛一样滑翔飞到了门口收银处,收银员抬手取下,接过虞晓博递来的钱,找好零,开发票两张,夹到铁夹上飞回售货员那里,售货员取下发票自己留一张,另一张和围巾一起交给虞晓博。

第六间卖香烟,酒,洋火,打火机。

郭灶火站在柜台前看着摆出的一溜香烟,一云,二贵,三中华,五朵金花,阿诗玛都有。

“丽华烟多少钱一包!”

“1毛5。”

“来两包!”郭灶火掏出3毛钱,接过两包烟,给虞晓博一包,把自己这包拆了,一人一根点燃。

虞晓博手里夹着烟:“灶火,俺俩往西逛逛,走到头你回去睡觉,我走家了。”

“回窑厂看看有没有顺路的驴车马车,步撵太累了。”

郭灶火说着和虞晓博继续往西走。

那边还有卖书和文具的,书的种类虽然没有新华书店的多,但也算是一个好去处,还经常有老头下象棋,在边上围观也挺有意思。

“不回去了,我先走着,遇见车就坐,没有就算。”虞晓博嘴里叼着烟,熬了一夜眼睛有点红,他说着忽然跟见鬼似的一把拉住郭灶火的胳膊,“快走。”

“咋了?”郭灶火被他拽的趔趄。

“范敏和邱志豪!”虞晓博低声道,神情慌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