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阴山
- 末日航海:我打造诺亚方舟
- 莫要不要
- 2007字
- 2025-01-11 23:04:54
舰队抵达阴山山脉后,在方烨的指示下,迅速展开侦测以了解周围环境。
侦测的重点在于确认该区域是否存在地热裂缝,以及周围生物群落的情况。
没有地热裂缝,意味着该地区地震现象较少,地震发生的频率较低。
而评估生物群落,则是为了确保基地周围不存在会威胁基地安全的生物。
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测,舰队并未发现地热裂缝,也未发现强大的生物栖息于此。
此外,由于该地区缺乏地热,地热植物群落不存在,周围生物的密度也非常低。
这对方烨而言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在此建立基地将面临较小的生物威胁。
至此,方烨决定在阴山建造基地。
选址确定后,他着手准备打造水下密封舱。
随着地球再次陷入极夜,狂暴的影子雨滴即将来临,这种时期远离各大港口的风险不小。
不过,方烨的水下潜艇舰队在机动性和战斗能力方面表现尚可,勉强能够执行任务。
然而,若破浪号在海洋中遭遇生物围攻,将无处可逃。
因此,在接下来的计划中,方烨只能依靠自己的水下舰队。
打造水下密封舱所需的钛金属原料可以通过挖矿获得,其余材料也相对容易找到。
唯一的难题在于高压玻璃的制造。
失去港口基地后,方烨唯一能够生产高压玻璃的地方就是破浪号。
然而,随着破浪号上的人口增加,加之需要应对海啸,制造高压玻璃的效率和质量都明显下降。
鉴于此,方烨决定放弃使用玻璃的密封舱,转而制作全金属密封舱。
在极夜的第二和第三天,方烨全力以赴地准备建筑材料。
幸运的是,他在极夜到来之前就已开始筹备水下密封舱的组件。
经过不懈努力,到极夜的第三天,方烨终于备齐了第一个水下密封舱的所有材料。
除了密封舱的材料外,方烨手中的工作台也在这段时间加紧制造基地的支柱。
每个密封舱下方都将配备三根支柱,用于支撑整个结构。
为了防范地震引发的倒塌,这些支柱采用了特殊设计。
一旦出现地震或地陷,支柱会自动脱离密封舱。
在支柱脱离后,连接部位将出现三个大型涡轮机,为密封舱提供临时浮力,确保在地震中不受影响。
不过,这些涡轮机只能在短时间内支撑密封舱的漂浮,主要用于应急。
携带着建造第一个密封舱的材料,方烨驾驭另一艘自主驾驶的海虾号前往阴山山脉。
他计划打造的第一个密封舱是中型规格,长20米,宽15米,高8米。
舱内配备了一个长宽各5米、高3米的大型气闸舱,以便大型货物的进出。
除此之外,中型密封舱还设有8个舱室连接点,可以连接外部气闸舱或与其他密封舱对接。
一旦这个中型密封舱建成,方烨计划以其为核心,逐步扩展水下基地。
他在阴山山脉中选择的建造地点是一片谷地,位于阴山山脉中央。
因为阴山周围并未有地热裂缝,加上水深超过两千米,没有任何植物在这生存。
这也间接导致本该长满植株的山峰,只剩下一地荒芜,只有一些路过此地的生物。
方烨选择的建造地点,地势相对平坦,四周被连绵的山峰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
方烨希望未来能依托这些山脉建设防御设施,为基地提供更强的保护。
两艘海虾号拖着材料来到谷地,然后将那三根10至15米可伸缩的基地支柱先放下。
这三根基地支柱,横截直径为1.5米。
这些支柱底部有一块十平方米的支撑板,用于增大受力面积,避免出现地陷的情况。
将三根支柱按规划位置放下,方烨立刻使用异能操控工具,将三个支撑板下方的土地填平。
随后方烨调整好支柱高度,就开始组装密封舱。
有海虾号的帮助,密封舱组装十分迅速,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组装。
然后两艘海虾号拖着密封舱,将它对接在支柱上。
确认无误后,方烨用异能开启密封舱内部气闸舱的抽水泵。
密封舱内的海水被逐渐排出,空气制造机也开始工作,密封舱内部压强达到大气压。
这个中型密封舱,八个舱室连接点,其中六个在舱体前后左右四侧,剩余两个都在舱顶。
方烨和林白薇穿好潜水服,海虾号成功与其中一个连接通道对接,开启了通向密封舱的通道。
进入密封舱内,方烨一声令下,密封舱内所有灯光开启。
随后他拿出仪器检查内部空气,确认各种空气成分没问题,这才摘下头盔。
林白薇见状也摘下了头盔,开始观察第一个密封舱。
这个中型密封舱,通身除了一块高压玻璃,全都由钛合金打造而成,根本无惧水压的威胁。
密封舱内部,巨大的气闸舱位于舱体角落,中间只留下一片空旷。
开启干燥器烘干内部湿润的空气,方烨开口询问道:“海拉,向我汇报密封舱的参数。”
“此密封舱为c2中型密封舱,内部空间为2106立方米,支柱最大承重9700吨,除去舱体重量,可容纳7400吨的物体。”
方烨点点头,这个密封舱还是不错的,再建造几个热能发电机,就能当做冶炼舱用了。
方烨拿出第一期水下基地建造蓝图,里面包括了5个中型密封舱,以及28个小型密封舱。
这五个中型密封舱,一个位于中央位置,另外四个位于四个角落。
在五个中型密封舱之间,则是28个小型密封舱,所有密封舱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方烨未来能够在中央密封舱内,放置金属板,然后放置数台热能发电机作为核心舱。
这些热能发电机转化出的电能,将会服务于其他舱室的各种仪器,形成一个能量网络。
第一期基地建设完成,这个水下基地生产力甚至要比方烨的港口基地还强。
届时,也也能着手建立自动化生产车间,彻底解放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