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暗潮涌动,有人在打陆辞的主意
- 红楼袓宗:掠夺气运的砍柴人
- 东风西刮
- 4658字
- 2024-07-30 08:30:02
随着那名通政司官吏,偷偷将三首诗词带出宫中。
陆辞这回的辞锋,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处。
更有文人墨客,只为求见陆辞一面,求取墨宝,共话风雅。
一时间,陆辞的名字响彻神京城。
弄得宁国府正门。
最近这几天,有不同书生打扮的人徘徊不去。
所幸,贾珍和贾蓉双双卒了。
加之府里正在操办白事,倒也没有人硬让门子送请贴。
只能等贾家办完丧事再说。
而这也让陆辞清静了不少时日。
专心去处理冯晋和春归楼的事宜。
此外。
更有名家将送别这首词谱了曲。
它的传唱度,丝毫不亚于长安三万里。
下到贩夫走卒,上到大家名士。
茶楼、酒楼、各处青楼,街头小巷,皆是对‘送别’的评头论足。
加之传出陆辞是定国公唯一后人,这层身份,愈发让人对他肃然起敬。
紧接着。
北海砍柴人这个身份,自然也被人当作英雄宣扬出来。
毕竟,小陆大人是保卫国疆的大英雄!
砍的都是北海蛮族的头颅。
至于那些文人士子,自然是对此颇有微言。
但却不影响他们对陆辞的称颂。
凭他一手高超临摹出来的颜体,以及寥寥几行王体。
直接引燃整个士林。
陆辞的名声,在青楼里面尤其响亮。
春归楼。
玉清竹别院。
侍女急匆匆闯进正厢,人未到声音已经传了进去。
“小姐,陆公子又出了三首大作。”
“据楼中士子们的反响,此次陆公子的三首词赋惊艳绝伦。”
“那些诋毁、嘲讽陆公子名头的人,也绝口不谈了。”
幽静而雅致的闺阁之中,一缕淡雅的熏香袅袅升起。
轻纱曼舞,映衬着一位绝世佳人正对镜梳妆。
玉清竹眉如远山含黛,眼若秋水盈盈。
鼻梁挺翘,唇色不点而朱,微微上扬时,仿佛能融化世间所有坚硬。
身着一袭流光溢彩轻纱罗裙的玉清竹,听见侍女的话。身形仿佛流莺般掠起,裙摆随着她轻盈的动作轻轻摇曳。
“可有让人探听到陆公子的去处?”
“探听到了,据说陆公子是定国公的后人。”
闻言,玉清竹姣好的容颜露出一丝失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怅然之情。
侍女见状,顿时察觉到小姐是在自伶自怨。
像陆公子这般高门,依小姐的身份,是万难踏足陆府半步的。
接过侍女手中的三幅书稿,玉清竹仔细看了眼,擅口微启念了起来。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玉清竹眼前一亮,秋水似的美眸,顾盼间流转着似水波荡漾,宛如春水泛着涟漪。
原来,陆公子喜欢纵情狂欢,也爱吃酒插花。
这般说来,陆公子并不会另眼相看她这种女子?
侍女踌躇半晌,终是忍不住出声宽尉道:“小姐,我还打听到一件事情。”
“据说陆公子身边没有像样的丫鬟服侍。”
“三日来,京都有许多清倌儿自赎其身,纷纷聚集在宁国府,欲要给陆公子卖身为奴婢。”
玉清竹猛地抬起螓首,诧异地看向侍女。
“小姐有所不知,凡是求到陆公子门下的青楼女子,不拘是清倌儿还是失身的,陆公子都会命人好生收留她们。”
这时,和玉清竹自小长大的另一名侍女,端着一盆温水进来。
那名侍女闻言皱了皱眉头,插了一嘴:“陆公子年纪轻轻,定然是禁受不住美色诱惑。”
“小姐,这陆公子,未必是位良家子,怕不是,他的性情又是一个冯公子。”
“幼白姐,你怎么能拿冯晋和陆公子相比,我偏是认为,冯公子拍马都赶不上陆公子哩。”
“凝冬姐,压根就是你看上了那个陆公子。依我说,你就是贪图他的美色,方会拼命在小姐面前说他的好话。”
“怕不是,你想着让小姐跟了陆公子,你也当能当个通房丫鬟。”
另一名端着膳食的红衣侍女,倚在门槛前,张嘴调笑了一句。
“剪秋,你好没道理,我这是为了小姐好。”
被唤作凝冬的,正是前面拿陆辞稿子回来的侍女,她据理以争道:
“小姐现在还是清白之身,若真能得到陆公子相助,定能平安走出春归楼。”
话落,幼白和剪秋都不搭话,双双沉默下来。
玉清竹没有理会三个侍女的嘴舌,而是手捧陆公子的大作,认真看了起来。
凝冬歪头想了想,继续道:“就连那些藏在高门宅第的大家闺秀,也叫贴身侍女跑到书局里面,以高价抢回一张陆辞的临摹词贴。”
“便是一些高门贵妇,也是天天捧在轩窗前,对着落雪轻轻吟唱。”
“陆公子的名头,就在那些贵妇们的口口相传下,如雷灌耳。”
“依我说,陆公子的名气大了,对小姐也有益处。”
“将来等小姐攒够钱,就能寻求陆公子的帮助,赎身出去。”
幼白叹了一口气,将水端到妆台前,说道:
“春归楼背景深厚,便是陆公子愿意出手相助,怕也难将小姐赎出去。”
剪秋听了,深以为然地点头附和。
凝冬气苦,只能颓然叹气不语。
正这时,最后一名穿着青衣的侍女跑了进来。
“流朱,你跑那么快做甚。”
被唤作流朱的侍女也不回答剪秋的话,喘气道:
“小姐,张妈妈发下话来,让人将你的牌子收了。”
“啊?这般说来,小姐以后用不着迎客了!”
“嗯?”玉清竹抬起螓首,眼神闪烁,“这是为何?”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不过张妈妈说了,毕公公点了小姐的名。”
“冬至那天,小姐需要跟随毕公公前往苑林,和宫中乐伎一同奏乐。”
……
南安郡王府,座落于大明宫西北面。
这里的主干街道,能容得下五六驾马车并排行走。
一整条街道,最低的门第,都是郡王府。
是以,这里又被民间戏称王府街。
正堂。
今儿南安王府坐满了名门贵妇,单拉一个出去,都足以让贾母自降身份。
居上首罗汉软榻半躺着的,是现年和贾母差不多年龄的老太妃。
下方右手边,是她的媳妇南安太妃,挨太妃落座的,是孙媳妇南安王妃。
南安太妃甄瑟,是第二任南安郡王的继妃。
嫁进王府不足一年,王爷便战死沙场。
两任南安郡王,均是在西南战死。
上皇念及穆家功勋彪炳,两任王爷忠心耿耿。
于是在穆渺十八岁的时候,给南安王府下了两道旨意。
其一,准许穆渺袭郡王爵,其二,替穆家和甄家长房孙女,即甄应嘉的长女甄闰赐婚。
有意思的是。
甄瑟既是甄闰的姑姑,亦是她的婆婆。
由此可见,龙首宫的太上皇,完全不在乎世俗的眼光。
其实,老太妃也清楚。
上皇这是体念她们穆家,生怕穆家孤儿寡母被人欺了去。
才会替两任王妃,挑选甄家女。
毕竟,甄家在上皇的眼里,就连太后娘家乌家,都比不上。
上皇在他年幼时母妃便卒了。
当年,太宗的妃子为了争宠,上皇差点死在宫女手里。
偏是甄家女施出援手,最终才得以保下年幼的上皇。
紧接着,甄家女便将上皇抚养在宫中。
随着上皇御极,六下江南,有四次是甄家接驾。
这才有了江南第一家甄家之说。
甄瑟的对面左手边,第一位丽人,是现年二十三岁,育有一子的湘王妃甄祎。
湘王是靖德帝长子,其得以册封为一字湘王。
还是靖德帝谋求不封二字亲王,试探上皇的举动。
没成想,上皇那边对孙儿册封湘王,完全不在乎。
甄祎旁边坐着的,是她的闺中好友西宁郡王妃,颜家女颜忻。
除此二位王妃之外。
还坐着两个眉目似画的年轻女子,正是甄家待字闺中的甄媚和甄婳。
老太妃慈眉善目,目光在甄媚和甄婳的身上不住打量。
众所周知,老太妃最喜替人说媒论亲了。
正堂里的贵妇们,都含笑不语。
今儿瞧见这对甄家可人儿。
老太妃是瞧在眼里,喜在心里。
若不是对方出身甄家,她都想把她们说给渺儿当侧妃了。
开国初。
太祖因宗室子嗣极少,担心张周宗室青黄不继,于是钦定宗室亲事,写进太祖宝典。
根据《皇周典礼》规定。
亲王除了正妃,可以同时册立八名妃子,四侧四庶。
八位妃子享有同等尊荣,均为宗室内命妇。
凡八妃所出子嗣,不拘男女,均会写进宗室玉牒。
不同之处在于。
侧妃和庶妃所出的子嗣,宗室给的相应俸禄,差别很大。
除此以外,还有不等数量有诰命的妾妃。
郡王虽比不得亲王。
但一正妃四侧妃,却也是正儿八经的宗室内命妇。
除此,还有八名被宗室承认的妾妃。
南安老太妃嘴角含笑,目光徐徐落在甄媚和甄婳的身上,不住点头道:
“这些糕点,都是皇后娘娘赏赐的,据说,还是娘娘亲手做的。”
“媚儿和婳儿多吃点,等你们回了江南,怕是难能吃上一口。”
甄媚和甄婳眉目相似,都是难得一见的标致美人儿。
闻言,姐妹双双起身朝罗汉榻福礼,脆声相谢。
西宁王妃颜忻见状,看了眼旁边的甄祎,开声道:
“老太妃既是喜欢两位妹妹,不妨留她们多住几日,正好让她们和祎姐姐在京中,多伴些日子。”
言罢,又向着对面的甄闰打趣道:“闰妹妹,你说对不对。”
南安王妃甄闰抿了抿唇,看向两个堂妹,有点拿不定注意。
所幸上首的姑姑甄瑟替她解了围。
“忻妹妹有所不知,我家中长兄让两位侄女进京,是想让我这位姑姑,替她们好生挑选未来夫君。”
“这不,挑来挑去,都快把我这个姑姑给愁死了。”
湘王妃甄祎笑了笑,端茶抿了一口,叹道:“还真是,眼下正值婚嫁年龄的哥儿,过得去的,全神京不过一指之数。”
“昨儿我家王爷,在王府接见礼部的张清,老太妃道是何事?”
南安老太妃收回甄媚和甄婳身上的目光,微微轻过头来,接话道:“哦?何事让王妃如此高兴?”
“张清过府拜会王爷,欲请王爷出面,替他张家的妹妹和陆辞说亲。”
“王爷把这事儿落在我的头上,我正愁和贾家没什么来往。”
“这不,眼巴巴和忻妹妹过来,其一是拜会老太妃,其二,便是想请老太妃出面,替我引见贾家老夫人。”
“王妃看得起老婆子,我自当无不应请。”
“只是,这不对呀,陆辞姓陆,王妃应该……”
老太妃马上停了下来,不禁从罗汉榻坐直了身子。
“王妃说的那位陆辞,可是定国公后人?”
“是那个最近写出长安三万里,以及三首诗词的北海砍柴人?”
甄家四女,皆是怔神看向老太妃。
长安三万里,她们自有耳染。
府里的仆从都在洒扫之余偷偷哼上几句,就连厨娘都要哼唱着切菜。
后面还有三首好词?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
他不是在北海当军将吗?
怎么着?
这陆辞是管着伙房的官?
专门带队去砍柴烧火的军将?
甄祎和甄瑟姐妹相互对视一眼,都瞧见对方眼里的莫名诧异。
倒是甄媚和甄婳,两双美眸浮现出惊讶之色。
她们显然没想到,陆辞竟又有新作面世。
至于是不是砍柴的,她们也不会介意。
府里做这事的仆从多得是。
甄闰却是正襟危坐,并没有对老太妃的话起意。
甄瑟也不是没有考量过陆辞。
只不过陆家只剩下他一人,这失怙失恃的,他的父亲还背了一个谋逆罪名。
陆家终究不是好去处。
是以,甄瑟第一时间就将陆辞过掉了。
可今日湘王妃说的张清,她再清楚不过。
别看张清只是礼部小小司业,只有教坊司一亩三分地。
但他的爷爷,却是江南行省的封疆大吏。
严格来说,这张家老爷子,还能管上一管他们甄家!
甄瑟垂眸沉思,睫毛轻颤。
这砍柴人陆辞,不过是写了几首过得去的词。
竟能让一位总督给瞧上眼?
怕是这其中,别有深意。
正当甄家众女胡思乱想间。
却见老太妃摆手道:“张家,怕是要铩羽而归。”
湘王妃甄祎诧道:“哦?莫非贾家老夫人,已经替她这位弟弟,相中了那家姑娘?”
“倒也不是,老身入宫替太后娘娘请安,恰巧撞见圣上和太后娘娘同时从龙首宫出来。”
“陛下也不避讳,当着我的面请示娘娘,说是内务府的田家,欲要和陆家攀个亲事。”
“皇后娘娘特请陛下来请示太后娘娘。”
“此事,被太后娘娘一口给拒了。”
“娘娘说上皇已有了主意,最近有事要交代陆辞去办,让陛下回绝田家。”
“娘娘还让圣上回去告戒田家,少打陆家主意。”
“王妃你想,像田家这样的高门,都被娘娘给拒了,想来张家,有点悬。”
“接着,陛下和娘娘闲聊一通,便离了龙首宫。”
“可老身在一旁,听见陛下和娘娘扯了会家常,陛下话里话外,似乎也有要事给陆辞去办。”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
太上皇要起用陆辞?
陛下也要陆辞办事。
这……
有心人,却是听在耳里,惊在心上。
陆家要崛起了!
难怪京中高门都一味打着主意,要将女儿侄女嫁进陆家。
这些人,嗅觉竟这般灵敏。
陆辞,未来可期啊!
甄瑟两眼放光,渐渐将目光落在甄媚和甄婳的身上。
就连甄祎和甄闺的目光,都看了过去。
甄媚和甄婳瞧见两位姑母、还有堂姐略显灼热的目光。
她们那还不明白,两位姑母和堂姐,这是把主意打在了她们的身上。
少年慕艾,少女侧幕少年。
正所谓。
陆辞的词都写了:有少女在回眸,问谁有憾事留。
甄媚和甄婳都察觉脸上发烫,羞涩地垂下螓首。
似乎,嫁给如此性情的夫君。
也是一件美事。
蓦地。
甄媚和甄婳都心有灵犀似地抬眸看向对方。
她们姐妹二人。
陆辞只有一个。
此事,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