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初展身手(2)

在大城市,每天与数量众多的陌生人擦肩而过,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人们行色匆匆,目光交错却无人在意,仿佛彼此只是背景中的一抹模糊影子。谁也不会将这些短暂的相遇放在心上,更不会去思考其中的意义。

然而,在茫茫大海上,情况却截然不同。

海天之间,除了无尽的波涛与偶尔掠过的海鸟,几乎看不到其他生命的痕迹。

每一艘船的出现,都像是打破了这片孤独的宁静,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在大海上,船只之间的不期而遇,往往意味着未知的危险与不祥。

无论是商船、渔船,还是军舰,每一艘船的出现都可能隐藏着某种意图。尤其是在这片海盗猖獗的海域,任何不明身份的船只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威胁。

船员们会立刻绷紧神经,警惕地注视着那逐渐靠近的船影,试图从它的旗帜、船型和航向中判断出它的来意。

对于“查尔斯号”上的船员们来说,此刻的心情正是如此。

当瞭望台上的水手高声喊出“有不明身份的船只正在靠近”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船长约翰·哈德森立刻下令全员戒备,

水手们迅速各就各位,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

尤利西斯站冲到甲板上,目光紧紧盯着远处那艘逐渐清晰的船只。

远处的船影越来越近,直耸入云的船帆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船员们的呼吸变得急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得益于常年在海上奔波的经验,哈德森船长一眼就看出这位不速之客的吨位远远超过“查尔斯号”。

他的眉头紧锁,手中的望远镜牢牢对准那艘逐渐逼近的船只,试图从细节中判断出对方的意图。

海盗们使用的船只样式各异,通常都不是专为他们设计的,大多是偷来或强抢来的战利品。

在这个时代,船只主要根据船桅的数量、船帆的装配来分类;如果是用于战斗,则根据火炮甲板的层数来区分——小型护卫舰通常只有一层火炮,护航舰有一层半,而战列舰则可能拥有两层甚至更多。

然而,哈德森清楚地看到来者似乎拥有两层火炮甲板。

更令人不安的是,对方并未悬挂任何国别旗帜。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是一艘战列舰——而且是一艘身份不明的战列舰。

哈德森的心不由自主地颤了一下。

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无数种可能性,但每一种都指向同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如果对方真的是一艘海盗船,那么“查尔斯号”将毫无胜算。

面对敌方远超商船的机动力和火力,他们既打不过,也跑不掉,似乎只剩下一个结局——投降。

“怎么办?怎么办?”哈德森的心跳加速,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知道,作为船长,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系到全船人的生死。

“全员戒备!”哈德森高声下令,“炮手就位,但不要轻举妄动!瞭望手继续观察对方的动向,有任何异常立刻报告!”

下完命令后,哈德森船长的视线不由自主地投向站在一侧的英国人班尼斯特·塔尔顿少校。

自从发现那艘不明船只后,这位年轻的少校便一直默默地站在他身旁,目光冷静而锐利,仿佛在评估局势的每一个细节。

塔尔顿少校的名字在海上和陆地上都如雷贯耳。

众所周知,他是一名英雄。

两年前,他还只是一名中尉,但一场惊人的壮举让他一举成名。

那时,《独立宣言》刚刚签署,北美殖民地的武装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对此极为恼火,决心迅速镇压这场叛乱。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塔尔顿中尉接到了一条关键的情报:新泽西巴斯金小镇上的一家酒馆里,可能住进了一位大人物。

他毫不犹豫地带领一队骑兵,连夜包围了那家酒馆。

行动迅速而果断,塔尔顿和他的手下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酒馆外的卫兵,将整个酒馆围得水泄不通。

塔尔顿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命令手下向酒馆的窗户开枪,随后高声喊话,要求里面的人立刻投降,否则就要放火烧毁酒馆。在枪声和威胁的双重压力下,那位“大人物”终于穿着睡衣,举着双手走出了酒馆。

一审之下,塔尔顿才得知,这位俘虏竟然是大陆军中仅次于乔治·华盛顿的二号人物——查尔斯·李将军。

李将军的被俘消息传到英国后,整个伦敦沸腾了。

教堂的钟声大作,股市也因此大涨。

人们深信不疑,战争的胜利已经近在咫尺。毕竟,李将军是大陆军中最具战略眼光的将领,他的被俘无疑是对北美殖民地的沉重打击。

塔尔顿因此受到了国王乔治三世的亲自嘉奖,并连升两级,成为少校。

他的名字从此成为英国军队中的传奇,象征着忠诚、勇敢和果断。

塔尔顿少校之所以会出现在这艘商船上,纯粹是一个巧合。

两个月前,他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受了点轻伤。

为了让他尽快恢复伤势,上级特批了他一个在英属牙买加疗养的机会。阳光、海风和充足的休养让他的伤势迅速好转,两个月后,假期结束,他必须返回部队报到。

于是,他在牙买加港口找到了一艘前往北美大陆的商船——“查尔斯号”。

这艘船运送的是英军的补给物资,预定在十天后抵达纽约港。

纽约港驻扎着近一万名英军,他们的日常消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新英格兰地区是革命意志较为坚定的区域,英军虽然也能从周边采购到一些给养,但由于某些重要物资的禁运,当地物价飞涨,价格昂贵。因此,英国人更倾向于从附近的殖民地采买生活必需品,比如大米、糖料和茶叶等,以缓解补给压力。

塔尔顿少校并非独自一人登船,与他同行的还有近二十名英军士兵。

他们奉命搭乘“查尔斯号”前往纽约,与主力部队汇合。

对于塔尔顿来说,这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航程,他甚至没有过多考虑可能的风险。毕竟,自从大英帝国封锁北美海域以来,英国商船几乎从未遭遇过真正的危险。在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的震慑下,就连海盗们也纷纷绕道而行,只敢对法国和西班牙的商船下手。

然而,谁又能想到,“查尔斯号”竟然会在海上遭遇不明船只的威胁?

哈德森船长知道,这位年轻的少校不仅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更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他的存在,或许能为“查尔斯号”带来一线生机。

“少校,”哈德森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您怎么看?”

塔尔顿少校微微侧头,目光依旧注视着那艘逐渐逼近的船只。

他的声音低沉而冷静:“船长,无论对方是谁,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在这片大海上,意外和机会往往并存。”

哈德森点了点头,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