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期间,我们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能源电池兼具资源、环境和安全三重属性,在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做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是缓解资源约束瓶颈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全产业链深度脱碳的基础保障。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新能源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不断完善顶层管理机制,地方主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政策,行业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一是陆续出台多项回收利用管理举措,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政策管理体系;二是推动动力电池全国统一编码,并建立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实现可追溯车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监管;三是培育遴选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形成可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废旧电池回收处置需求的综合利用能力;四是指导相关企业配套设立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应收尽收,回收步伐明显加快。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应聚焦产业发展新技术和新态势,不断推动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撰写的《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系统总结了2022年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新进展和新变化,重点剖析存在的问题,把握产业发展脉搏,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为政策决策、行业研究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本年度报告由总报告、政策法规、产业发展、数据应用、创新发展、成果借鉴、专家视点及附录八个部分组成,涵盖内容全面、数据信息丰富、分析论证扎实,研究亮点鲜明。

总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新能源电池产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重点评析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效和面临的问题挑战,阐明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在管理举措、标准体系、技术装备、行业竞争、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聚焦当前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发展短板,并借鉴国内外优秀发展模式,为产业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

分章节来看,第2章总结并归纳分析了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相关政策标准发布实施情况,分析表明我国政策和标准发布实施进度与国内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进程正协同推进。第3章继续拓展数据维度,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全貌,系统性地总结我国新能源电池从上游材料端到中游应用端、再到下游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第4章依托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及国家监管平台数据,重点分析了我国车用动力电池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技术发展等情况,同时结合车辆运行数据,构建退役预测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模型化计算,得到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历史及未来退役量精准化预测分析结果。第5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加强对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先进技术现状和未来技术路线的分析研究,增加对关键环节设施设备技术进展的梳理,也总结对比了四种不同回收主体商业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势。第6章通过深入剖析我国典型地区及优秀企业在新能源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领域试点示范采取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推广成果,给予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借鉴经验,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另外,第7章继续围绕发展趋势、政策导向、技术发展及商业模式等几个方面,收录十位行业专家的精彩评述,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为广大行业人士提供学习参考的平台。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的出版,离不开行业专家、合作伙伴的支持。在报告编撰的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贵州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蔚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绿能环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宇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伟翔众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者、专家和相关学者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希望报告能够持续为政府部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机构、科研院所和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基础信息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作者经验水平有限,报告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