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过简略版中华上下五千年。
故此,差不多也知道了历史的进程,但是对于唐史的详细过程,还是知之甚少。
李世民一时间也没想起来,要看一看唐史。
只是顺着李易的思路,先是被科普了大地是一个球,又科普了太阳系和宇宙。
总之一顿科普之后。
李世民想起来,自己最应该看的还是昨日看到的那个电视。
那里有着玄武门之变,也有着后来发生的一些事,其中暗含着治国理政之策。
这才是自己最需要看的内容。
李易也想要通过贞观之治了解一下唐史。
以前看,是为了回顾经典。
现在看,那就是以一个研究者的态度看了。
李易还拿出手机,在拼夕夕上面下单了《旧唐书》,打算以后让李世民带回去看。
又下单了一个世界地图,可以挂起来的那种。
想了想,最后又下单了一个反曲弓套装。
而李世民已经看完了22集,李幼良谋反被赐死、长孙安业寻找新的靠山、马周告发党仁弘。
接着又是23集,封德彝病逝,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刘德裕、元弘善和长孙安业相继被捕,李孝常被斩首。
而这些在他所在的大唐,还并未发生呢。
随后又是24集,李世民对朝堂之上的官吏进行考核,有意清除原本属于太上皇李渊的旧臣。
这些内容,也给了李世民不少启发,更是让他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
以前,他以为这是俯瞰芸芸众生。
现在才明白,这是千年之后的人,寻找了一些演员,把唐史以这种形式表演出来。
就好像是手机录像一样,直接记录,最后通过眼前的黑框框播放出来。
很神奇。
李易打了个哈欠。
不知不觉,陪着李世民看贞观之治,已经看到了十二点多。
马上就要一点了啊。
25集的开头自动略过,正剧马上开始。
李易刚想说,让李世民自己继续接着看,他打算去休息了。
结果,一扭头,还没开口。
就看到‘嗖’的一下。
坐在沙发上的李世民……消失不见了。
而落在客厅中的那黄金龙椅也不见了。
“靠!”
“又来这一套。”
大晚上的,多少有一点儿渗人。
李易连忙起身,走到狗窝,抱着已经睡着了的包子,走进了卧室。
可是,不过一会儿,就睡着了。
……
贞观元年、三月初五未时初。
封德彝、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叔宝、温彦博、王珪、崔仁师等,已经等了三个时辰。
直接在显德殿吃了点午膳,等待着李世民从仙山归来。
也就在有一些大臣,已经忍不住,开始打瞌睡的时候。
‘嗖’的一声。
李世民和御座一起又出现在大殿上。
陛下,回来了!
众人连忙施礼,激动道:“恭迎陛下!”
李世民回过神来,环视了一眼。
看了看大殿外的天空。
千年之后的世界是晚上,而他的大唐却是白日。
当真是神奇。
不管那世界是千年之后的世界,还是仙山。
如今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重要的是该如何利用此番际遇,治疗长孙皇后的病,不让她于贞观十年病逝,也要教育好李承乾,不让他有谋反之心,破除玄武门继承法的诅咒,保大唐基业不被武氏夺走。
李世民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心情,目光如火,沉声道:“免礼!”
诸位大臣们起身,一个一个都是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
他们也都是亲眼见到了李世民消失不见,等过了三个时辰,才再一次回到这显德殿。
陛下被仙人相召,前往仙山。
这事儿肯定是坐实了。
李世民开口道:“此番,朕又得仙人指点。”
他一开口。
大臣们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仙人有言,朝堂之上的在朝官吏良莠不齐,故此,应该举行一次严格的考核。”
“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再任用。”
“如此,可让政令清明,有才者居之官位,不会再有碌碌无为之辈占着官位却不作为,甚至是乱作为,扰乱了朝堂,祸乱朝纲!”
这是李世民在看完那电视之后,学到的。
等到他突然直接回到这显德殿上,看着封德彝、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
脑海中很快就浮现出来的一策。
借助此法,清除一部分由父皇提拔起来的官吏,好给秦王府的那些旧臣们一个位置。
用自己的人,才更为放心。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一听,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
当即站出来支持。
“陛下圣明,臣以为此乃良策,应当尽快实行。”
而裴寂、王珪、崔仁师、崔敦礼等人也明白,这一场考核,应该是陛下有意为之。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裴寂这位当朝司空,在李世民行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之后,还没能认清事实,握着手中的权柄不放,只会引火上身。
王珪等人很快就和裴寂划清了界限,以免殃及鱼池。
所以,他们也站出来表示支持对在朝官吏举行一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任用。
因为少了他们,也就空出来一些位置。
这些位置,也能有他们一份儿啊。
毕竟,如今天下读书人,若论德才兼备者,还是要从世家子中找。
裴寂一听,就慌了。
“陛下,臣闻治国者,首在安民;安民之道,在于选贤与能。然则,考核百官,虽为整肃纲纪之要务,然时机与方式亦需审慎考量。
“今陛下初登大宝,万机待理,百废待兴,国家亟需稳定与和谐。若骤然行此严考,恐引起朝野震动,官员人心惶惶,不利于朝政之平稳过渡。”
“再者,考核之事,重在公正无私,需有详尽之标准与严谨之程序。若仓促行之,难免有偏颇之处,或致贤才受屈,奸佞得逞,反而不利于朝廷选拔真正能为国家效力之人。”
“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先立规矩,明法度,使百官知所遵循,而后徐图考核之事,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故臣斗胆进言,望陛下暂缓此议,先致力于国之大计,民生之要务,待时机成熟,再行考核,则朝纲可正,百姓可安,国家长治久安可期也。”
李世民微微眯着双眼,看着裴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