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
上午刚过九点。
姑妈、小姨们也都过来家里拜年了。
一大早苏精诚就被老妈拽了起来,早早洗漱好,在家候着。
不是相亲,胜似相亲。
两个小萌娃则是跟在苏精诚的屁股后面,走哪儿跟哪儿,比跟屁虫还要会跟。
“舅舅,你为什么一大早起来就没有笑容了啊?”
小米粒看着坐在椅子上,双手托着下巴的苏精诚,没有任何的精神,也有模有样的学着,细腻的小手托着下巴,叹了口气,好奇的问道。
哎~~......小木薯则是坐在后院门槛上,学着俩大只叹气,但是他坐着的身子有些不稳当,双脚左右摆来摆去,可爱的不行。
“大概是没睡饱吧。”
“没睡饱,那~~一会你多吃点,吃饱就好啦。”
“好!”
苏精诚很无奈,在想着怎么“对付”七大姑八大姨,毕竟这些七大姑八大姨,除了农事、渔事,更多的时间也都是在村口的大榕树下乘凉。
自然是各种唠嗑,东家长西家短的,十里八村的八卦,没有不知晓的。
谁家有水灵的姑娘,也是如数家珍。
所以这才是让苏精诚最头疼的事情,想要逃,但是母亲大人的魔爪笼罩着,根本没有任何的机会。
唯一的破局方式。
那就是遵命。
“大姐,来了啊。”老妈正在摆弄餐桌上碗筷,听到了笑声,大姑妈带着孙女、孙子,满是笑容的走了进来。
“兰女啊,今天的菜这么丰盛啊!你这不得一大早就要起来忙活了!也真是够辛苦的,两个小子也不知道给你领个儿媳妇回来帮忙,真是的。”大姑妈怪心疼的看着苏母说道。
“欸,阿灿明年就结婚了,小诚我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等一下你们二姐、三姐她们说说吧。”老妈叹了口气,微微苦着脸说道。
“好好,回头我多劝劝他,我先去上香了。”大姑妈笑了笑,旋即又对着两个孙子说道,“你们去找小叔玩玩玩去。”
“好!”
“好!”
在后院檐下的苏精诚,扶了扶额头,脑壳疼。
“小诚,小诚,你大姑来了,在后院做什么,赶紧带着米粒和木薯他们出来吃饭了。”老妈在屋内喊道。
“好,这就来,走咯,吃饭去。”
“好!”
苏精诚从后院走了过来,正好大姑妈的孙子、孙女也看到了他,“你们怎么也来了,爸妈今天不来吗?”
“小叔!爸妈今天没空过来了,我和妹妹一起来。”
“哦~,这样子啊,那就坐着吃饭吧。”
“好!”
苏精诚看了一眼正在上香的大姑妈,满是笑容的说道,“姑妈,今年你来的最早了!”
“急啊,二十八九赶圩的时候,你妈都催我早点过来了,我可不敢慢了,不然她又得唠叨我了。”说着,大姑妈话锋一转,笑着问道,“你大哥都准备结婚了,你也得抓紧了。”
“呃~,好,我在努力了,忙完了赶紧吃饭,赶紧吃饭。”苏精诚赶忙让大姑妈上桌吃饭,自己则是去厨房帮忙将菜都端了上来。
刚走进厨房没多久,就听到大厅中吵嚷的声音更加热络了。
老爸也从屋子里出来。
哎~
苏精诚在心中叹了一下,这一下所有亲戚都来咯,而且大哥早上的时候去嫂子家,等下午的时候再一起回来,这修罗场,唯有他独自面对。
虽然大哥也是坑货,肯定不会帮他说话,反而还会冷不丁放来一下,但是......算了,没有但是......
“妈妈!”
苏精诚端着清蒸的桂花鱼走出厨房,就看到小米粒欢快的跑向老姐,小木薯跟在后边。
“主菜来了!”
“小诚啊,那么多菜够吃了,让你妈别忙活了,赶紧出来吃饭!”小姨催促的说道。
“小姨,我可说不动老妈,你还是自己去喊她吧。”苏精诚笑呵呵的说道。
“还有你,也别忙了,赶紧坐下来吃饭!”二姑妈抬手让苏精诚坐下。
“呃~,好!”
这时候,小姨已经从厨房将老妈拉了出来,边走边搓着手,“饭,等会就好了,那你等会再去看,着什么急啊!赶紧的,这大过年的,还这么忙活。”
“好好好,听你的!”老妈被小姨拉扯的无奈,只能坐了下来吃饭。
“小米粒,你坐舅舅旁边。”老姐安排道。
“好!”小米粒乖巧的坐在苏精诚旁边。
苏精诚看着这一幕怪怪的,七大姑八大姨坐在对面,像是审犯人笑呵呵的看着他,让他有些坐立不安,如坐针毡,刺挠的不行。
“这时候,我是不是应该背对众生啊?”苏精诚心中想道。
“大家吃饭,别都坐着,一会不还得要去好些地方拜年,别浪费时间了。”苏忠华爽朗的说道。
顿时,大家有说有笑的动筷子吃东西。
“兰女,桂花鱼蒸的越来越好吃了!这个味道绝对可以了,禅城的国营饭店都不够你蒸的好吃!”二姑妈夹了一块桂花鱼吃,眼睛一亮,当即夸赞道。
“二姐,我哪有这种厨艺啊,这鱼是小诚蒸的,很好吃吧!”老妈也忍不住的夸赞道。
“好啊!小诚去羊城回来厨艺变得这么好了啊!我可是记得,他去羊城之前,别说做饭了,平常都不怎么爱跟我说话吧?看吧,现在都开朗了很多啊。”
二姑妈看着苏精诚,也满是笑容的说道,“是改变了很多哦,但是你们看看现在这么大人,谁个不都是娶妻生子了,这不行啊,小诚,你可要加把劲了!”
......苏精诚淡然一笑,可不敢搭话,但是心中也腹诽,“二姑妈,你这话题转的未免有些太生硬了吧?”
“小诚,你听到了没?要加把劲了,不然下次回来的时候,你就要给你大哥带孩子了!”老妈逮到机会,可不会放过他,旋即又继续说道,“不过,我说啊,让这小子自己找,肯定是没机会了,你们村子里或者有亲戚,家里有水灵的姑娘,倒是可以推荐过来!”
“兰女,你说这话,可算说到了点上,我们村倒是有个水灵的姑娘,长相周正,干活又勤劳,而且家里包个鱼塘,家庭还是不差的,我倒是可以介绍介绍一下的。”大姑妈兴奋的说道。
“不然的话,供销社哪个燕华姐的女儿啊,刚去了禅城国营厂上班,小诚又是大学老师,,跟小诚也是登对,你看看行不行,我回头跟燕华姐说一下。”二姑妈说的更来劲了,笑的合不拢嘴。
“我们村里也有个女娃,听说懂点医,长的高挑,哎哟喂,那屁股可大了,指定能生个一箩筐男娃,嫁给小诚再合适不过了......”小姨就更加夸张了,惹得在场的大人猛地笑。
“唉,那么多小孩在这,别说这个,就说女娃长的好就行了!”老妈叮嘱了一声。
“好好好!”
小米粒看着苏精诚模样,好奇的看着在场所有人,满是疑惑的问道,“为什么屁股大生男娃啊?”
顿时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小米粒不知所云,也跟着笑嘻嘻的起来。
苏精诚越听越离谱,额头布满了黑线......这个家啊,他是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小诚,你怎么看?”
“妈,这个,这个......你就那么不相信我啊!等大哥结婚的时候,我指定给你带个儿媳妇回来,好不好!”苏精诚再次打包票。
不然呢?
七大姑八大姨都是村子里,火力最凶猛的存在,要是有任何的松口,或者说“不”字,那么接下来肯定又是一场恐怖的暴风骤雨。
“你们看哈,你们也都听到了,这可是小诚自己说的,要是等阿灿结婚了,还不带儿媳妇回家,那你不是跑山,就要游西江了!”老妈很满意的说道。
“欸欸,今天拜年大家开心就好了!小诚心里有数的,他爷爷都不操心,你们瞎操心什么呐?”苏忠华赶忙让这些大姐、小姨们打住,不然真的成相亲专场了。
苏精诚在底下给老爸竖起大拇指,还得是亲爹啊。
“那我再祝舅舅,早生贵子!”小米粒兴奋的说道。
“舅~~舅,早生贵子!”
小木薯吃着桂花鱼,吃的满脸都是,但是听到姐姐兴奋的说道,也不忘拍马屁的附和,奶声奶气的说道。
哈哈哈哈~~~
顿时。
在场的众人也都开怀大笑起来,家中的气氛也更加欢乐,充满了年味以及喜庆。
当然。
苏精诚也成功的逃过修罗场,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未来的这几天,终于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了。
......
初五。
燕桥村。
苏精诚一家人回村拜祖。
今天非凡的热闹,尚未回到村子中,就已经听到了密集的炮竹声音以及擂鼓舞狮的声音,令人振奋人心。
入村。
必须经过一座古木桥--燕桥,也是村子的由来。
长锁燕桥,也是旧时入村的唯一出入口。
站在桥边。
苏精诚也回忆起原主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调皮捣蛋,非常的贪玩,经过燕桥的时候,没少滑倒跌落入水中,想来也忍不住自嘲一笑。
看着桥柱顶端绑着红布,前方有舞狮队伍,正在蹦、跃、跳的被引导过燕桥,周围许多的人都在围观,又有本村的,也有兄弟村,亦有外村的,几乎都来凑热闹的。
这是多年来的老传统了。
燕桥村,可以追溯的时间很长,在明朝时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着清末时期的古建筑群落,也成为了九江公社最灿烂的风景线。
经过燕桥。
苏精诚的目光落在村子里标志性百年古榕树上。
村子里的人都喜欢称之为“榕祖公”,也叫做“国事榕”,这是村中老人的智慧,效仿古老“结绳记事”的方式,每当有国家大事发生的时候,就把榕树的分枝或气根引到土地上,让它再长成新的一棵树。
一树成林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
“小时候,可是没少在榕祖公下瞎玩啊。”苏精诚淡然的说了一句,旋即又继续朝前走去,老爸、老妈以及老哥则是遇见了老友,各自都散开了。
一入燕桥,必行正道
“燕桥正道”是村里的中轴线,也是村民和外来人入村的必经之路,踩着青砖,看着斜落的阳光,步步的走进村子中,也想起了爷爷小时候,总是喜欢自己的手,慢悠悠的走过“燕桥正道”。
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是。
那天他从医馆翻墙出去上山玩,也打翻了打坏了不少药壶,让不少患者吃不上药,其中有名患者,也因此病重,差点故去,虽然后来还是被爷爷治好了。
但是那天爷爷亲自上山找他,也不打他,更不会大声骂他,而是带着他回村。
爷爷牵着慢慢的走过“燕桥正道”,一直到走了宗祠,上香拜祖之后。
爷爷语重心长的说道,“小诚,我们苏精诚先辈都是中医,端了碗饭便不能放下了,你要记住一句话,要走正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我们苏家的责任,懂吗?”
他羞愧的低头,泣不成声。
“爷爷......”
苏精诚低语,目光落在燕桥正道上,背着手,想起爷爷的身影,慢悠悠走在“正道”上,一直到走到了尽头,周围也有许多的人。
也有同村熟知的人,跟着他打招呼,或者笑笑一下。
他慢悠悠的在村子逛着,经过“旌表节孝”牌坊,又走到了“兰桂坊”......
嗯。
港岛的兰桂坊,正是由他们村子的兰桂坊引用过去的。
最终走到了宗祠。
苏精诚看了许多同村人上香,也看到苏精武、小青山也都在,他也走进宗祠上香,在牌位上看到了家中先辈的牌位,也是排在前列。
“小诚哥,今天好多人啊!好像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了,太热闹了。”小青山兴奋的说道。
“是啊。”
“你们两个还聊什么呢?赶去看看舞狮、游街活动了。”苏精武兴奋的说道。
这些都是南方的传统。
所以非常的隆重且热闹,几乎吸引了周边的许多人过来看。
“好!”
苏精诚、苏精武以及小青山融入大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村里人,穿着古代服饰,带着各种大佛头,举着令旗,兴奋跟着队伍,非常的令人兴奋。
特别是擂鼓的人,敲着七星点鼓,随着鼓声律动,牵动每个人心,激情澎湃,酣畅淋漓。
一直到了下午两点,这才开席吃饭。
因为不请那么多人,所以许多外人也都散去,只剩下同村的人在开席吃饭。
饭前有族老出来说话,无非是讲年轻人要团结,在外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之类的话语,而后大手一挥,开饭了,年轻人起哄者,然后大家一起吃饭。
饭毕之后。
苏精诚一家子人回去了。
......
初六早上。
医馆、邮局以及各行业也陆续开始忙活回来。
但是按照传统来说,不过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大家都无心上班,这是华夏人的默契,不成文的规定。
苏精诚在医馆。
邮递员又给他送来了学校的信,也是何教授写给他的信。
信件的主要内容是,
拟定2月8日(农历十二)早上9:00,在羊城中医学院大礼堂,召开关于《伤寒论选读》校内研讨会......参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