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宣布新政策

徐邈接连宣布完两个政令,之前跃跃欲试的那些小氏族,脸色纷纷变得难看起来。

公孙瓒前脚刚把蓟县的那些大氏族杀了个干净。

他们这些小氏族终于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

小氏族想要崛起,除了族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多以外,还需要的就是大量的财力支持。

维系关系、通婚、招揽豪杰,这些都需要大量钱财。

东汉以及往后的朝代,积累财富的手段全都是通过田地里种出的粮食,进行基础的财富积累。

有了田地兜底,他们就能用大量的粮食换钱。

氏族再用这些钱去搞一些手工业,毕竟现在东汉的手工业与后世相比,并没有那么发达。

加上对商人的不重视,真正掌握财富的人,实际上是那些商人。

徐邈接连颁布的政令,算是直接把那些小氏族,积累财富扩大家族的机会彻底堵死。

高台上的公孙瓒也注意到了这些人。

氏族这个玩意,无论是以后什么朝代,那都是一个大毒瘤。

而氏族发展到最后,结果就是财阀。

不过公孙瓒也不算是完全把这些人的活路堵死,只是看这些小氏族中有没有聪明人而已。

徐邈接着又说道。

“三!从今日起,税收改为收田地税,即县衙只认田地,手中有几块田地,就要交多少税,除天灾,战乱以外,无论是否耕种都要上交一定量的粮食。除此之外,开垦出来的新田,头一年无需交税,若是想要出售开垦出来的新田,县衙会以市场上公道的价格收购。”

徐邈这句话,之前脸色难看的氏族,脸上立马变成了一副庆幸的表情。

之前朝廷的税收,都是按照人头收,也就是不管你有没有收入都要交税。

这样税收看起来多,其实只会让百姓过得更苦。

百姓手中没钱,根本就没办法推动。

地方变得富有起来,百姓富有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他们谁还会去造反?

造反那都是活不下去了,造不造反都是死,横竖都是一死,不如直接造反,大家都别好过。

“四!手工业者,若是在县衙承办的工坊内做工,月底会从收入或是日结收入中,扣除税收,每一笔扣除的税收,都会在雇佣文书中写明,并做文字记录画押确认。”

徐邈说出这个政令,铁匠等手艺人,一个个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

像他们这些手艺人,平时除了靠手艺,换些钱财以外,他们交税的方式就是免费服徭役。

服徭役期间,这些手艺人,还要自理吃食,这就导致手艺人的收益往往并不高。

现在帮县衙的工坊做事,除了有钱拿,还能用钱抵消徭役,手艺人们也没有什么不满意。

用钱交税,总比免费服徭役要好。

“五!商人每次交易,需要将货单交于县衙,由县衙进行核对后,在县衙规定的地方,再由县衙人监督进行交易,交易的每一笔县衙都要收取费用。”

栅栏外,几个身上穿着深色粗布直裾,头上扎着小巾的男子,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这道政令是什么意思?”

“不好说,每一笔交易都要在县衙监督下进行,那岂不是县衙什么都知道了,我们还怎么从中获得暴利?”

“对,我们走南闯北,一路辛苦也就是为了那点钱,现在县衙这么做,这是不给我们活路!”

……

公孙瓒也注意到了那几个扎堆在一起,小声议论的人。

宣读完政令的徐邈合上竹简,朝着公孙瓒一拱手。

“大人,宣读完毕。”

公孙瓒点头,看向关羽。

“云长,等会把那几个人给我带来。”

关羽顺着公孙瓒的目光,看向那几个扎堆议论的商人。

“绑来还是请来?”

公孙瓒又看了眼那几个商人。

这几个商人像是已经察觉到,被自己目光注意,纷纷低头闭嘴。

“合作就请过来,不合作就告诉他们,合作双赢,不合作,他们就是传统张纯的反贼!”

张飞点头,转身下了高台。

徐邈也看了眼那几个已经开始往外移动的商人,转头看向公孙瓒。

“大人,如此不太好吧?”

公孙瓒走到徐邈身旁。

“景山,从穷人身上捞钱,只会把他们逼造反,只有从富人手上捞钱,除了能得到钱以外,还能让他们知道,想赚钱只能靠你。”

徐邈脸上挂着不解,可还是朝着公孙瓒一拱手。

“喏!”

公孙瓒无奈的摇了摇头,在徐邈肩上拍了拍。

“多看看,你就明白了!”

公孙瓒与徐邈一起走下高台。

二人刚走下高台,就有士兵来到公孙瓒面前。

“大人,有人要见你们。”

已经接过缰绳的公孙瓒眉头一皱。

“谁?”

士兵抬头看向公孙瓒。

“是蓟县的一些代表。”

公孙瓒眉头皱的更紧。

曾经涿县的丘齐就是涿县百姓的代表。

只是这人读书已经把脑子读坏了,这种人还是早点入土为安的好。

“带他们过来。”

士兵拱手退下,没一会士兵就带着七个人朝公孙瓒这边走来。

看到这些人,公孙瓒瞳孔收缩了一下。

士兵身后跟着的七人中,居然有两个女性。

而老者只有两个,其中有三个人,很明显能看到那带着肱二头肌的臂膀,以及坚如般石的胸肌。

东汉时期,这种和朝廷沟通的事情,通常都是由城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前来。

或者是有些威望的男子前来。

现在出现的这人中,那两个女性,应该是能熟练操纵织机的女工。

至于那两个臂膀粗壮的中年人,看样子应该是蓟县的铁匠。

那两个老者,看那皮肤黝黑,握在木杖上的手上粗糙的皮肤,就能看出他们应该是耕种的农户。

七人走到公孙瓒面前,男子朝着拱手,女性朝着公孙瓒微微欠身。

“见过公孙大人。”

公孙瓒点头。

“你们有什么诉求?”

两位老者直起身看向公孙瓒。

“大人,老朽名叫叶博,是蓟县附近的农户,想问问这个租种田地的价格和租子。”

公孙瓒看向面开口提问的叶博。

叶博头发已经花白,手中拿着一根枯木做成的手杖。

“租种的田地,按照田地的等级,会有明确的粮税数字。”

叶博眉毛挑了一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