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对顺清同时宣战!

接连几天,朱慈烺都在严抓燧发枪训练。

经过半个多月练习,耗费了将近三万发子弹,三大卫各培养了五百名燧发枪手,能够娴熟使用操作,发射速度也能达到正常水平。

有了这批骨干之后,在以老带新的策略下,相信很快就能培养出更多燧发枪抢手。

在抓紧训练燧发枪的同时,广西凤凰山银矿贪墨案也在紧锣密鼓调查中。

很快,锦衣卫向他反馈了最新的调查情况,守备太监、巡检司、银场局联合贪墨,私下以高价将刚提炼出来的贡银卖给安南人,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这个暗访结果,朱慈烺还是不满意,如此巨大的银矿走私案,绝不可能是这几个小角色所能运转的,背后必有更大的黑手。

边境无小事,尤其还牵扯到了安南,要谨防越南人趁中国内乱挑起战端,趁虚而入,同时也提前为将来平定安南经略布局!

为此,朱慈烺派李若亲自率锦衣卫去专案调查!

……

三月初十,乾清宫。

早朝结束后,朱慈烺便一直在宫里批阅奏疏,除了一些业务性的工作外,有三件事情让他格外留意。

第一是崇祯十七年全国所有官吏的考核情况。

自全面推广考成法后,按例每年一月份,要对上一年度官员工作情况做考核评价。

因为朱慈烺当时正在出征,负责监国的皇后已经联合内阁和司礼监,对十二个省的巡抚完成了述职面谈,并对全国三千六百多名九品以上的文官开展年终考评,形成了初步考察结论。

根据神武新政考成法的要求,年度考核结论共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考核优秀者可以破格提拔,考核不称职者予以降职或者罢免,同时明确优秀和不称职的比例均为一成左右。

官员升迁和任免关乎国本,左皇后只提出了初步考核结论,最终结果还是等朱慈烺回来亲自审定。

最终,他从考核优秀的官员中提拔了两百四十名,对考核不称职的两百一十名予以降职,一百二十名予以罢免。

提拔的大多是积极推进新政,治理地方富有成效的官员,罢免的基本是对实施新政阳奉阴违甚至暗中抵制,尸位素餐躺平混日子的官吏,这也是朱慈烺想要释放出去的用人导向。

第二件是清廷昭告天下,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椁移回明陵,将明廷皇帝的牌位移至历代帝王庙州,同时言明李自成逼死了崇祯皇帝,是大明之千古罪人,清军将为崇祯帝报仇!

第三件是李自成撤出太原,放弃山西全境,顺军撤出前,袁宗第将这一情况密报给了高杰,高杰派北路军镇前威卫部一万六千人,抢在清军之前入驻太原城,占据要塞跟清军对峙。

这两件事一件比一件棘手,朱慈烺思考良久,还是决定召内阁阁员过来,听听他们的意见。

很快,韩赞周便带着堵胤锡五人过来了。

等所有人站定,朱慈烺揉了揉眉头说,“朕叫你们来是为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建奴扬言要替先帝复仇,把我们架在火上烤,第二件是李自成退出太原,北路军镇抢占了太原城。现在朝野群情激愤,请战奏疏堆满了朕的御桌,你们内阁的票拟意见却含糊其辞,朕想当面问问你们的意见。”

其实围绕这两份奏疏的票拟意见,内阁也讨论了许久,最后还是没有达成共识,只说一些不痛不痒的意见,堵胤锡早就料到皇帝会把他们召过去。

朱慈烺瞥了史可法一眼,“你先说。”

被皇帝突然点将,史可法清了清嗓子道,“微臣主张对李闯宣战!身为异族的满清鞑靼尚且知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更何况陛下是先帝的嫡长之子,更应该积极响应!如今不但满朝文武战意汹涌,江南士子更是群情激愤,万人血书请求兴兵讨伐闯贼替思宗皇帝报仇!”

朱慈烺转过头问马士英,“你怎么看?”

“回陛下,微臣主张对建奴宣战!满清鞑靼才是我大明最大的对手,倘若我们跟李自成拼死一战,到头来却让鞑子坐收渔利,还不如先灭鞑靼,再灭李自成!”见皇帝没有采纳史可法的建议,马士英便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去讲。

朱慈烺未置可否地微眯双眼,直接平躺在椅子上道,“高弘图,你有什么看法?”

“皇上,微臣主和!我们刚刚剿灭张献忠,西征一战,不但国库损耗巨大,湖广直隶两省还征用了十几万的民工押运武器粮草,不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况且大军新兵较多,还需要进一步操练整合,此刻出战恐怕不是最佳时机!”

听完,朱慈烺默然不语,敲了敲桌子又问道,“堵胤锡,你的想法呢?”

堵胤锡沉吟一会,目光有些深邃地说,“陛下,微臣主战,同时对顺清宣战!”

话音一落,满堂皆惊,尤其是史可法,看堵胤锡的眼神都变了,怎么堵大首辅比自己还猛,同时收拾建奴和李闯!

“堵阁老,满清鞑靼可是出了名的骁勇善战,加上李闯的人马,兵力可不下五十万,同时对两大势力宣战我大明如何能扛得住?”

朱慈烺朝高弘图摆了摆手,示意堵胤锡继续说。

“李自成以退为进,从太原撤军,将我们彻底暴露在清军面前,逼我们跟建奴提前决战。多尔衮故意占据道德大义,煽动民意军心,挑起大明跟李自成的矛盾,本质上也是逼我们跟李闯提前决战。”

“总的来说,现在顺清双方都想铆足劲让对方跟大明决战,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如今我们被这两方裹挟,面临的局面的确万分凶险,我们可以同时对两方宣战,发布两份讨逆檄文,把声势做足,但实际上却是宣而不战!”

“现在大明和建奴及李闯是三足鼎立,暂时维持着势力均衡,谁都盼着另外两方打起来,只要我们不动手,臣料建奴和李闯也不会动手。”

“如此一来,不但对百官和百姓有了交代,还得到了休养生息、整军备战的时机!只要能争取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等大军和粮草筹集完备,我们便大事可成!”

“好,就按你说的办!朕决意昭告天下,对建奴和李闯宣战,讨逆檄文由内阁拟写,呈司礼监批红后即发!同时内阁开始筹备北征事宜”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