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白糖早有了

在农历七月的灃州,秋收的气息已经弥漫在空气之中,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明玉珍刚解决完两府的争端,他心中疲惫但满足地回到家,决定明日带着家人去灃州城内逛逛,作为他们第一次踏入这座大城市的纪念。

次日清晨,明玉珍让明震等人带上整理好的行装,回头对妻妾们笑道:“今日天气晴好,我们去城里逛逛,身体可吃得消?”

妻妾们相视一笑,纷纷点头。

妻子彭秀儿轻抚着微微隆起的腹部,又指着女儿和陈理,温柔地说:“相公,我们都很期待呢。孩子们也一定会喜欢。”

妾彭萱儿则俏皮地补充道:“是啊,听说城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我的宝宝早就想去了。”

明玉珍笑着点点头,转身对女儿明瑶和陈理说:“瑶儿、理儿,今日爸爸带你们去城里玩,只是要听话,好不好?”

明瑶眼睛一亮,兴奋地跳起来:“好啊!好啊!我要去看杂耍!”

陈理虽然大些,但也跟着妹妹兴奋地点头:“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一家人欢声笑语地踏上了通往城里的路。出了衙署,来到大街上,他们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所吸引。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陈婉拉着明玉珍的手,好奇地问:“爸爸,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啊?”

明玉珍微笑着解释:“因为灃州是个繁华的城市,人们都在这里生活、工作。你看那些商铺,都是人们用来买卖东西的。”

陈理则对街边的小吃摊产生了兴趣,他指着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说:“我要吃那个!”

明玉珍笑着点点头,给孩子们买了糖葫芦。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继续逛着。

在一家茶馆前,明玉珍停下脚步,对妻妾们说:“我们进去休息一下吧,顺便品尝一下这里的茶。”

茶馆内环境雅致,茶香四溢。

明玉珍点了一壶龙井茶,让家人品尝。

妻子轻轻抿了一口茶,赞道:“这茶真香啊!”

妾则调皮地说:“是啊,比我们家里的茶还好喝呢!”

明玉珍笑着摇摇头:“你们啊,真是会享受。”

明玉珍怔怔地看着小孩子手中的糖葫芦,只见那汤色发黄得厉害,也不知道是不是熬过了。

他想到别的穿越前辈都要制糖,或者做贩卖白糖的生意,便问史天章:“天章,你对这糖可有研究?说些掌故来听听。”

邻桌的史天章听后,回道:“主公,因臣嗜甜,还真有所涉猎。约莫两百年前,蜀地遂宁府有一落魄是士人,名曰王灼,著有一杂书曰《糖霜谱》。书名有言,糖霜一名糖冰,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

明玉珍心道这些地名多有听不懂的,但是遂宁、广汉和番禺还是知晓的。后世都是两广的制糖业闻名全国,尤其是改开后,广西的制糖业更是独孤求败。

他好奇地问:“为何遂宁为冠?”

见主公来了兴趣,史天章直接引用原文:“四郡所产甚微而碎,色浅味薄,纔比遂之最下者。就书中所言能结蔗为霜的,就中国之大,止此五郡,又遂宁专美焉。”

原来是审美情趣不同,彼时的人就爱黄黄的大块冰糖,不爱细碎的白糖,可能这白糖的结晶也不好。

因为四川的气候对甘蔗来说并没有两广优越,但是糖却更好,这是个奇怪的点。

明玉珍稍作分析,便问:“可是遂宁的甘蔗与众不同?”

史天章惊喜的真心赞道:“主公真是天纵之才,臣初看此书也有此问,确是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

明玉珍见他这般真心夸赞的神态反而衬托出往日的几份虚假来,连忙让他止住夸赞继续往下说。

“主公,书中将甘蔗分为四种:红蔗止堪生噉;艻蔗可作沙糖;西蔗可作霜,色浅土,人不甚贵;杜蔗紫嫩,味极厚,专用作霜。”

真是让人震惊!这农业知识的细微处要不是个农学专业的研究生之类,哪里能搞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遂宁能卓然出众,必然是因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最佳的良种。

“竟然记录得这般详细,可有制糖之法?”明玉珍想着到时夺了四川还能得到一个冠绝全国的优质商品。

“有的。凡治蔗,用十月至十一月。先削去皮,次剉如钱……(多次煎烝提炼的)糖水入瓮两日后,瓮西如粥文,染指视之如细沙。上元后结小块,或缀竹梢如粟穂。渐次増大如豆,至如指节,甚者成座如假山,俗谓随果子。结实至五月,春生夏长之气已备,不复增大,乃沥瓮(过初伏不沥则化为水,下户急欲前四月沥)。霜虽结,糖水犹在,沥瓮者戽出糖水,取霜沥干……”

其他人如陆凤等听来觉得新奇不已。

明玉珍虽然只听了个大概却也理解了某些步骤到底是在做什么,只是真亏得这史天章记得这么清楚。

学过化学的,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结晶。

请看,上元后还是从细沙状变成小块,然后变大如豆大小,再长大如手指节大小,甚至能大到像假山一样,这必然是比较理想的时候。

接着说五月之后不再增大,王灼解释的是“春生夏长之气已备,不复增大”,其实是结晶条件不够了,或者是浓度,或者是温度。并且还点明初伏不过滤,那冰糖又化成水,你想那天气炎热还泡在溶液里可不又溶解回去了吗?

“天章,是不是也有不成的?”

“主公亦看过此书也?”史天章惊讶地问,见明玉珍摇头,继续说:“确实有不成的。开瓮之日或无铢两之获,或数十斤,或近百斤,有暴富者。糖的颜色紫为上,深琥珀次之,浅黄色又次之,浅白为下。”

“好好好!”明玉珍连连赞叹,又问:“这糖如今价格几何?”

今日同游的明昭久随戴寿自然比较清楚,他说:“一担糖百余斤,冰糖约么3~4两银每担,白糖约么1~2两银每担,红糖约么半两银每担。”

“这不比种粮划算多了。可惜可惜。”

在茶馆里休息了一会儿后,众人继续上街逛着。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如精美的手工艺品、独特的民俗表演等。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妻妾们也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日暮时分,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愉快的回忆回到了家。

明玉珍看着家人满足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莫测,只要与家人在一起,就能感受到无尽的温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