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沙州动荡

“你听说了吗?肃州又大捷了”

“听说了,吐蕃人这是彻底不行了?不是说在肃州的是尚婢婢的一支主力吗?”

“是啊!先前一千多骑兵被歼灭还能理解。这两千多沙州精锐铁甲军是怎么被灭的?就靠着那帮那几百个号官兵和一千来号奴隶兵?”

当捷报传来,一时间整个沙州刺史府议论纷纷。

此时阴府大堂,大家并没有因为捷报欢喜几分,而是面沉如水。

“诸位长辈,此事对我等不妙啊!”

索勋如今已经是豆卢军的军使,掌管一军,已经有上座发言的地位了,他率先说道:

“之前击败吐蕃一千多骑兵,光复玉门县,就已经赏了那个王庸一个肃州长史,康通信一个沙州司马。此番王庸、康通信又击败鄯州铁甲军,收复肃州,这可是泼天的大功啊。这次该如何赏赐?难道要给让王庸去当一州的刺史?

诸位长辈很多人都是沙州名望魁首,十年的起兵准备,诸位都是出过大力的。你们中的很多人,都还只是个县令县尉,六司参军,官职还没王庸一个奴隶高,这公平吗,这有理吗?”

此时一旁的新任沙州录事参军王仲法无奈的说:

“这能有何办法,谁都没想到,吐蕃人牛皮吹得震天响的鄯州铁甲军,竟然全军覆没了!原本以为能拿回玉门县,再从肃州那里要回点人口,已经是大胜了。谁知道这个尚婢婢如此羸弱。唉……现在可好,骑虎难下了。”

索勋焦急地说:“如今我们沙州军内部,到处都是充满着铜臭的粟特人高官。是士农工商,四等阶级。如今咱们沙州都是本末倒置了。前几天我还听到,康家和安家打算撺掇张公,攻打西域。他们眼里根本不是解救百姓,东归大唐。他们只想着开辟商路,赚取钱财!”

听到索勋的话,很多门阀士族的官员都纷纷点头。如今寒门的势头,因为东征军的大捷,越发强劲。

上个月,他们还能安排自家子弟进入起义军任职。如今想再安插人员,就会遭到那些商人和小地主出身的官员的强烈阻拦。

双方矛盾本来就已经产生了。如今王庸东征军的大胜,让他们更加惶恐。

尤其是他们害怕,王庸此番耀眼的表现,会使像王庸这样的奴隶、佃户、农奴出身的人,以后也能进入官场分一杯羹。

门阀士族跟粟特商人和小地主,多少还有些共同语言;可跟这些无产者,他们是门阀士族天生的死对头。

此时一个士族官员说道:“不行,我们必须做些什么,至少这王庸不能升了,要不弱化他的功劳?不给官?”

另一人则反驳说:“怎么弱化啊?灭了一千人,给了长史,灭了两千人反而不给官,合适吗?要是开了这个口子,以后我们的人立了功,对方也可以这样明目张胆的做了。”

“那你说怎么办?本来还指望虎贲军过去捞些功劳。这些可好了,估计去了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肃州可就都是寒门出身的人了!”

大家纷纷吵了起来,阴府大堂此时乱成了一锅粥。

阴公遂此时咳了一声,大声说道:“安静!”

众人此时皆不敢在说话。

阴公遂说:“你们真是死脑筋。功劳抹去不,让对方犯点错不就好了。”

一个士族官员问到:“可是阴公,王庸远在肃州,如何让他们犯错啊?”

阴公遂笑着说:“你们还真是笨。只要多思考,办法总比困难多。王庸他虽然在肃州,但是他的老娘和妹子,还有他的赤心卫,不都在沙州吗?让他们犯点错不难吧。到时候你们借机向王庸发难,不就好了?”

顿时在场的所有人恍然大悟:“阴公高见!”

阴公遂无奈的摇了摇头:“多动动脑子。王庸他们立功的事情,没必要刻意为难。反而落下把柄。好了,都下去想想有什么法子,我们明日再议论此事。”

几家欢喜几家优。此番最开心的就是当属赤心卫的乡亲。

随着捷报回来的,还有辎重队运回来的一些家书。目前赤心卫最初的40勇士,如今只有1个重伤,7个轻伤。没有一个人牺牲。

大家都收到了王庸代笔写的简短家书。

村里人大多几乎都不识字,而康太清是赤心卫五村识字最多的人。

于是所有人就坐在赤心村的老榆树下,听康太清念着一份份家书。而下面的打谷场上,五村的乡亲们都聚集到了一起,有说有笑的听着。

自从赤心营出征,这已经成了赤心卫乡亲们的定期的活动。

康太清低头看了一下落款,然后乐呵呵的喊道:“这一份是刘二有的!二有他婆娘!”

“诶!”刘二有的妻子领着孩子,一路兴奋的坐到第一排,欢欣鼓舞:“在呢在呢!老太公,您快点念吧。”

康太清于是念叨:“吾妻,近来如何,孩子们可还乖巧?我现在在玉门县,很是想你。”

“奥哟!!!!”听到这里,整个打谷场爆发大家起哄的笑声。

刘二有的妻子一下脸红了,一只手捂着脸,一只手胡乱推开起哄的小姐妹:“这死鬼,也不知道害臊。”

大家笑过后,康太清继续念到:“以前最远只到过州城里,如今行军八百里,我才知道天下这般大。去了别的城市,我才知道我为何而战。

玉门的百姓,遭受了吐蕃人的数次劫掠,几乎家家有丧事,人人披孝衣。而当我们光复了玉门,一个老翁,痛哭流涕的拉着我的衣袖,对我说:要是我们早一点来,他的孙女就不会受辱而死了。

这一刻我明白了二庸子说的那些话。我们现在四处作战,就是为了这样悲剧,不会发生在你和我们孩子身上。

三娘,你不用担心,二庸子很会打仗。我们数次以少胜多,击败了吐蕃人。如今我已经是副将了,带着500号人,我还杀了七个吐蕃人,估计有140亩地了。这次回去,咱家可能就要当小地主了,你记得找大兄,让他提前说好一些佃户,可能还要有些地还要开荒,别到时候就我俩去开荒,那就头疼了。”

康通信念完信,就把信给了刘二有的妻子,刘二有妻子接过后,很是珍视,规规整整的收了起来。这份信虽然是王庸代笔,但是信的末尾有刘二有的签名。最重要的是刘二有的思念。

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刘二有安全的象征,也是未来好日子的象征。

就在此时,一个赤心卫的村民跑了过来,喊道:“太公!太公!大有和王家的护卫又起冲突了!就快打起来了。您快去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