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放大招

周益民本来是打算吃了饭就赶紧回城里,叫三大爷找陈师傅再做四个压水井的零件,顺便再带点吃的食材回来,家里厨房那点东西,实在做不出什么好菜。

不过,上水村王村长找来,表示也想打猎换粮食。

那就等明天再回去吧!省得到时候又要来回折腾。

另外,很快就天黑了,奶奶也不想他冒险,万一途中遇到歹人,那就麻烦。这吃不饱的时代,有人是会铤而走险的。

老太太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埋怨老支书,村里的事,怎么老找他大孙子?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能干就干,不能干就别干了。

有压水井,用水就是方便。

水缸里已经装满水,奶奶很满意,乐得嘴角一直上扬。

周益民洗了个澡,前世是南方人,一些习惯短时间改不过来。

就是爷爷这里洗澡的环境不太友好。

他寻思着,干脆将爷爷奶奶这里也重新弄一下。除了可以让爷爷奶奶住舒服一点,以后自己也要经常回来的。

于是,他洗了澡后,就跟爷爷商量。

“爷爷,我们屋子右边这里,挨着再盖两间房子怎么样?顺便将老屋子里面也整一下。”周益民开口道。

老爷子一愣,寻思:就算你回来过夜,也够住了呀?

旁边还有个房间是空的呢!

“需要吗?”他问道。

加盖两间房子,还把老屋内部也弄一下,可是要花不少钱的。

他觉得,他们都是老骨头了,也住习惯了这屋子,就没必要再弄。省下那点钱,给大孙子以后养家不好吗?

周益民明白老人家的心理。

看来,又要放大招才行。

“爷爷!以后我可是要经常回来住的,搞好一点嘛!

再说,等你孙子我结婚,你们孙媳妇不得经常回来的?等有了孩子,你们重孙、重孙女是不是也要房间住?这哪住得下?”

老爷子还没说话,老太太就急了。

“对对对,是要把屋子盖大一点,以后可能不够住。”她已经幻想着大孙子给她生一堆的重孙、重孙女。

“那我明天去找人。”老爷子想到未来的孙媳妇,重孙、重孙女,也迫不及待起来。

看来,这一招真的很有效果,周益民屡试不爽。

夜色降临,周益民无聊得只能在逛“商店”。

奶奶举着家里唯一的煤油灯进来,放在周益民的房间。周家庄没有电,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油灯,或者蜡烛。

煤油灯是农村最常见的照明工具了。

就像奶奶拿进来的这一盏,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其灯头以铜制成,而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筒则用玻璃制成。

高级一点的煤油灯,灯头四周又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齿轮。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通过螺纹与灯座相配合,故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

而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筒,便完成点灯的动作。

此外,还有可防风、室外或野外作业用的煤油灯。

这时代的夜生活朴实无华,两夫妻的还有点小节目,其他人早早就睡,省得浪费煤油和蜡烛。

正因为这样,每次村里有放映员来放电影,都会引起全村轰动。

第二天,奶奶蒸了白面馒头,煮了鸡蛋。

这一次,他们没有另外蒸窝窝头,免得周益民看到生气。不过,鸡蛋还是留给了周益民。

奶奶恨不得连牙膏都帮自己大孙子挤好。

吃饱后,周益民就看到爷爷将村里会建房子的人找来,他也凑过去,掏出烟,给大家都分一根。

“哟!大前门,还没抽过这烟呢!益民,你打算怎么建?”周志明没舍得抽,收起来了。

他四十几岁的人了,却跟周益民同辈。

刚才周益民的爷爷,也就是他的叔公,已经告诉他,加盖房子是周益民的意思,所以他干脆询问周益民的想法。

周益民立即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特别是浴室。

周志明默记下来,没有很奇怪,自己这位堂弟自小生活在城里,对住的环境讲究一点,十分正常。

“这么一来,可能就要费点钱了。”

“没关系!志明哥你按照我说的去盖就行,差什么跟我说,我想办法弄回来。对了,多叫几个人来帮忙,尽快搞定,吃饭就在我这里吃。”

“那没问题!”

现在村里谁不知道你家吃得最好?都很羡慕,但不眼红。

“对了,你家横梁备有吗?”

盖房子也就那么几种材料:石头、泥砖、木材、瓦片。

石头是用来砌最下面的房基的,泥砖可以自己用模具去弄,风干就行。木材主要就是做门窗用的木板和房顶的横梁,瓦片得去瓦窑买。

这些材料里面,要求比较高的,就是横梁。不是什么木头都能当横梁的,首先树干要直,木材不容易变形、开裂等。

能当做横梁的木材,一般都比较值钱。

周益民见爷爷摇头,便问道:“谁家有闲置的吗?”

“大春家咯!他家有十几段木头都不错。”

“行,我等会去他家谈。”

周志明想了想,继续说道:“益民,你要是方便的话,搞点水泥、石灰回来。”

石灰石也行,只要高温煅烧,就能成为生石灰,生石灰再加水,就可以变成抹墙的熟石灰了。

“好,我来准备。”周益民揽下来。

这些材料,顾师傅肯定都能备齐。

“那就这么办吧!我先带人去找石头,村里就有闲置的泥砖,你去找老支书说一声,用了多少,以后还回去就可以了。

瓦片不着急,等上梁之后,我再去瓦窑给你挑好的。”

有专门烧瓦的瓦窑,就在周家庄不远,里面的工匠也被称为瓦窑工。别看瓦窑工辛苦,也是很多农民羡慕的工作。

“那就麻烦志明哥了。”

周志明摆摆手,他还得感谢周益民赏饭吃,吃的方面就不说了,肯定比村食堂的好,工钱也比去田里挣工分强得多。

目送走周志明,周益民也跟着出门,直奔大春家。

他不认识大春家,但没关系,来福他们来了,能带路。

盖房子既然是他提出来的,自然就不能太劳烦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