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剧本《第二次呼吸》

2007年,6月6号,星期三。

京城的天气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北电校园,戏文系教学楼。

三楼的教师办公室内,正坐着一个年轻人。低头伏案奋笔疾书。

年轻人看起来20岁上下,利落的短发,刀削的面庞,皮肤白皙,目光炯炯有神。

办公室并不大,毕竟教学楼也老了,自然没有后世大学那种现代明亮的办公环境。

贴着墙边的是一排文件柜,一共两扇窗,每扇窗边都有一个办公桌,对面而坐是两个位置,再加上门口还有一个办公桌,这一间办公室就是6个人。

不过此时办公室内就只有年轻人自己,其他的老师看样子是都去上课了。

一个学生能自己在老师的办公室写东西,和老师的关系那自然是不一般。

下课铃声响起,走廊里很快就人声嘈杂了起来。

过了一会,门口传来脚步声。

走进来一个中年人,面容和蔼五短身材微微有一点点胖。

嘭~

课本往书桌上一放。

听见声音,年轻人这才抬头,呲牙一笑,一口整齐的小白牙。

“张老师,您回来啦。”

张泯走到他身边,随手拿起一张草稿纸看了看。

“嗯~,改的不错,比你之前写的顺畅多了。”

年轻人嘿嘿一笑。

“这还不是多亏了张老师您指导的好嘛。”

张泯放下草稿纸。

“怎么,你们表演系没课嘛?”

年轻人理直气壮道。

“当然有课啦,不过我和老师请了假。我就说来找张老师您探讨剧本,老师就放我过来了。”

“哼,臭小子,告诉你,以后少拿我当挡箭牌。”

“谁让您和我们老师熟呢。”

两人说话语气就好像朋友一样,丝毫没有师生的等级差异感。

换做其他人,张泯自然不会这么客气,可这孩子家里面,张泯认识。爷爷奶奶都是老北影厂的人。

正说着呢,门外又走进来一个人。

男人留着寸头,脸型微长,身材有些消瘦,看起来170出头的样子,长相上有点像高希版三国的刘皇叔,当然这部电视剧还在筹备中,没拍呢。

“老曹,你回来啦,快看看方阳的剧本。”

老曹全名曹卫平,是内地为数不多的高质量导演之一,同时他也是北电戏文系的任教老师,是圈内知名的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而方阳就是年轻人的名字。

曹卫平笑笑。

“他可不是我徒弟,人家是表演系的。”

方阳笑着起身。

“老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北电一家亲嘛,咱们都是北电人,您就是我的老师!”

两人看着方阳都是一脸笑意。

这小子是真滑头啊,这小嘴才能说呢。

曹卫平拿起桌上的剧本,开始审视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点头。

拉过身边的椅子坐下,目不转睛的盯着剧本。这边刚翘起二郎腿,那边方阳的烟就已经递过来了。

曹卫平非常自然的就接了过来。直到抽了一口,这才反应不对劲儿。转头看向方阳,愠怒道。

“你小子少给我来溜须拍马这套!

年轻人你就要有个年轻人的样子,别油滑的好像三四十岁一样。”

方阳能说什么?

只能是在一边赔笑点头呗。

“是,老师,学生记住了。”

曹卫平没有理会他,继续看剧本。

过了半个多小时,曹卫平这才看到了结尾。

一口气看完整个剧本,曹卫平竟有种意犹未尽的快感。

因为像这样完整且情感真挚的剧情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了。

就好似洋葱一般,起初很普通,没什么特别。可当你不知不觉,一层一层剥开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了。

方阳见老师收起了剧本,这才缓缓开口问道。

“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曹卫平转头看看他。

“很好,比我预期中的还要好很多。”

“真的嘛?”

“真的。”

方阳右手握拳,用力在胸前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耶~”

方阳为了这个剧本已经在戏文系泡了1个多月了,有时候曹卫平不在,他就找张泯指导,涂涂改改一直到今天,总算是曹卫平满意了。

方阳原来写的剧本根本就不能叫剧本,就是一部小说。

小说曹卫平也看过,很棒,很精彩。

是一个高位截瘫病人和一个护工的故事。

“这个剧本,你是准备冲奖的?”

方阳点点头。

“您真厉害,什么都瞒不过您。”

曹卫平皱眉道。

“别总嘻嘻哈哈的,电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方阳立刻收敛笑容。

“是,老师。”

“想在国内冲奖还是国外?”

对这个方阳是真的没经验。

“老师您的觉得呢?”

曹卫平想了想道。

“最好是两条腿走路。”

“既然你把故事背景放在了香江,那么肯定就要选在香江开拍,到时候用香江的演员,对吧?”

方阳点点头。

曹卫平继续道。

“现在是6月份,如果顺利的话,3个月的拍摄周期,3个月的后期制作。

到时候可以先报柏林,再报金像。如果柏林不收,回头可以继续报戛纳。”

柏林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时间是每年2月份左右。

香江电影金像奖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2月-3月份。

而戛纳国际电影节也是三大电影节之一,时间是每年5月份左右。另外一个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时间是每年8月份左右。

曹卫平的意思就是,方阳报两个,如果国外能得奖,国内必然也能有所斩获。

如果国外不行,香江那边到时候还可以争取个保底。

方阳点点头。

“老师,这个我都听您的。”

曹卫平认真的看着他。

“想好了?”

“当然想好了。您又不是没看见,为了这个剧本,我都熬了1个多月了,我容易吗。您看,我眼圈都黑了。”

方阳这个混不吝的性格,曹卫平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他的才华和他这份真性情,恨得的是他这个性格总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

而在曹卫平的眼里,电影是门很伟大很严肃的艺术,他习惯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

“这部片子叫什么名字想好了吗?”

方阳胸有成竹道。

“早想好了,就叫《第二次呼吸》。”

曹卫平点点头。

“行,那我来帮你联系。”

方阳深深鞠了一躬。

“一切就都拜托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