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

自序:一个心地善良,思维入流,纵使有远见目光,却总是功败垂成!他自少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不屈不挠,情感坎坷,以己之力不断与命运抗争……总以心存向阳之态,屡败屡战,千百次的捶打,人生世上走一遭,只求无悔此心,无憾此世。心愿未了,谨以此书献祭:一个孤独的孤行者的心路挣扎史。

第一章:童年的家族背景

故事的主人公姓朱名字永学,积字辈,主人公出生于1971年十二月二十二(农历)辰时出生,并且是当天母亲从娘家(浩坑村)翻山越岭走回来的。回家的当天天下着小雪,到家上午9点左右就生产了,是他的小姨陪着回来的,当时请了村子一个叫彩虹的本族婶子和我小姨帮产的,所以有时候小姨开玩笑说,外孙是姨娘接产的,那时,母亲21岁,在他之前19岁时生了大女叫瑞琴。

母亲18岁时嫁到我家,当时我父朱观明,30岁比我妈整整大(一转)12岁,在当时用现在20世纪的话来说,也算是晚婚了。这婚结的也够艰辛了,我父亲当时是用其三兄弟的名义修了房子以后才娶了母亲,房子是三兄弟的,大伯叫荣华,为了活路,和减轻家庭负担,出去当了志愿军,是一名汽车兵,曾去抗美援朝运过物资。他出钱,我父亲出力硬是用自己的体力和勒劳,据说房子的木料及其它材料,都是我父亲亲手肩扛手拉完成的,硬是用辛劳和不要命的体力劳作,抵消了房子的份额钱。父亲身高一米七几,比主人公身高还高一些,但主人公身高在1米68左右,没有长高是有原因的,在后续另作陈述。

房子竣工后,父亲分的三间房,大伯三间小叔两间,房子属于砖木混合结构,楼上楼下共8间房中间一个堂屋,小叔1963年,因家境贫寒,为了自己以后的前途,执意在1963年的冬季也去当兵了,凭着要嘛活着荣光回来,要不死在战场为家族争光的信念,其实也就是为了找一条活路。

这在当时刚解放不久的情况下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因为当兵意味着会随时“光荣”,当时父辈兄弟姐妹共六人,四兄弟两姐妹,父亲排行老四,上有两姐一哥下还有两弟。其中最小的小弟(观大)在一次和父亲守玉米山时,因饥饿而烤玉米棒时不幸引起火烧守山棚子,不幸遇难,我的奶奶是隔壁邻村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嫁给我爷爷,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也算是门当户对,他奶奶是真正的三寸金莲,大家闺秀,人也清秀靓丽能干,家里的事物在奶奶操持下,井井有条,因我爷爷上上代在家族中,还算是有些实力的,每年的武当山及其它寺庙的僧道信徒们来村里,首先是来他家拜访,才能进得祠堂去办事的,据父辈们传下话讲,整个祠堂在我村子里,我家就单独占了一个角1/4吧,在村子里还算是有些威望。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