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宽恕

  • 大新永存
  • 挺之
  • 1718字
  • 2025-01-04 23:08:26

北阙门的雨一直在下,王莽的身影在雨幕中显得格外孤独,衣衫被雨水打湿,紧贴在身上,却仍旧固执地跪在那里,任由雨水冲刷着他脸上的泪痕,整整一晚。

晨光初破晓,北阙大门上还残留着点点雨珠,反射着微弱却清新的光线,四周渐渐恢复了生机,鸟鸣声开始此起彼伏

王莽依旧如雕塑般纹丝不动,只有偶尔因寒冷而微微颤抖的肩头,透露出这一夜的漫长与煎熬。

大门缓缓打开,宋典带着一群宦官们,王莽将扶了起来,腿脚已经麻痹,无法走动,抽离了骨头般软绵绵的。

宋典与几位宦官合力,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王莽的嘴唇也因长时间雨水的浸泡而微微泛紫,缓缓步入大门,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足迹。

昭阳宫内,暖意融融,王莽身上的湿冷形成鲜明对比,被轻轻放置在柔软的织锦地毯上,再换上衣裳,宫内的熏香缓缓弥漫,驱散周身的寒意与一夜的疲惫。

不远处的梳妆台赵合德坐在铜镜前,刘骜手持毛笔,蘸取了调好的石黛,笔尖在水中,轻轻润泽,随后缓缓靠近眉梢,每一笔都轻柔而细腻既,不浓重也不轻浮。

《西京杂记》中形容卓文君眉若远山、脸若芙蓉中可见,“远山”则是汉代一种常见的眉式。其名曰:,远山黛。

刘骜的动作极为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这静谧的时光。一边画眉,一边对着王莽说道:,这是何必呢?陈汤欺骗朕罪有应得,发配到敦煌好好反思。

陛下,知道陈汤有错,臣但愿意这个爵位,换陈汤的自由之身,恳请陛下成全。王莽慢慢的起身,声音略带沙哑的说道。

当最后一笔落下,刘骜放下毛笔,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悠悠的开口说道:,这是又让朕为难啊,你是朕看中的人,将来肯定有委以重任,朕是不忍心废除爵位。

赵合德抬眼望向铜镜中的自己,那对弯弯的眉毛宛如新月,似远山横卧于双眸之上,白皙的脸庞相得益彰,恰似水墨画卷中的一抹淡影端庄与典雅。

王莽深深地行了一礼,额头几乎触碰到冰冷的地砖:,臣只能有负陛下的赏识。

刘骜走上前扶起王莽,语重心长地说道:“爱卿何须如此,朕深知你忠心耿耿,此番陈汤之事,虽有过错,朕已决定,不予深究变为庶民即可,只盼能吸取教训,日后更加谨慎行事。”

王莽眼眶微红,感激涕零:“陛下宽宏大量,臣感激不尽,定当铭记陛下教诲,尽心竭力,以报陛下隆恩。”

刘骜终究还是看在王莽的面子上,放过陈汤。

王莽走了之后此时,赵合德从屏风后走出,声音温婉如玉:陛下仁厚,实乃天下之福,臣妾斗胆说一句,王莽此人,在民间的时候,听过一些风言风语。

刘骜微微皱眉,目光落在赵合德身上,等待继续就说下去。

赵合德微微垂眸,缓缓说道:“臣妾听闻,虽然已经赋闲在家,但在民间广结党羽,暗中图谋不轨。臣妾虽知这些话不可全信,但也不能不防。”

刘骜沉默片刻,这种事从以前他就听说过,才缓缓开口:“合德,王莽是个能干又聪明的人,深知在朝堂上想要站稳脚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党羽,但朕相信他对朝廷的忠诚是毋庸置疑。”

赵合德微微一怔,轻轻点头:“陛下英明,臣妾也只是提醒陛下多加留意罢了。”

刘骜微微一笑,伸手轻轻抚过赵合德的发丝:“总是这么贴心,朕何其有幸。”

虽然是后宫不能干政,赵合德每一次说的话,总能说到心里。

赵合德微微垂首,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红晕,自己刚才的言语虽然隐晦,但却成功引起了刘骜的重视,对王莽产生更多的警惕。

廷尉狱内

牢房内的陈汤浑浑噩噩已经苍老了许多,病怏怏的样子,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一头白发如同冬日初雪,毫无生气地披散在肩头。

牢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狱卒走了进来,冷冷地丢下一句:“你可以走了。”

陈汤缓缓睁开眼睛,揉了揉酸痛的脖颈,起身时才发现双腿早已麻木,几乎站立不稳。

狱卒见状,面无表情地递来一根拐杖。

走出廷尉狱的大门那一刻,陈汤感到一阵刺眼的阳光直射而来,久违的光线让不由自主地眯起双眼。四周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唯有那股清新的空气令感到一丝慰藉。

爷爷,你还好吗?陈轻雪和王寰,跑了过来迎接他。

陈汤眯着眼睛,努力辨认着前方模糊的身影。只见陈轻雪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

一旁的王寰用小手紧紧拽着陈汤的衣角,仰头望着,稚嫩的声音里满是激动:“爷爷,寰儿长大了,以后我来保护你!”

陈汤抱起王寰,粗糙的大手轻轻摩挲着孩子柔软的发丝,眼中满是温柔与慈爱,心被深深触动,轻轻摇晃着王寰,眼中闪烁着泪光,却笑得异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